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民发现361潜艇后的初始处理情况
整理/潜艇老兵 口述/徐向杰

当时(2003年4月26日)我在山东边防总队司令部任通信技术处处长,曾经参与处理初期发现事故潜艇的工作。我们通信技术处的职责有:通信和技术取证,发现疑似外国潜艇,要指导下面去现场取证,并负责把现场取证情况传输到本总队指挥中心和上级机关(公安部边防管理局)。最早发现事故潜艇的是一条烟台渔船的渔民,4月23日,他们出海去作业,在威海石岛附近海面看到有一条潜艇在海面上漂着,以为是海军在训练,也没在意。3天后回来,又在那附近看到这条潜艇,还是那个漂着的状态,这才怀疑有问题。于是,他们把渔船慢慢靠上潜艇,并登上去打开舱盖,看见里面有死人。就赶紧驾船回到码头,向烟台边防支队的八角边防派出所报案称,在石岛附近海面发现一条潜艇,里面有死人。
这时的时间是4月26号上午9:30,然后边防派出所把情况按级上报,情况迅速经过大队、支队,报到总队指挥中心。总队得到情况后,时任山东边防总队总队长冯海龙大校和参谋长温希荣大校立即组织指挥先期处理,我处也接到总队指挥中心通知参与处理,总队领导决定驻威海的海警一支队安排两条艇出海查看情况,我要求该支队技术干部带上照相机和摄像机跟随船艇出海到现场进行取证。10:30左右,该支队两条艇出动,由时任支队长冯家华上校带队,11:10左右到达事故海域,冯家华支队长带领有关人员登上潜艇查看情况,技术人员对潜艇露出水面的外观部分和艇口里面的情况进行照像和录像取证,由于情况不明,没有安排人员贸然进入潜艇内部查看。据当时登上潜艇的人员后来讲,潜艇里面死亡的人已经发出很臭的尸体味道了。由于当时船艇和支队之间还没有图像传输设备,我叫他们立即回来一条艇,把照片和录像送回来,通过内部视频会议系统传送到总队指挥中心。我从技术人员登上潜艇拍的照片和录像中看到,艇口下面有“战三”两字,有两个人身穿蓝色海军工作服,没有佩戴肩章和领花,呈蹲着的姿势死亡,尸体旁边有一根比较粗的缆绳。感觉死亡的人当时是想要紧急打开舱盖,但没来得及的样子。从衣服式样和颜色看,我感觉是中国海军。因为在那个年代的青岛市街头,会常看到海军军人穿着这种工作服。当时根据现场汇报的情况,总队领导最初判断可能是周边邻国的潜艇,因为发生事故漂到我国海域,甚至还可能是搞间谍活动的潜艇。记得当时我对有关领导悄悄说,这衣服在青岛街头经常看见,字也是简化字,应该是中国的。可当时的气氛不让这样讲,很敏感,也很忌讳这样说。而且现场汇报,他们看到的死者身上穿的服装与朝鲜海军军人比较像。总队领导看完了视频后,我处又根据领导指示,将录像资料传送到公安部指挥中心。由总队长冯海龙大校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向坐在公安部指挥中心的时任公安部长周永康以及公安部边防管理局主要领导介绍事故潜艇的情况。冯总年轻时曾在北海舰队工作过,对舰艇知识比较了解。可以听出他向上级领导讲解得很内行。至今我仍然记得他介绍情况时说过的其中两句话,一句是潜艇呈45度角半漂浮状态;一句是潜艇外观没有任何标志和符号,看不出国籍来,这种型号柴油潜艇只有中国和朝鲜有,从潜艇保养情况看,好像是朝鲜的。周永康在听完汇报后,要求通报军队。我们总队立即向原济南军区作战部做了通报,公安部可能同时也向海军做了通报,这时应该是下午比较晚了。记得当时听说,济南军区问北海舰队潜艇情况。舰队答复说,没有潜艇出海,出事潜艇不是他们的。有4艘海军猎潜艇于当晚7:30到达事故海域现场,第二天下午有海军拖船拖走事故潜艇。 海警从发现事故潜艇到第二天下午海军拖走潜艇,一直有船艇在现场附近警戒并保护。
2017年我去武昌造船厂参加海警781型舰出厂仪式,厂方安排我参观他们的荣誉室,里面就有这型潜艇的模型,我才知道这型潜艇是该厂生产的。我们谈起了361潜艇,我问厂方一个副总,什么原因出的事故?他跟我说了一些技术术语,我也听不太懂,只记得他说什么人工转换和自动转换的问题,因为这个事故,潜艇已经改进了这个技术,人工转换变成了自动转换。现在已没有这个问题了。
徐向杰 原山东海警总队筹备组组长(副师职,武警大校警衔)现已退休
2020.05.27定稿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