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炊事班

深海蛟龙 2020-11-10

以下文章来源于窥海楼 ,作者刘俊科

窥海楼

专注情怀,潜心原创

 

这里是复退海军网上精神营地。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深海蛟龙然后点关注即可成功归队!

我 的 炊 事 班

刘俊科


我们炊事班有十多个人,要负责百十号人的一日三餐,当然,也包括节假日的会餐。

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初,我们的生活水平还不高,甚至可以说还挺艰苦。炊事班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两句话可以证明它有多么重要:一句是“伙食是半个指导员”还有一句是“咸菜里面出政治”。所以,各单位都十分重视炊事班的工作。

越是艰苦的生活给人的磨砺越是深刻。为了节省粮食,我们炊事班想了许多办法,终于找到了一个妙招。就是在大米饭里加黄豆和猪肉。刚开始吃的时候那叫一个香!但是,很快就吃不动了,粮食自然就节约下来了。这条经验被推广到全团。多少年以后,我们谈起那时的米饭,胃里还一阵阵地发腻。那时候,节约粮食是个政治问题,所以对于浪费粮食的现象就特别严厉。

  有一次,我们马队长发现了泔水缸里有一块馒头,那是夏天,中午饭后,我们就被集合在太阳底下,队长手里的盘子里放着那块刚刚从泔水缸里捞出来的馒头。我们知道这次又要受教育了,准备好了这个中午就要在太阳底下度过了。

  值班员向队长报告集合完毕后,队长下达了“立正”的口令,然后,他只说了一句:“粮食,不能浪费!”说完,完全出乎我们的意料,他拿起那块馒头,大口吃起来。

  吃完以后,就下达了“解散”的口令。我们被队长的行为镇住了,那是心灵的震动。我们忘记了那个夏天里许多事情,包括那天到底有多热,我们也记不起来了,可是队长吃馒头的动作却历历在目,他吞咽的那哪是馒头,分明是我们的不懂事被他嚼碎了。
  
  从食堂回宿舍的路上鸦雀无声,从此,我们队再没有发生过浪费粮食的现象。几年以后,我当了指导员,我也效仿过老队长的做法,同样也给我的兵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当指导员时,炊事班有一位战士不幸得了血液病。写这篇文章我想到了他,并找到了当年我写他的一篇文章《父子情》,看一遍,就泪水盈眶了。文章里我没有说出他的全名,只是叫他小张。他和他的父亲互相隐瞒着病情,都以为对方不知道真相,我就一任他们互相隐瞒着,内心的痛无以言表。

  我怕小张的父亲受不了,记得是我和葛昌恩副指导员到殡仪馆取回他的骨灰的,我们两个郑重地给小张敬了军礼,回部队的路上,我俩默默地流泪,一句话都没有说。小张的父亲现在应该八十岁左右了,也不知道他生活的怎么样。我至今记得他那饱经沧桑的脸上挂着的泪水,一串一串的流下来。

写到这,我又想起了另一位战士的父亲。那一年我和战友送一位因公牺牲的战士的骨灰回他的老家湖北孝感。在召开了一个简单的追悼会后,按照当地的习俗开始送葬。就在这个时候,那位父亲放声大哭,一把抓住我的手,使劲地用脚跺地。他的手粗粝而有力,我也尽力握着他的手,仿佛这样可以减轻他的痛。

  我们回部队的时候,这位父亲,送我们到了汉江边上,一直说着:谢谢你。辛苦你们了。坐在摆渡船上,我回头看见他久久不回,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汉水茫茫,养育了怎样的父老乡亲啊!

大概是父亲节就要到了,我脑子里自然想到了这两位军人的父亲。还是回到我的炊事班。在基层有一句话叫“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那天熄灯以后,我忽然想起是我的生日,我的搭档孙广山说,再忙也要过生日。

  我们又起床穿衣,他从床头柜里拿出一瓶白酒,又叫文书到炊事班看看有没有可以下酒的“酒肴”。不一会儿,文书小陈回来了,拿了一把水果糖。说就这个了,还是开茶话会剩下的。

  孙队长说,这个也可以。我们三个人每人手里捏着一块糖,用一支墨水笔在酒瓶上划杠杠,以示公平。划一道杠,喝一口酒。喝一口酒,咬一口糖。三个人一圈一圈轮,一瓶酒就这样喝完了。第二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队长已经在操场上跑步回来了,他说:“出出汗,胃里舒服了。”我们三个就哈哈笑起来。

再后来,部队都搞大食堂了,炊事班也就成了历史里的一滴水,渗入了部队发展的一片沃土里。



→ 往 期 文 章 推 荐 ←





阅读原文

水瓶亥卓然ok2020-11-12 09:02:23

从垃圾桶里捡出来的半拉剩馒头再吃进嘴里那真不是滋味!只有毛泽东时代的干部才能做到的!勤俭节约的典范[强]教育有方[强]赞 2

倾覆架2020-11-12 09:22:25

这事我经历过 那是89年在麻斜军港6号码头招待所 舰队刘喜忠付司令员把我咬了一口丢在饭桌子上的肥肉白糖包子 当着招待所和我们一个中队官兵的面吃下去后 给我们现身说法 节约粮食 不能浪费的革命军人优良的光荣传统!使我现在都记忆尤新!老将军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传承的优良品质!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