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临散氏盘铭文的做法
选择篆书体——《散氏盘》铭文临习,基于三点考虑:一是篆书是书法的“根”和“源”,习书,追根求源,品尝“正果”为宜;二是散氏盘铭文较早、字较多——离书法的源头近,水流粗,“浸津”“沐浴”其中,可收“近墨者黑”之效;三是铭文体势独特,古拙凝重的美感强烈——学书,不就是要追求一种愉悦身心的“美感”吗。
确定习临散氏盘铭文后,我的做法是:
1、选择版本
在几家出版社出的《散氏盘》帖中,选择自己感到较为权威的范本。对比几家出的版本,发现字形有不一致之处,个别字的释义也不相同——例如同一个字,一家释为“厮”,一家释为“厥”。最后决定选择《文物出版社》的版本,力求“取法乎上”。
2、弄清来历
翻阅资料,得知散氏盘是西周厉王(公元前9世纪)时期的圆形青铜盥洗水器。高20·6cm,径54·6cm,重21·31公斤(一说20公斤)。浅腹,双耳,圆足,腹部饰龙纹,足部饰兽面纹。铭文铸于内底,计19行(实为18行半),357字,内容是矢氏划拨给散氏田的地理位置(经纬)以及双方到场见证的官员等,是一篇完整的土地交割契约。传称是清代乾隆年间在“钟鼎之乡”陕西凤翔出土,几经周折,入藏清宫内府,现藏台湾故宫博物院。弄清来历,进一步坚定了习散盘的信心——这个时期的铭文字体已比较规范,比较成熟。
3、查清字意
对铭文内容初步了解后,翻阅《辞海》《古代汉语词典》《中华字海》等工具书,力求弄清古字——尤其是不识的、不常见的字的含义。这样做,可以进一步了解铭文“细节”,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字意”,字便由生变熟,“亲近感”产生了,该字所蕴含的“意象信息”就会自然“传输”到心里,临写起来才有可能做到“形意结合”,“进”入字的“意境”。
4、读临比较
读临结合,读中临,临中读;在读临中比较,在比较中读临。一是和同时期的其它铭文比,悟其总体特色;二是在该帖的读临中,比较字形异同——同中找异,异中找同。(1)把10个耳朵旁、8个三点水旁、8 个木字旁等同旁字临出,从中找出不同写法;(2)把357字(实有350字)中的74个重复字临出,比较同一个字的差异。74个字中,重复:2次的44个;3次的10个;4次的6个;6次的1个;7次的3个;8次的4个;9次的1个;16次的1 个;18次的1个;一一临出后,进行分析。例如,18个“封”字,放在一起,同异就看出来了。这样比,可以较直观地看出用笔和结字特色——方圆、收放、肥瘦、曲直、轻重、行留、映带等;三是进行“通临”,在追求字的“形似”中 ,力求把握“章法”特点——357个字的布局、字形大小、字行间距、呼应照顾等;在边读边临边比中,初步感受到了散盘铭文的特色:
(1)笔法圆。握笔实,用笔稳——平铺劲行涩进;
(2)形体斜。横画左高右低,竖画从上左向下右,体势右下倾斜;
(3)结字险。左上笔伸展,右下笔收缩,重心向右下推移,似有坠落之感;
(4)体势扁。横画长竖画短(相对),纵向字也写成了横向扁斜;(一改同期铭文纵向取势),
(5)布局活。18行半,字矩行距不一,大小宽窄不一,粗看“乱”,细看“活”,似是一个个“生命体”在跳动。
5、集句意临
如何把散盘铭文的“意象”看到眼里,记到心里,在通临基础上,采取了“集句”办法——用该帖除去重复字后的163个字,组成二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的词句并临写,力争让2900多年前的古字依托反映现代生活的词句“活”起来。集句带有“强制性”,逼着自己不断地琢磨碑中的字可以组成什么词句。这既是提炼词句的过程,更是对字“读临”——乃至意临和意创的过程。实践后感到,可以较好地把自己对散盘铭文特色的认识(圆、斜、险、扁、活),体现到临写中。
临习一段时间之后,心中对散氏盘铭文的写法似乎有了一点“感觉”,但仍然处于“探讨阶段”。作为一个书法爱好者,我将以这次集中临习为起点,继续临写下去,争取悟得散氏盘的“神韵”;同时,逐步涉猎散盘同期的“钟鼎文”,争取“博取广大”;在临习中,我曾尝试用短毫、硬毫、干墨、湿墨交替变换临写,效果尚不理想,今后将继续做这方面的试验。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