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当前,正好有空思考人生(3)
原创
胡 峡
金羽毛文苑
2020-03-05 20:31:18
大疫当前,正好有空思考人生(
3)
关于人生,多年前最流行的一本书是《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敢峰著,中国青年出版社,
1961
年版,
2009
年
10
月评选的“新中国
60
年中国最具影响力的
600
本书”之一)。最流行的一段话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如今的年轻人,知道阚峰这本书和奥斯特洛夫斯基这段话的恐怕不多了,他们甚至没有时间考虑到底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昨天,我在手机上看到一段视频,一个人从楼上跳下来摔死了,拍视频的人没有说这是哪里,是什么情况。听口音像是湖北某地。向湖北的朋友求证,朋友说,像是天门口音,跳楼的是个
20
来岁的年轻人。
年初以来,因为武汉疫情,全国已经死了
3000
来人,每天都会从网上看到很多悲情故事,眼泪已经快流光了,看到这段视频时,我竟然心如止水,只是为这个年轻人感到惋惜。
我现在已经不再关注今天哪里死了几个人,就是没有疫情,每天也会死人,怎么死的都有,死人属于常态,就像每天都会有新生命诞生一样。现在能够引起我兴趣的,是关于那个曾经写过小说《风景》的武汉作家方方的争论。方方如今也成了疫情泛滥环境中的一道
“风景”。
我注意到,方方每篇文章的点击量都能达到
10
万+,介绍她的文章也能达到
10
万+,甚至介绍刊登她文章的公众号主人“二湘”的文章也能达到
10
万+。与此同时,反对她的文章能达到
10
万+,介绍反对她的文章作者的文章也能达到
10
万+。我没有全看方方的文章,也没有全看反对方方的文章,倒是看了不少双方文章后面的网友留言,那些留言甚至比文章还有趣。
这几乎成了
“抗疫”期间的一种文化现象。我称之为“方方现象”。
方方的文章不是没有瑕疵,比如她引用了一幅
“火葬场手机”的图片,后来被人指出是假的,成堆的手机并非来自火葬场,而是来自手机垃圾场。
反对她的文章也不是句句在理,甚至有点
“文革遗风”,但我认为,大家都能畅所欲言,这是好事。
记不清是什么人说的了,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坚决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大意)。
能让人说话,比什么都好。
鲁迅先生说过,人有两大本能,食欲和性欲。其实还应加上一个本能:述说欲。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要求
“言论自由”的原因。古往今来,有多少“因言获罪”的案例?被杀头,被下狱的人也不少,可是为什么就有人记不住“祸从口出”的教训呢?一遇到什么事情就要出来写点什么,说点什么呢。
不说话能死么?也许不能死,能疯。如果你让百灵鸟闭嘴,我想它一定会疯。人也一样。如果你剥夺了他说话的权利,他可能不会直接死,但会影响他的健康,会因为别的病症而死。有人说那个曾经被训诫过的武汉中心医院的医生,如果不被训诫,未必会死。训诫影响了他的健康,降低了免疫力,所以才被病毒侵袭。也不能说没有道理。
一个人,来到这个时世上,就那么几十年,活到
80
岁,也不过三万天,要想健康地活着,快乐地活着,食、性、说,都是很重要的内容。
所以,让我们为健康快乐地活着努力奋斗吧!
2020.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