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本公众号将分上、中、下三篇连载“不为繁华易素心——评陈明福和他的《左宗棠全传》”的文章。读此文之前,先了解历史人物左宗棠,海军大校陈明福。
左宗棠(1812年11月10日—1885年9月5日),汉族,字季高,一字朴存,号湘上农人。湖南湘阴人。晚清重臣,军事家、政治家、湘军著名将领,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左宗棠曾就读于长沙城南书院,二十岁乡试中举,虽此后在会试中屡试不第,但留意农事,遍读群书,钻研舆地、兵法,后经历湘军平定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平叛陕甘同治回乱、收复新疆以及新疆建省等重要历史事件。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封二等恪靖侯。中法战争时,自请赴福建督师,光绪十一年(1885年)在福州病逝,享年七十三岁。追赠太傅,谥号文襄,并入祀昭忠祠、贤良祠。左宗棠著有《楚军营制》《朴存阁农书》等,其奏稿、文牍等辑为《左文襄公全集》,后人又辑有《左宗棠全集》。
左宗棠
陈明福,1937年出生,浙江宁波人。儿时入灵山学校就读。1963年毕业于大连舰艇学院。原为军事技术干部,在舰艇部队任职。1968年改作宣传工作,1981年到海军政治学院任教。中国传记文学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1988年6月全军首批4名军队政治工作教授之一,1989年授大校军衔,原海军政治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组长。
文学作品主要有《海疆英魂-甲午海战中的邓世昌和致远舰》(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山舰"沉浮纪实》、《重庆起义纪实》、《蹈海之路-中国海军走向蓝水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社)等中华名舰系列、《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军事科学出版社)和《焦土血港》(中国近代海战场纪实旅顺口篇)、《中国历代女兵》、《雷锋式团长刘德全》、《伐谋者戒》,两部百篇杂文集《杞忧集》(东方出版社)和《鼓呼集》(中国文联出版社)。有21篇杂文作品入选《中国作家精品文库》,3篇入选《中国作家名篇欣赏》。近几年来,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发表杂文、言论50余篇。已有760余万文字问世。
陈明福
不为繁华易素心
——评陈明福和他的《左宗棠全传》(上)
文/张宏图 张立国
本文就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陈明福先生和他的《左宗棠全传》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从历史研究服务于现实;尊重史料、言必有证、论从史出;“同类对比”的零度叙事方法;“用脚走出来的”在场主义写作;近乎半文半白的古代白话小说的语言;丰富的人文历史知识;“课堂教学模式历史人物传记”的结构等诸方面充分肯定了陈明福和他的《左宗棠全传》。同时也探讨了诸多历史难点、疑点,以求教于方家。
读徐锦庚的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方知陈明福和他的《左宗棠全传》,于是便找来读,越读越兴奋,觉得有些话不说不行,于是便有了此文。
谈到兴奋,给笔者最大的兴奋点是“附录五”即第三十章“塞柳长青”之133节“筑路修城广植树,引得春风度玉关”中所引罗家伦词,赵元任曲的《玉门出塞》:“左公柳拂玉门晓,塞上春光好,……当年是匈奴右臂,将来便是欧亚孔道,经营趁早经营趁早,莫让碧眼儿射西域盘雕。”这是对当下“一带一路”战略最妙的互应与注脚,左宗棠收复新疆是1877年,是140年前的事,《玉门出塞》写于70多年前,可以说百年中国梦,今朝得实现,怎不令人兴奋!
另外,就是在第四十四章183节“欧洲二三流之国欺大清绰绰有余”中,作者引述英国学者乔治·威尔士的名著《大国崛起》,谈“大国”并不仅仅单纯是指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更重要的是,“大国”要引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这个方向既包括军事、科技和经济,也包括引领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思想力量。这又和我们当下大国崛起的“中国梦”相契合。
一部历史人物传记呼应现实能到如此绝佳的境地,不能不令人击节赞叹!他告诉了我们习近平同志的“一带一路”倡议和“强国梦”的历史根据和现实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正如汉代陆贾在《新语》中所言,“善言古者合之于今,能述远者考之于近。”更如鲁迅所言“历史上都写着中国的灵魂,指示将来的命运。”这也恰恰是习近平同志所告诫的,“坚定文化自信,离不开对中华民族历史的认知和运用。”“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请注意,作者丝毫没有争宠献媚、追赶时髦之意,更无时贤御用之心,作品绝非应制之作、应侍之作,更谈不上影射史学。作者完全是从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出发,潜心思索,表达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此书完稿于2008年11月,出版于2009年5月,应与现实政治无涉,绝不是为现实政治服务,而是秉笔直书的历史叙事。这种契合虽可看作是一种机缘巧合,但却是追求真理的必然结果。走向历史的目标是走向未来,走向真实的目的是走向真理。过去不会死,历史不会亡,抒写历史是需要面向现实的,作为一个优秀作家,历史感和现实关怀从来都是不可分割的。
在《大器晚成》的导语中,徐锦庚就告诉读者:陈明福教授“命运多舛;自强不息;身居斗室;心怀天下;坚忍不拔;梦想成真。”陈明福教授是一位农家子弟,寒门子弟艰难的人生道路,荆棘丛生的攀登路径,辞去官职去教书的人生追求,他的经历告诉我们,这是一位让人感动的从不追腥逐臭的洁身自好的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在他生命的每一个节点上,都有千山万水寻觅后的发现;殚精竭虑拼搏后的胜利;厚积薄发熟虑后的灵感,最终成就了他传记事业的华彩乐章,达到他人生成就的顶峰。到目前为止他已出版传记、报告文学等纪实作品16部;杂文、评论集3部;军事及科普作品9部;军队政治工作论著7部,尚有《旷世奇才柳宗元》《司马光正传》《司马迁与史记》《唐太宗大传》等11部作品待出版。所以,笔者将该文的题目定为《不为繁华易素心》,文学事业也是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任何浮躁与偷巧都是难铸辉煌的。其实,不只陈明福不为繁华易素心,封疆大吏左宗棠岂不也是不为繁华易素心吗?正因如此他才成为一代枭雄,名垂青史。
写历史人物传记不外四点:一、史料是否翔实、全面;二、作者的视角是否合理,视点是否高远;三、能否进行在场主义写作;四、作者的写作水平。从这四点来看,陈明福的写作是成功的。作家往往有太多郁积于心的东西,有敏锐感受和超拔精神,有表达的强烈愿望,有文学的自觉意识,有很强的表现能力,有通过文学实现自身价值的热切期待等。但当其从事报告文学和传记文学写作时,他就无法汪洋恣肆,随心所欲,因为他必须戴着脚镣跳舞,这就增加了难度,但陈明福克服重重困难,他做到了,而且做得很好。
未完待续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