第八章 心急如焚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3)
三天期限已到,徐增平派人给张勇只送来几份没什么用的材料。张勇再去徐增平的办公室,徐增平仍然笑脸相迎,继续陪他喝茶、抽雪茄。徐增平仍然谈笑风生,一张口都是天南海北关于“瓦良格”的好消息。
“再有一周航母就开拖了。要再多出些钱就更快了。”徐增平说。
其实那时徐增平已经失去“瓦良格”项目的话语权,更没有指挥权。不了解内情的局外人还以为他仍在掌控局面,而张勇属于局内人,又了解徐增平的为人和底细,很难理解他说这些东西是什么意思。
张勇不接他的话茬,只是问:文件找得怎么样了?
张勇在徐增平办公室耗了半个月,在此期间,经常会碰到债主登门要债,每逢遇到这种情况,徐增平都会对张勇说:我和朋友到里面谈点事。然后就到隔壁房间去了。徐增平经常和“朋友”说着说着就吵了起来,从他们的争吵中,张勇偶然听到只言片语,几乎都与香港创律公司欠债有关。
“你不知道,每要一份文件有多难呀!”张勇后来对笔者说,“一些没用的先给你,有用的一推再推。”
事实证明,澳门创律公司80%的股份被华夏证券公司拿走了,徐增平的心情很不爽。故意拖延交出文件的时间,也不难理解。让我感到惊讶的是,据邵淳介绍,2003年初春的一天,徐增平来北京开会,打电话约邵淳见面,邵淳带着吴宇去了。徐增平见到吴宇,如同见到了仇人,上去就是一脚,把吴宇踹了一个跟头,吴宇差点和徐增平拼命。
徐增平的这个举动,吴宇没有对我提起过。可能是吴宇忘记了,或者是他不好意思讲述这种被人踢的遭遇。在我看来,这一脚踢出了徐增平的性格,也踢出了他做人的水准。

三
1999年6月下旬的一天,张勇在办公室里翻报纸,无意中发现1999年6月24日的《东方日报》上刊登了徐增平欠债的消息。《东方日报》上有一个“高院入禀状”栏目,专门刊登企业讨债信息。平时张勇不大看这个版,那天也不知怎么鬼使神差,居然把目光在这个版面上停了片刻,这一停,他的目光像被什么东西蜇了一下,他在“高院入禀状”栏目中看到了如下信息:

张勇看到徐增平欠债打官司的消息,感到问题严重。以前只是外界在传徐增平到处欠债,被债主告到法院并登报,这还是第一次看到。可见债主对他已经失去信心和耐心了。张勇马上给邵淳打电话通报信息。
邵淳并没感到意外,只是气愤地说:这家伙在外面欠了一屁股债,他一定把买航母的钱也拿去还债了!
企业负债经营,按说也正常,但是把买航母的钱用来还债、买豪宅,就有点不地道了。
徐增平买的那所豪宅,曾经起到很大的广告效应。当时香港正处于亚洲金融危机最艰难的时期,能在此时花巨资购买豪宅的人自然会被媒体关注。
17年后,香港《南华早报》2015年5月1日发表《中国成功收购航母的“不幸功臣”--徐增平》一文时还说:“徐增平最为人所知的,是在香港太平山拥有一幢凡尔赛宫式的豪宅。”
另一篇香港报纸文章则说:“徐增平曾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投资2.1亿港元买下有‘港版凡尔赛宫’之称的深水湾37号山顶豪宅而享誉一时。”
在徐增平“享誉一时”之际,邵淳则因为“瓦良格”项目被延误而“愤怒之极”。如果“瓦良格”不能拖回来,华夏证券公司的借款就有流失的危险,邵淳的处境就更被动了。那段时间,邵淳心急如焚。
1999年7月,邵淳决定重新调整澳门创律公司的管理层。
经过联合领导小组研究决定:东方汇中公司总经理戴岳任澳门创律公司总经理,香港达程公司总经理张勇任澳门创律公司副总经理,吴宇、吴巍、徐增平为经理。
1999年8月3日上午10:30时,澳门创律旅游娱乐有限公司在位于澳门友谊大马路置地广场23楼2301室力图律师事务所召开特别股东大会,会议的唯一议程为:改组公司管理层的有关成员。(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