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说说“书法展”

胡 峡  金羽毛文苑  2020-06-01 13:17:3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说说“书法展”

“书法展”是新时期书坛的一个“创造”。时下,已经蔚然成风。神州大地,几乎无一日无展。国展,省展,市展,区展,县展,单位展,几人展,个人展等常年不断,熙熙攘攘,热热闹闹,显示出中国书法艺术一片繁荣景象。


书法展这种形式,使经办者的领导权威、学术权威得到了一定范围的社会承认,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参与评选的“评委”带来了声誉,确立了这些人有评选别人的权利和地位,也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起码吃住行游不用自己掏腰包;同时,也为广大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崭露头角”的场所和机会,说不定“一举成名天下知”,从此,不仅可以跻身于“家”的行列,还可以取得评判别人的权利,更重要的是可以达到“一字千金”的境界,改变穷困面貌有望矣——窃想,大概这一点是书法展能够昌盛的根本原因吧。


不管怎么说,书法展,在推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中,功,还是不可没的。但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美无缺的。任何事物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能是平衡的。书法展也是这样。据一些媒体披露,时下的书法展,已露出了不少弊端,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


一、大展不大,真中有假。一是名曰大展,实际参展人数不多,参展作品字体不全,层次不高,看不出“大”在哪里;二是真品赝品混杂,甚至以假充真,展出的毛泽东、舒同这样大家的作品竟有赝品,以致于闹到了公堂上,动用了司法部门搞笔迹鉴定;三是“剪彩”规格高,展品水平潮,开馆声势大,平时观者寡,似乎照完相,摄完影,“红包”发完,也就完事了。


二、标准不准,评选欠公。各地各级书法展,搞了不少年,一个最根本的“评选标准”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也就是说,全国尚没有统一的科学的操作性很强的评选标准(如果有的话,请制订者予以公布)。

因而,谁经办书法展,谁的审美观便是“标准”。所邀的“评委”自然就得按照经办者标准进行评选。即如评委可以各抒己见,但由于没有共同标准,所以更是见仁见智,凭感觉办事。而感觉往往是靠不住的。于是,有硬伤的——字都写错了的竟荣登榜首,字没有写错反而认为写错了将其淘汰。令参选者感到有失公允。同时还造成了某些“大展”,字体单一,风格单一,投评委所好的现象屡屡发生。一媒体披露,某家书法展刚登广告,一些书者便打听评委的喜好了。


 三、自评自己,不评也展。体育比赛中,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观众一定会不干的。可这种“两员皆当”的现象,在书法展中,却带有一定普遍性。这样评选出来的作品,如何能做到公正?诚然,凡担任评委的,水平自然不低,但书法实践说明,每个书家都不是常胜将军,不是每一篇都是字字珠玑,败笔是经常会有的。这就是说,即是到了评委的高位上,也不能说提供的某幅作品,就达到了此次参展水平。不管咋说,评了,展了,从程序上说,也算遮眼了。有的评委根本没有提供作品,当然也谈不上评选。开展后,作品竟赫然上墙,这就显得不那么公道了吧。评委一上,在场地、数量有限的情况下,无名小卒的就得下,这个小卒的作品说不定是积半生一生心血写就的,说不定是卖了口粮才交上了“参展费”的。这样做,公道吗?于心能忍吗?


 四、谁都能办,秩序混乱。书法展,顾名思义,应该是由和书法贴边的单位来办。就像蔬菜市场,应该由蔬菜公司来办,而不是由经营水产、肉禽、百货、电器等和蔬菜不贴边的公司来办。眼下书法展的情况是,只要认得汉字的都能办。在“书协”、“文联”、“文化局”这些正规渠道外,还有于书法稍微贴点边的旅游胜地,名山古刹,更有于书法根本不贴边的机关团体,贸易公司,生产厂家,经营商家等等,不一而足。个别地方,甚至发生了不学无术的骗子,以举办书法展为名,骗取广大书法爱好者的“参展费”和将作品倒卖的。笔者寡问,不知道要搞一个书法展,需要什么资质?要不要经过审批?经过哪一级审批?还是只要花点小钱在报刊上登个广告就可以大张旗鼓的办了?


中国有句俗话,经是好经,歪嘴和尚念歪了。窃以为,书法展的初衷,恐怕是想展示成果,交流书艺,发现新人,促进发展。应该说是一部好“经”。但念了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在念,就难免不出歪嘴和尚了。


这些歪嘴和尚为何把“经”念歪了,是因为“功夫在书外”,有一个“利”字把他的嘴扯歪了。这一点,下文再说。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法国金羽毛红酒 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