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篇 六座丰碑 (二) 《蓝色的飞旋》

六座丰碑
赤瓜礁(1989. 10. 21)
在1988年3月14日之前,如果有人问:你知道赤瓜礁在哪儿?我敢说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说:不知道。
现在不同了,现在赤瓜礁几乎成了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中国人知道了它,外国人也知道了它。赤瓜礁的出名出于偶然,而那场战斗的发生却是必然的。只是或早或晚,不在赤瓜礁也会在大现礁或者别的什么礁发生。只要越南人的贪婪之心不死。
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的1951年8月15日,我外交部长周恩来在《关于美英对日和约草案及旧金山会议声明》中庄严指出“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和东沙群岛向为中国领土。”此后,我国政府及外交部又于1956年5月、1958年9月、1959年2月和1974年先后多次就南沙群岛的主权问题发表庄严声明,一再重申上述立场。
但是,三十多年过去了,其结果是南沙25个岛屿没有给我们留下一个。轮到我们来建海洋观测站的时候,只有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去开发没于水下的礁盘。直到赤瓜礁一阵枪响之后,我们才结束了用声明表明立场的历史,开始用行动说话了。
那场战斗只持续了28分钟。
从此,人们知道了赤瓜礁。
今天,这里已没有了战斗的硝烟,只有在远处的鬼喊礁上,还可以看得见越军那条被我重创后抢滩的505舰的残骸。
残骸的旁边有一个越军修筑的高脚屋,里面住着几个持枪的士兵。
今天的潮水很好,我们的小艇一直开到赤瓜礁上我军碉堡式营房的墙基下。小艇在礁盘上行进时,我俯在艇舷上,想透过那清澈之极的海水看看能否找到一枚子弹壳,结果满眼都是白色的海石花,黑色的海参和花花绿绿的游鱼。多彩的礁盘晃得我眼花缭乱,竟使我忘记了俯舷而望的初衷。战争的遗迹早被掩藏在五光十色的珊珊世界之中了。
登上赤瓜礁营房的顶层,举目四望,烟波浩渺。海风可以吹散战斗的硝烟,海水可以淹没战争的痕迹,但是,赤瓜礁留给人们的记忆,却是什么也不能磨灭的。
“上次打仗在什么地方?”将军问。
礁长语塞。
同行的张玉贵中校指着东南方的一块露出水面的礁石说:“在那。”
“你们上礁时也没有人介绍情况?”将军问。
“没有。”礁长回答。
“应该在那里立一个标志。”将军说,“还要绘一张图,在哪打的,怎么上礁,都要知道。这是一段历史。”
大家均无言,像在进行历史的回顾。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踩一下[0]

顶一下[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