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1潜艇事故调查揭秘:361潜艇“指挥操纵失误”的结论是怎么出笼的?

胡 峡  金羽毛文苑  2020-05-25 14:24:42




361潜艇“指挥操纵失误”的结论是怎么出笼的?


/潜艇老兵



2002年底至2003年中,中国发生了一场“非典型肺炎”疫情,也称“萨斯”(sars)。在“非典”期间,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的361潜艇在执行战备巡航任务时失事,70名官兵全部遇难。

  

事故发生后,5月2日,新华社发布消息,称361潜艇“因机械故障失事”,称70名官兵为“遇难烈士”。

  

同一天,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发唁电,称“361号潜艇官兵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军人职责,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不幸以身殉职,为国损躯,是人民海军的重大损失,他们不愧是人民的好儿子,祖国的忠诚卫士,他们的英名和功绩,祖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5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胡锦涛发唁电,称“该艇全体官兵以自己的英勇行为证明,他们不愧为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然而,在事故原因调查过程中,郭伯雄、徐才厚、张树田等人主导的总部调查组,没有坚持我党一贯提倡的实事求是的作风,给装备部门推卸责任,将一起悲壮的事故,办成了一桩冤案。


520日上午,361潜艇遇难官兵追悼会在潜艇支队礼堂举行。头一天布置会场的时候,追悼大厅的会标还是“海军361潜艇牺牲官兵追悼会”,正式开会的时候,会标改了,原来会标中的“牺牲”改为“遇难”。

  

2003年5月20日海军361潜艇牺牲官兵追悼会


当天晚上,总部工作组宣布了事故调查结果:361潜艇失事的原因是“指挥操纵失误”。改变了之前新华社消息说的“因机械故障失事”。

  

郭伯雄强调要维护专家的意见,不准提疑问,调查结论要以专家意见为准。

  

关于70名官兵评烈士的事徐才厚强调,对评烈士,等调查结束后再说明意见,要求大家做家属的工作。

  

郭伯雄和徐才厚当时都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他们二人的讲话,等于是给361潜艇事件最终定了调子。

  

在此之前,时任海军副参谋长孙建国曾向调查组组长、总参副总长葛振峰提出:我要求以艇长的身份,跟专家辩论,你们在旁边听,我会用口语把技术问题讲的你听得懂。听完了,你们再看你们的结论下得对不对,好吗?专家提的问题我来回答,然后我提问题专家来回答。就这样辩论,不就搞清楚了么?我这个要求不过分吧?

  

葛振峰当时表态:不过分,可以。但是第二天他答复孙建国说:我们请示过了,答辩会不开了。

  

葛振峰请示了谁,他没说。肯定是级别比他高的人。

  工作组副组长、总政副主任张树田等人找孙建国谈话,指出他有刁难纠缠专家的问题。


  这是怎么回事呢?专家组的组长是设计潜艇柴油机的总师,让他来调查柴油机的问题,无疑是找来一个自己给自己揭伤疤的人,这个官司怎么打?他坚持说机械没问题。


  一次,孙建国气极了,指着他的鼻子说:如果你儿子在潜艇上面,你会下这个结论么?他无法回答,灰溜溜地走开了。此后见到孙建国,他就躲得远远的。他跟不懂潜艇的人滔滔不绝,只要孙建国出现,他见了就跑。


  潜艇事故调查,本来应该建立“回避条款”,找第三方来进行。可是,潜艇机械的设计和生产部门怕担责任,军队装备部门也怕担责任,于是双方沆瀣一气,总装备部找来了潜艇机械的生产厂家来对自己的机械出具调查意见。这便导致了专家组天平的“自然倾斜”。牺牲的官兵无法进行辩驳,他们就把责任推到了死人身上。


  郭伯雄为了堵住有不同意见者的嘴,再次宣布此前多次宣布过的观点:相信专家就是相信组织,尊重专家就是尊重组织,支持专家就是支持军委的工作。并反复强调要“讲政治”。事故调查和“讲政治”有毛关系?无非是说,不相信组织,不尊重组织,不支持军委工作,就是不“讲政治”。


  如此这般,谁还敢再提意见?361潜艇事故是“指挥操纵失误”的结论,就是这么出笼的。361潜艇的冤案也就是这么造成的。


  因为不准对“指挥操纵失误”的结论提疑问,总部工作组把事故责任推到牺牲官兵身上,也就不给70名官兵评烈士了。

  请看,郭伯雄、徐才厚、张树田这帮人多混蛋!

 

2020.05.21

 

 


法国金羽毛红酒 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