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与死与离别,都是大事,不由我们支配的。比起外界的力量,我们人是多么小,多么小!可是我们偏要说:“我永远和你在一起,我们一生一世都别离开。”——好像我们自己做得了主似的。
——《倾城之恋》
张爱玲
原名张煐,1920年9月30日出生于上海,中国现代作家。
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电影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95年9月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被发现的时候她已经过世一个星期。
生如死灰,唯爱如初
张爱玲的童年可谓是中西结合的典范。父亲张廷重完全旧式作风,一股浊世气。母亲黄逸梵是留洋的新派女子,虽然给女儿带来了新世界的充沛之气,但一心寻自己的梦,和女儿相处时间极少。家族包办的婚姻崩塌后,父亲又娶妻,还是在女儿高中时。张爱玲因着后母,整个青春期都很灰暗。生于豪门大族,外曾祖父是李鸿章,那么显赫的家世,但在她眼里,”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她年轻时的作品始终有一种彻骨的寒意。
她是个彻头彻尾的宿命论者,从《半生缘》里的世钧和曼桢到《多少恨》里的家茵和宗豫,从《第一炉香》的沉香屑到缭绕的《茉莉香片》。张爱玲的作品总被若有似无的命运红线牵绕,多少相遇与错过,出现的毫无道理,消失的莫名其妙,这就是张爱玲所信奉的命运,也是多少人不愿意承认的冥冥天意。
就像她在散文《爱》里面写的那样:“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地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千万人之中的偶然相遇,千万年之中的巧遇,偶然的相逢,这宿命的温情定格于瞬间。
”女不看张爱玲,男不看郁达夫。“张爱玲的女性视角对女孩子的境遇,对女孩子爱情观念有很多关注,她笔下的爱情并不美好,非常现实,击碎了女性的幻想,但却是一餐一食中体味的现实。她的小说离不开婚姻题材,但她写出的是“人间无爱”,没有情投意融持久的爱,至多有一点短暂的梦幻色彩的爱,这种虚幻的爱的面纱迟早要被撕破,还原一个千疮百孔的情感真实面貌。
张爱玲的一生是不团圆的,真的说来,也只能是未竟的《小团圆》。从童年穿着碎牛肉色旗袍的灰暗,要青年的漂泊迷茫,再到成熟后的烟视媚行。她爱就爱的可以千里寻夫,上演一出《异乡记》”低入尘埃里“;分手就分的干干净净豪不挽留。张爱玲像一匣锁住的百宝嵌盒,等待爱的钥匙打开。胡兰成拿到了钥匙,却忘了最后将她妥善保管。
她的美丽与苍凉
—
《小团圆》
张爱玲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怨女》
张爱玲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倾城之恋》
张爱玲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
《异乡记》
张爱玲著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色戒
导演:李安
主演:汤唯 梁朝伟
半生缘
导演:许鞍华
主演:黎明 吴倩莲 梅艳芳
”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茨威格
“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带点凄凉。“
——《金锁记》
此文转自作者胡月的公众号《小右与大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