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关于“入流”的对话

金羽毛文苑  2020-06-17 07:00:0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关于“入流”的对话

有师生二人,一起参加一个书法展,学生的作品得了奖,老师的作品竟没有入选。

老师不解,问学生是怎么回事,学生开诚布公地说,老师的作品“不入流”。        

老师问,何谓“入流”?

学生笑道,“入流”就是“入展”嘛!学生拿出一张报纸,指着刊登的一篇文章说,你看看人家书坛权威是咋说的?

老师接过,仔细拜读,原来权威人士在解释一些作品不能入选书法展的原因时,真说的是“不入流”。

学生见老师愣神的样子,怎么样?明白了吧?

老师摇头,不明白,不明白。“流”者,液体的移动、趋向,事物的品类、等级也!就书法来说,是泱泱大河也!怎能和“入展”划等号?

学生道,现在的书法活动是以展览为中心,能不能“入展”是鉴别“入流”“不入流”的主要标准。

啊?老师惊讶,书展的通知上可不是这么说的。

学生道,公开通知是一回事,具体掌握又是一回事,老师怎么连这个也不明白?

老师又摇头,不明白,不明白。你小子这几年经多见广,给我说说具体是咋掌握的?

学生见老师态度诚恳,有些感动地说,这几年我参观了不少书法展,发现了作品可以入选甚至得奖的奥妙。

唔!快说说看,老师催促道。


学生笑道,老师别着急,我得理一下思路。学生想了一想说,据我观察,不论是“国展”“省展”“市展”,凡是入选的都具有下列“特色”中的“一色”。

一是不用毛笔或弱化毛笔作用的。变毛笔“写字”为手工、剪刀、浆糊、复印机全用的“做字”、“摆字”、“描字”、“勾字”、“印字”、“拼贴字”等。

二是用墨反差大的。要么浓得漆黑一团,枯得如同碳素笔描,要么淡得几如水渍,润得如同水乡泽国。

三是用纸大的——丈二以上,带颜色的。“字不够,颜色凑”,什么五颜六色的“彩纸”都用上了,真是琳琅满目,异彩纷呈,怎能不招人喜欢?

四是用印章多的。一幅作品的空白处,几乎都被大小、形状各异的各种印章填满,叫作“字不够,用印凑”。

五是字形“模糊”、“残疾”和“病态”的。要么不可识,要么支离破碎、东倒西歪、断臂瘸腿,怎么怪怎么来,怎么“抓”人怎么来。

六是章法零乱的。要么“顶天立地”难以透气,要么字歪行斜难以站立。

总之,一些“制作的”、“包装的”、“图解的”、“绘画的”等“形式特别”的,有“视觉形象”,有“冲击力”的,能够“吸”住评委多看上几秒钟的,一般都能取得评委先生们的“审美共识”。如果一幅作品和上面的“六条”一条都不合,那自然就是“不入流”了。老师,现在你明白了吧?

老师听罢有些吃惊,你说的是真的?

学生有点不高兴,我还能骗老师不成?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从小就跟着你学习写字,已经20年了,啥时骗过你?学生又笑道,我是看你诚心问我,我才说了,这些可是“知识产权”哩!

老师不解,你说这些,哪还有点“传统”的影子?

学生笑了,老师,不是我说你,都什么年代了,你还念念不忘什么“传统”。什么中锋用笔,字形端正,章法严谨,如今这些都打破了!什么“形式”新、奇、怪、歪、丑,就来什么样的,否则,评委们一眼就给你刷下去了!初选都选不上,更不用说入选得奖了。不入选,不得奖,谁承认你字写得好?现在的书法,主要是“看”的,人们都喜欢个新鲜,你总写得板板正正的,颜、柳、欧、赵、苏、黄、米、蔡的老样子,没点新鲜感,谁还喜欢?

老师低头,念念有词,传统,传统······

    学生见状放开了点说,现在是口头上说继承传统,实际上嘲笑传统的时代。老师放眼看看,人家都在“标新立异”“打破常规”“不拘成法”。谁还像你这样整天就是传统,传统,你连展都入不了,就是吃了传统的亏。这次参展,你还说我的作品不行,结果呢?我记得你同我讲过王献之劝他老爹王羲之“大人宜改体”的故事,今天我也劝劝老师“改改体”,随大流吧。

   老师抬头,望了一会学生,有些怅然若失的样子说,我明白了,“入展”就是“入流”,像我这种人,是很难入这种“流”了。又叹了一口气说,不入这样的“流”也罢。历史不是现在的人说了算的,总有一天······
    学生不客气的说,老师,你等不到那一天了!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法国金羽毛红酒 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