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5月2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一条重大新闻:据海军提供的消息,近日,我海军一艘常规动力潜艇在内长山以东我领海进行训练时,因机械故障失事,艇上70名官兵不幸全部遇难。军委、总部和有关部队领导对事故处理高度重视,对遇难烈士表示沉痛哀悼,对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现潜艇已拖回港口,善后工作正在妥善处理。
这艘潜艇就是海军北海舰队某潜艇支队执行战备巡航任务的361潜艇。新华社消息说是“因机械故障不幸失事”,但是18天后,这个结论被郭伯雄、徐才厚、张树田等人领导的总部工作组推翻了,他们请来的“专家”认为,361潜艇失事是因为“指挥操作失误”。遇难的70名官兵也被总部工作组剥夺了评烈士的资格。 到底是“指挥操作失误”,还是机械原因,之前我已写过专文论述,在此不赘,这里只说挽救潜艇的功臣该不该立功的事。在总部工作组没有宣布调查结论之前,他们已经定了调子。据时任潜艇支队支队长姚立华介绍,有一天开会,舰队政治部主任胥肖野汇报舰队准备为牺牲的卢继发等6人立功的情况,时任总政副主任张树田突然打断胥肖野的发言,非常霸道地说:你们想错了!想错了!你们都想错了!现在不是宣传他们事迹的时候,是追究责任的问题!当下流行一句话: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张树田把“搞错了”这句话连着说了三遍,足以证明他认为这句话有多么重要!2003年5月20日,在总部工作组宣布调查结果的会上,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强调,对评烈士,等调查结束后再说明意见,要求大家做家属的工作。
出了这么大事故,追究责任是应该的,但要实事求是,从总部工作组给事故定性来看,并没有事实求是。就算有人要对此次事故负责,那么,立下大功的人该不该立功呢? 北海舰队政治部主任胥肖野提到的卢继发,绝对是应该记大功的。卢继发是湖北省汉川市人,1973年出生,1992年入伍。据他的汉川老乡肖长国介绍,卢继发的军事技术非常棒,在全支队的舰务专业军士中数一数二。2003年初,已经当兵10年多的卢继发准备转业,部队让他回家找工作,武汉长江航运公司想要他,但是工资太低,每月只有不到2000元。当时他妻子李友红在武汉的汉正街帮助哥哥卖窗帘,经济效益不错,于是他决定也到汉正街租个摊位,和妻子一起卖窗帘。内兄帮他把摊位租好了,进货渠道也谈定了,这时他接到潜艇支队打来的电话,要他返回部队,跟随361潜艇远航。卢继发是358潜艇的舰务军士长,并不是361潜艇的人,支队从加强361潜艇技术力量的角度考虑,从支队各艇抽调了8人参加远航。卢继发是其中之一。他在电话里说:我都是要转业的人了,还远什么航啊!后来,支队副支队长程福明又给他打电话,还是要求他回来,最后参加一次远航。以前他在359艇的时候,程福明还当过他的艇长,这次也随361潜艇远航,是支队派出的海上指挥员。程福明的电话,卢继发不好拒绝,就放下正在筹备的窗帘店,返回部队。361潜艇出事时,正好是卢继发当更。关于潜艇失事瞬间的情况已经不能复原,人们只能根据潜艇内部的状况进行分析。曾经参加361潜艇事故调查全过程的一位海军将军告诉我,他知道高压气失事排水总站的那个大阀很重,需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打开。分析情况时,一位医务专家说:在那种空气稀薄的情况下,要把阀打开,一定会把肺憋炸了。将军为了弄清到底是在什么时刻打开阀门的,就安排医务人员对卢继发的遗体进行解剖。打开他的胸腔一看,他的肺果然已经炸烂了。为了验证医务人员的判断是否正确,就又解剖一个平静死亡人员的遗体,结果这个人的肺是完整无损的。由此可以证明,卢继发是以惊人的毅力,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完成了一个人们难以想象的壮举!有人告诉我,一条035G型潜艇当时的造价就是上亿元人民币。如果没有卢继发那拼力一搏,361潜艇可能永远沉在水下,不被人发现。多亏了卢继发。换了别人,真难说会不会在那命悬一线的时刻,做出他这样伟大的举动。他当时怎么想的,没有人知道。人们只知道他的拼力一搏,炸烂了自己的肺,保住了潜艇。一位海军上将对我说:给卢继发立一等功都不过分! 做出如此巨大贡献的功臣,居然被徐才厚轻飘飘的一句“等调查结束后再说明意见”,就给吹掉了。连烈士都不给评,更别说立功了。2020.05.24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