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点画精到就能得奖

金羽毛文苑  2020-06-16 07:00:0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点画精到就能得奖 
          
    在书法展已成为当今书坛一项重要活动的情况下,其得奖作品,无形中起着一种引导书法潮流的示范作用。鉴于此,书坛内外人士,对得奖作品的质量是十分关注的。

    虽然书法作品的评判鉴赏是一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但应该说大多数人心里还是“有杆称”的。正由于此,近些年,一些人士,对书法展中的一些“得奖”作品,多有微词,认为有些“乱写”的作品,竟能“得奖”,弄不清是怎么回事。针对这种“声音”,一位经常指导评选工作的上层权威人士,在一次讲话中说:现在有些作品虽然有点平庸,但点画非常精到,也能获奖。这就等于承认说,有些平庸的作品之所以获奖,是因为点画精到。也等于承认说,一些书法展评选作品质量的标准之一是:看点画是否精到。

且不说这位权威人士所说的“点画非常精到”是不是真的“精到”,而且“非常”,即如精到非常,这种只“奖”点画的做法,恐怕未必合适。因为“奖”评出来后,观众不会只去看点画是否“精到”,而是要看整个作品的。把一幅平庸的作品当作优秀的示范作品“推荐”给观众,是不是有点“强加于人”呢?推荐平庸的作品,意图何在呢?这样的“引导”,到底把书坛“引”到什么方向上,是令人生疑的。


    疑问之一,点画——局部,能脱离一幅作品的结字、布阵的全局去评判优劣吗?即如点画可以脱离全局去评判优劣,能因这个“局部”的所谓“精到”而“一叶障目”“一俊遮百丑”——不顾全局——整幅作品的平庸了吗?

    疑问之二,既然全局——整幅作品是平庸的,却又让其“得奖”,这样的审美观念、评审原则,是想告诉书法爱好者们点什么呢?是不是说,创作中,只要注意点画“精到”就行了,管它整个作品平庸不平庸呢。

    疑问之三,有些平庸的作品“得奖”,仅仅是因为“点画精到”吗?还有没有“字外”的其它原因呢?
    窃以为,书法展“入选”作品,应该是优中选优的。“得奖”更应该是拔尖的。即如不能“拔尖”,那也不能“滥竽充数”,把平庸的作品“拔”上去。所谓平庸,就是平常、一般、普通、不高明。这样的作品恐怕连能否“入选”都值得考虑,怎么能堂而皇之地“得奖”呢?“字如其人”是书法的传统之一。因此,书法展犹如“人”——书法作品的“健美赛”,一幅总体上平庸——“身体不大健康”的作品,即如点画——“四肢”长得还能看,那也不应算是精气神倍足的“健美体魄”吧。这样的“人”能否“登台表演”都是问题,若是被评为“健美冠军”,观众恐怕不仅是要喝倒彩,还会对评委的眼光产生疑问的。把身体“平庸”的人(字),当作“典范”予以褒奖,只会把人们的视线引导到“平庸”的路子上去。

    从书法实践看,一幅总体平庸的作品,其点画也“精”不到哪里去。因点画精到而得奖,是很难说服人的。承认书法展中有平庸作品的存在,是开明的表现;尽量使这种现象减少,是努力的方向;用点画精到作为平庸作品得奖的“说辞”,则是不必要的,因为这种说法,越说越令人生疑。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法国金羽毛红酒 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