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者与“爱国贼”

胡 峡  金羽毛文苑  2020-07-25 07:00:00




 爱国者与“爱国贼”

文/胡峡


看到这个题目,一定有人感到奇怪:过去只听说“卖国贼”,很少听说“爱国贼”。

其实这也没什么可奇怪的,因为在中国,“爱国”是个好词儿,“贼”是个不好的词儿了,不能随便往一块儿搭配。“贼”的本义为残害,伤害,与“残”之本义相近;引申为祸害。“爱国”怎么能与“贼”这种“祸害”往一块儿搭呢?

为写此文,我为慎重起见,还专门上网查了一下“贼”的有关资料。

贾谊《论积贮疏》说:“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大贼也。”引申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例如“国贼”,“民贼”。

“爱国贼”,简言之,指以“爱国”的名义,对国家、民族和公民的生命财产或精神情感进行残害或造成伤害的人。

据可以查到的资料显示,最早发明“爱国贼”这个词儿的人,是民国时期的剧作家陈大悲。他在1922年创作独幕剧《爱国贼》,此剧讲的什么故事不得而知,只知道其含义与现在所说的“爱国贼”大相径庭。

在中国,“爱国贼”的出现至少已有上百年历史。例如清朝末年“扶清灭洋”的义和团,“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青年学生之类。

我国民众有个毛病,似乎胸脯一拍说:我爱国!就占据了道德制高点,而不需要其他的论证。

其实,真正的爱国是一种理智的行为。对一个公民来说,爱国就是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依法纳税。不是喊口号,游行,乃至杀洋人那种情绪化的行为。

圆明园是怎么烧的?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因,一些介绍圆明园的资料也语焉不详,故意回避了真实情况。有几个人知道,洋人火烧圆明园是因为清政府虐杀外国使者并且曝尸当街?“爱国行为”一旦情绪化,必然遭致灾难临头。

爱国是一种情感,它的内涵应该有历史感,而不是一种应景的空洞说教。说教总有一天会被历史的真相无情地摧毁。

现在大家都知道岳飞是南宋抗金爱国将领,有几个人知道,当年岳飞被宰相秦桧奉皇帝之命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的时候,老百姓都涌上街头,拍手称快?事实绝不像《岳飞传》的评书里说的那样,岳飞被杀,大家都恨不得活剥了秦桧的皮。当然了,现在岳飞是家喻户晓的爱国英雄。可是,说岳飞是爱国者,那些为他的死拍手称快的群众算什么?

前些年,受美国人怂恿,日本政客掀起的“钓鱼岛事件”,也曾在中国出现了很多“爱国者”,他们以抵制日货为名,打砸日本汽车,把开日系车的司机打得头破血流,这哪里是爱国者,简直就是“爱国贼”。这种人,别看他打自己人凶狠,如果把他送到抗日前线去,说不定比谁都跑得快。


我在网上看到列宁说过的两句话,算是一家之言:
“每当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出现重大危机的时候,爱国主义的破旗就又散发出臭味来。”
“爱国主义,这正是小私有者的经济生活条件造成的一种情感。”

我不知道列宁这话是什么时候说的。很多伟人的话,不同时间说的,不同场合说的,意思也不一样。比如,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还是“革命党”的时候,写过一篇题为《论联合政府》的文章,当时那些道理肯定是对的,但是到了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时候,那些话就不好全部当真了。不要问为什么,你自己去看看就知道了。

  百度上关于爱国主义的定义是这样写的: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很显然,爱国这个事儿,并没有那么神圣,那么高大上。

今年以来,新冠疫情发生以后,又出现了很多爱国者和“爱国贼”,前者是谁,后者是谁,我就不说了,说了会得罪人。自己扪心自问一番好了。

有人说,爱国是某些图利者的幌子。我觉得有一定道理。
姜文说,“爱国贼比卖国贼更可怕”。我觉得也有一定道理。

真正的爱国不是挂在嘴上的,因此大家要警惕。很多爱国者,实际上就是比“卖国贼”还可怕的“爱国贼”。
 
2020.07.23
 

法国金羽毛红酒 点击紫红色文字看产品说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