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这个词

深海蛟龙 2020-07-20

以下文章来源于窥海楼 ,作者刘俊科

窥海楼

专注情怀,潜心原创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西沪港战友之家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文/刘俊科

我要说的不是“你去什么地方”的那个“地方”。而是说作为特指的“地方”。以我的理解,与“地方”这个词相对应的,一个是“中央”,如“从中央到地方”;另一个是“军队”,如“军地双方”。除此别无其他。

而对于军人来说,“地方”这个词具有特别意思的时候,是在脱下军装转业到地方工作的时候,这个时候的“地方”对于军人来说,一下子陌生起来。操枪弄炮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甚至三十几年,“地方”这个词,突然成为生活、工作甚至是生命中的一个关键词,由此而来的无着落、不确定,如影随形般挥之不去。即将失去的就要失去,即将到来的一片茫然,脑子里不断闪现的“地方”这个词,不时地撞击着有些痛也有些痒的思绪,心里真是七上八下。


难以割舍的除了军旅生涯中的铁血情怀,流血流汗结下的战友情谊外,就连军营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似乎都具有了感情。“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啊。我确定转业的时候,就到二十多年前栽下的一棵樱花树下留了影。那树经历了二十多年的风雨,树干已有象腿之围,树冠也状如太阳伞,我想,它将是我留在这座军营最有形的记忆了。拍着它强劲的躯干,想起当年栽下它时,我只是个二十多岁的指导员,心中不免生出“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叹。
好在我确定转业后,首长又给了我一次“站好最后一班岗”的机会,让我带学员出海实习。几十天的海上生活,两次过往海峡让我在离开部队前的一段时间里充满了象征意义。当时我感到,我要告别的不仅仅是军营里的人情世故,还有这蓝色的大海。作为海军军官,脱下海军蓝是不是就意味着也作别了这壮阔的海洋呢?我手拍舰舷栏杆,“观海则情溢于海”,心里也有波涛起伏,几分壮怀激烈,几分壮志未酬,几分壮心不已,一时间眼里热热的,竟不能自已……
海上实习回来,我们的战舰靠在码头上,来欢迎的首长和战友们热情有加,乐队在码头上奏起《人民海军向前进》,我知道这是我军旅生涯的一个句号了,所以我用心设计了一个“离舰方案”。后甲板上,上午的阳光慢慢地铺展开来,海风也有几分温柔,似乎照应着我此时的心境。我即将离开的这支队伍,面前的这些年轻的莘莘学子们会在其中继续如我等转业干部未竟的事业,我深信他们中一定会有将军产生。面对着齐刷刷的迷彩服,我动情地讲了我内心的感慨和激动,并得到了他们响亮的回应。十多年过去了,那一幕如在眼前。


作为一种对军队的大感情,许多转业到地方工作了许多年的战友,亦不能割舍,他们大多都有过“假如有来生,年轻的时候,还是选择当兵”的内心表达。就像歌词里唱的“生命里有了当兵的历史,一辈子都不会感到懊悔”。但是,转业到地方工作,即使是理智的选择,也会有感情上的惆怅。所谓“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于己有个发展问题,于公也有个干部队伍建设问题。既有政策上的约束,也有个人意愿的诉求,能够两厢情愿最好了。所以,我特别反对那种把安排转业,当作对干部处理的一种方式。我当旅政委的几年中,绝没说过“谁表现不好,年底就转业”的话。因为,每年转业工作开始时,你又会讲“地方工作”的诸多好处。还张口闭口让人家“正确对待”。好像母亲对孩子说“不听话就去打针”,真要去打针了又说“打针不疼”。这不仅是自相矛盾,简直是自欺欺人。当然更不是哄孩子。而这不只是个工作方法问题,更重要的是个感情问题。还没有到地方工作的军人可能还体会不到。真到了第二次“就业”时,在自己对部队难舍难分的时候,还会看到许多异样的眼神,可能还会有世态炎凉的感慨,谁的心情能够平静呢?而此时他们的感情深处是脆弱的,任何刺激都可能令其伤心不已。
转业干部在部队十几年或几十年,他们曾经的贡献会慢慢被人忘记,就这样默默地成了奠基者。面对“地方”这个词,一时的茫然无措并不奇怪,谁又能说不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呢?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阴缘结伍2020-07-20 10:58:51

刘俊科应该是我学员队里时的区队长,天津人,帅气,文笔了得一身正气,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很想念。赞 3

傻孩子韓凌杆2020-07-20 12:26:10

@潜海33,谢谢你记得。你夸我呢!这是他们转的,我只能以留言的方式回复你,祝老战友一切顺利!赞 1

孤寂旅程红颜2020-07-24 08:50:17

刘教授无论在部队服役还是在地方工作都是好样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