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心急如焚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4)

张勇主持会议,林笑云大律师见证会议过程,并出具法律《证明书》。

会议做出如下决议:

 

一、将现有经理部成员全部免职。

二、委任以下人士为“创律”经理部的新成员:

1.总经理:非股东戴岳先生;

2.副总经理:非股东张勇先生;

3.经理:

A)非股东吴宇;

B)非股东吴巍;

  C)股东徐增平。

 

徐增平没有参加此次会议。因张勇代表的华夏证券公司持有澳门创律公司80%的股权,具备多数法定权力人资格,可以做出有效决议。

 

笔者在写作本书时,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很多写“瓦良格”和徐增平的文字中,都写到一个“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的时间:1999年7月。

《南华早报》的《“不幸功臣”》一文说:

 

北京办公室运作了18个月,1998年3月徐增平与乌克兰当局签署航母交易协议后,该办事处随即关闭。基辅的办公室则继续运作,直至该航母于1999年7月驶离黑海造船坞。

 

《瓦良格迷局》一书说:

 

1999年7月,澳门创律公司雇用ITC公司(International transport contractors,国际运输承包商)的sable cape号拖船,拖着“瓦良格”号开始了漫长的航程。

 

为什么这些文章不顾事实把“瓦良格”归航的日子说成是1999年7月呢?肯定是受了徐增平的误导。至于徐增平为什么这样说,只有他自己知道。

“瓦良格”离开黑海造船厂的确切日子是2000年6月14日,与媒体说的“1999年7月”相差甚远。具体情况我会在本书“下部”中详细介绍。

 

第八章  心急如焚 《“瓦良格”号航母来中国》上部-购买航母

 

 

1999年8月3日,也就是张勇在澳门力图律师事务所召开澳门创律公司特别股东大会那天,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给澳门创律公司发来电子邮件,告知澳门创律公司:你们不尽快把“瓦良格”拖走,每月将损失15万美元码头停泊费。

  邮件是发到香港创律公司的,徐增平的秘书梁启洪将邮件转给张勇,张勇立即向北京汇报,邵淳指示他抓紧落实。第二天,张勇给梁启洪写了一封亲笔信:

 

梁启洪董事:

  您好!

  北京电话告知,请您今天与乌克兰取得联系,由您与乌克兰船方解释有关情况,我们多次督促徐老板到乌克兰去,他都不去,这样就不顾全大局,拖延了大事,我们不得不从维护国家利益以及我们大家的事业考虑,以澳门创律公司的名义出面与乌克兰对话。我们相信船方也会积极接受的,除非船厂厂长与徐老板有不可告人的非法行为。我们相信大家共同面对,去努力把事情办好,什么问题都可以解决的,只要大家真诚配合,不去设障碍。你们老板提出卖转20%股份以及借钱,都可以在考虑之中,但前提是船先启航。原因是徐老板过去的“运作”,实使我们及朋友感到疑虑,因此我下午听你与乌克兰联系的情况,请您一定联系。

           张 勇

                                      1999.8.4

 

张勇信中所说“你们老板提出卖转20%股份以及借钱”,是因为当时徐增平缺钱,曾与张勇等人说过,他想把他持有的澳门创律公司20%的股份变现。张勇向邵淳汇报过,邵淳说:他已经彻底没信誉了,他说的任何话我们都不会信了。

这一次,梁启洪倒是没有让张勇失望,经过沟通,张勇终于和乌克兰黑海造船厂直接取得联系。

在此期间,张勇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有关“瓦良格”项目的文件从徐增平那里都要来了。最后还缺一枚澳门创律公司的印章。从徐增平交出的文件来看,买船的正式合同还没签,造船证、船主证等很多手续还没有办,原来徐增平所说的“几号离码头”、“几号拖回”全部都是谎言,正式买船合同都没签,人家怎么可能让你把船拖走?邵淳得知这个情况,指示戴岳和张勇尽快赴乌克兰办理相关手续。但是,去乌克兰与黑海造船厂签订正式买船协议,没有印章怎么行?(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