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1) 《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第十一章  重中之重:导弹核潜艇

潜地导弹路漫漫

 
陈右铭自述--
    1965年8月15日中央专委第13次会议决定,第一步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第二步再搞导弹核潜艇。1966年12月7日,聂荣臻副主席召集会议,听取核潜艇研制情况的汇报。当我谈到是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还是先研制导弹核潜艇,下面有两种不同主张时,聂老总明确指出:“就按专委批的,先搞反潜鱼雷核潜艇,但七机部的导弹也要抓紧研究。”
 
    当时任七机部副部长的钱学森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
    会议结束以后,钱学森回去向七机部军管会和科研局以及潜地导弹总体部的领导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很快,总体部的好多技术干部来找我,其中有该部的主任胡淇涛,副主任戴诗正、王文超。他们找我的目的是希望海军提出设计要求,希望09办公室召开论证会,把导弹的方案确定下来,以便于各单位进行科研工作。
 
    还有下边的一些技术人员也来找我,要求是一致的。从他们的积极态度来看,说明七机部系统的多数科技人员对“文化大革命”的两派争斗都厌烦了。
    我问他们:“两派打得这么样厉害,你们能干得了吗?”
    他们说:“你给了我们任务以后,我们就可以回去说‘抓革命,促生产’哪!另外,这个工程是毛主席批的,有多大的号召力呀,谁还敢反对啊?希望你赶快给我们下任务,你要相信七机部广大的群众,广大的科技人员,是愿意促生产的,是愿意搞科研的,不是愿意一天到晚吵架打架的。”
 
    我首先就找七机部四院的副院长杨南生,他是搞固体发动机的专家。我找他征求意见,问了他两个问题。一是潜地导弹必须用固体发动机,不能用液体,不然体积太大了潜艇装不下。如果用固体的话,我们第一次搞,七机部的四院,有没有可能把固体发动机搞出来?二是七机部系统两派斗得这么厉害,科研工作能不能开展起来?
 
    他的答复很肯定:“第一,陈主任你要相信,七机部的科技人员,谁都对武斗、两派吵架厌烦透了,你只要一下命令,说要搞潜地导弹,马上这些人的劲头都来了,保险好多人不参加两派斗争了,这对我们促生产非常有力。赶快上吧。千万别把鱼雷核潜艇搞出来之后再搞导弹核潜艇,那我们就没事干了。第二,固体发动机,实际上我们已经开展了一些研究工作,有不少的设计,你要下命令,保险我不拉整个导弹的后腿。”
 
    后来我又找七机部科研局的陈捷局长。我问他:“你是主张现在上呢,还是过一段再上?第二,如果上的话,七机部科研工作能不能开展起来?第三,你现在什么条件都没有,搞固体发动机的工厂没有建起来,搞潜地导弹的试验设施也没有,总装厂也没有,生产弹上设备的工厂也没有,你有什么办法按时把导弹搞出来呢?”同时我告诉他,“你们下面的好多技术人员来找我,要求上马,你是管这个事的,你当家,你说行不行?你说行,我就跟领导汇报,向专委报告,就上马,定方案,开展科研工作,把进度也定下来。”
 
陈捷说:“如果把方案定下来,现在就开展研制工作,好处有这样几个:一是对促生产有好处,广大科技人员都不愿意搞争斗,都愿意搞科技;二是可以早点抓建设,你说的那几个‘没有’,你今天不叫我们干,我明天没有,你明天还不叫我们干,后天还没有,你如果下了命令叫我干,你给我钱,我就可以建;三是不仅我们可以安排工作,和我们有关的总体所,其他的设备所,跟导弹核潜艇有关的设备单位,也可以同时开展科研工作。所以我赞成上马。”
 
    我说:“我上了马,如果你导弹搞不出来,我把潜艇造出来放在那儿,这个不是要命了?”
    他笑了,说:“当然了,有可能。但是还得上,不上总是不行的。”
    我又问了他一个问题:“有的人说,现在没有条件上潜地导弹,如果要上的话,就会影响液体型号的导弹,你说影不影响?”陆上发射的地对地导弹,都是液体型号的。
    他说:“根本不影响,两个系统,没关系。”
 
    后来我又找了钱学森副部长和七机部军管会主任、当时任海军试验基地副司令的杨国宇同志,征求他们两个的意见。他们的意见是一致的,认为潜地导弹上马,不影响地地型号,把方案大体上定下来,便于各单位开展科研工作。
 
    我向国防科委罗舜初、刘华清副主任汇报了我了解到的情况。我说:“聂老总已经有指示,叫七机部抓紧研制潜地导弹。要研制,必须要有方案,建议把方案定下来,不然就无法开展工作。要定方案,就得跟总体协调,工作很多,不是随便搞一个多粗多长多大的什么东西,需要论证,建议开论证会。时间可以长一点,大家在一块讨论,先定一个原则,在进行一段科研工作之后,再次审查方案,最后把方案定下来。建议科委领导召集有关部门的领导开会研究一次。”
    他们表示同意。
 
    1967年3月18日,刘华清副主任召集各有关部门的领导讨论了上述问题。我在会议上汇报了我们工程办公室的意见。在讨论中,七机部钱学森副部长、二机部刘伟副部长、六机部边疆副部长都同意办公室的意见,都说不影响鱼雷核潜艇和陆基导弹的研制,主张尽快上报中央专委、中央军委批准,立即开展研制工作。
 
    1967年5月17日,领导小组向军委聂副主席并周总理报告了鱼雷核潜艇研制情况和开展导弹核潜艇研制工作的初步设想。
 
    7月17日,我又向聂副主席汇报了导弹核潜艇总体和潜地导弹的初步设想,以及遥测弹试验的发射点、射向、落点等。聂副主席询问了导弹科研情况之后,对导弹发射海区、落点等问题作了明确的指示,同意按初步设想进行论证。    海军根据聂副主席的指示精神和国防科委的安排,于1967年11月在科学会堂召开了方案论证会议。会上,我找七机部的一些同志谈。我说,你们困难很多,我建议你们根据这些困难,采取两个办法来解决科研设施的不足,一是搞协作,哪些工厂可以干这个事,就与他们搞协作,不要等工厂建起来才开始干;二是赶快进行建设。
 
    这次会议,审查了导弹核潜艇总体及导弹武器系统的方案设计。经过讨论,对导弹的长度、直径、射程、控制方式、命中精度、发射方式、威力等战术技术指标,以及任务分工、研制进度等取得了一致意见。会后,国防科委批发了会议纪要,要求各部门按会议纪要开展研制工作。
 
    任务确定下来以后,所有参加研制潜地导弹的人,特别是总体部的人,很少参加两派斗争,全心全意去抓导弹研制,事业把他们连到了一起,好多两派的人成了一派──“09派”。我曾和他们开玩笑地问:“你们还吵么?”
    他们说:“还吵个屁呀,没时间吵。”
    我说:“这回你们都成了09派了吧?”
    他们说:“是的。”
    09工程确实对他们促生产起了很大的作用。
    经过几年努力,导弹头核装置取得了很大进展,突破了许多技术难关。
 
潜地导弹核弹头比陆基导弹弹头技术复杂的多。一是要求体积小,重量轻;二是要在潜艇上整体较长时间的存放,对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三是潜艇上潮湿、有油雾、盐雾、霉菌等,环境条件恶劣;四是水下发射,冲击、震荡大。(责任编辑:听雪斋书馆)

顶一下[0]

踩一下[0]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