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首长有约 《深海两万里》

一 首长有约  《深海两万里》

点击上图看全书

一 首长有约

  某日,潜艇支队,潜艇码头,一位中年白发者,带着他年轻的儿子。
  儿子叫:“爸,该上车了!”
  中年人没有动,似乎没听到,但又似乎不想动。他没有回话,静静地看着码头上的新潜艇……
  那里,有他带过的一支队伍……
  
  这是我的艇长。
  今天,是他送儿子到部队。艇长,今年正好退休。
  艇长,久久地望着新型潜艇。潜艇柴油机充电时打出的点点水花,在静静地喷涌,似乎想对儿子说点什么,又仿佛是在回忆自己的战斗生涯……
  我想他看到更多的是希望……
  儿子,当然知道爸爸的那点情感,32年的军旅风浪,此刻正在爸爸的脑海里喷涌、翻滚……
  
  25年前,艇长风华正茂,刚刚获得全训考核优秀、最佳艇长、优秀指挥员称号,年终表彰大会上一连串的荣誉抱回来,艇长藏着喜悦。
  “全训一年,够辛苦的了,该休整休整了吧?”艇长走进艇部办公室的时候心里想。
  
  艇部办公室,艇长和政委脱下自己的帽子坐下。
  “明年按计划是进厂中修,要么是担任值班,事相对少些,空余时间多安排兄弟们搞搞体育活动,把兄弟们的体力好好恢复恢复。没有休假的,让他们回家好好休休长假。”艇长把两手扶上椅子把手,身子往后靠了一靠,长长地舒了口气,说话时,并没有朝政委看。
  政委去倒水:“是的,是的,晚上叫各班将安排休假的计划报上来了。”两人想到了一起。
  政委和艇长一样爱兵如子。
  
  艇长,中等个子,方脸,标准身材,典型中国人个子。
  政委,东北人,却是南方人个子,但不矮小,脑袋略大,看上去脑量特多的那种,眼珠转得快,情感型人物,是艇长的好搭档。
  
  电话铃响了,艇长起身接电话,嗯了几声,放下电话对政委说:“首长找,叫咱俩去一趟。”
  “啥事?”政委问。
  “没说。”艇长回。
  两人戴上军帽,看了一眼那部红色的首长专线电话,带上军事笔记本,离开办公室。
  宿舍外,雪后放晴的天空,很蓝。
  地上有雪,两人相互搀着,小心走过台阶,走过雪地,走向指挥楼。
  
  敲门,报告,“进来!”首长的声音。
  首长办公室,看上去简陋,能看出是个简朴的首长。墙上有个书法作品,上书“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窗台上正放着一个新潜艇模型,像是刚刚搬来之物,摆放并不正,但一眼能看出首长的职业。侧面的书柜边还挂一轴书法“陋室虽小心底宽”,比墙上那幅要讲究得多,像是大师之作。
  艇长,面带笑容,推门而入,向首长敬礼,政委也向首长敬礼。这是他们最尊敬的、敢于亲近的首长之一。
  首长示意两位在沙发上坐下。
  两位坐定,公务员送来两杯茶。
  “上好的龙井。”首长似乎没有直接切入主题之意,艇长则回了声谢谢,就迫不及待地问:“首长,什么事?”
  “好事。让你们艇明年准备去远航。”首长直奔主题,艇长惊讶不信。
  “首长,”艇长的声音有些婉转,“我们刚刚全训完,忙了一整年了,明年这个机会让给其他艇吧?”艇长和政委都有此意,并双双点头向首长表示,并希望首长刚才的话是玩笑而已。
  “我何尝不是这样想呢?!可这是海军给舰队的指示,舰队再三衡量,根据海军的要求,只有你们艇最合海军首长之意。”首长说道,略带有点拖音无奈。
  “怎么会这样?我不理解,我艇老旧得不像样了,应该中修了,还叫我们去远航?!”
  “你算是说中了,”首长语速略有提高,“海军首长的指示,‘最老的艇,在最炎热的季节,到达最远的海区’,这三个最,只有你艇具备啊!”首长说完,艇长露出了为难表情,而一时又不知如何向首长提说。
  “这恐怕不行吧?”艇长看首长有让他继续说下去之意,就提起了情绪,“这历年来,都是最好的最新的潜艇去执行最艰巨的任务,这回怎么一反常态?这不是有意给我们出难题吗?这不有意想看我们支队出洋相吗?!”
  艇长特意带上“支队”,想看首长反应,停了停语气,情绪还在酝酿之中:“这潜艇不出事还好,一出事就是大事。这么一条破旧的潜艇,甲板都锈透了,叽里呱啦地都快散架了,还要到达最远的地方?!我不去!谁要去,谁去!”说完这话时,艇长没有敢看着首长,从沙发上起身,靠上窗台沿,假望窗外那片海。他知道自己脸红了,从来没有这样发过脾气。
  这原本轻松的气氛,几句真话就变得凝重起来。政委内心里也感觉艇长说真话的勇气不知道是从哪里而来。
  政委知道艇长最了解这条潜艇,这一年来的全训是怎么过来的。

一 首长有约  《深海两万里》


  (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12]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