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66)在东京银座看日本书法展

金羽毛文苑  2021-02-17 15:50:0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66  在东京银座看日本书法展      

              

2012年6月中旬,随一家旅行社到日本旅游。15日下午来到东京银座,在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千奇百怪的广告牌下街道上徜徉。我没有购物打算,随便进出商店,观看五光十色的各种商品。

不经意间,走进了颇有名气的鸠居堂。在经营文房四宝、书画用品、便笺封筒、和纸工艺品等商品的一楼转了一圈,正要离去,看到一个牌子,上写 “清和鶯清会書展”,地点就在三楼。不由想到多年前曾在北京看过日本人的书作展,有点印象。如今到了日本,遇到了书法展,何不身临其境,一睹风采。于是便走上三楼,进了书展大厅。

展厅有一百平方米左右,天花板不算很高,但不觉得压抑。四面素色墙壁上,挂着多是条幅形制的书法作品。打眼望去,有标准汉字的作品,有汉字、片假名混合的作品,也有纯粹片假名的作品,还有少量书画配的作品。现场参观的人不多,秩序井然。参观者多是女性,令人惊奇。我是个过路人,时间有限,但能看到日本书法的真容,也算有幸。我一幅幅的看去,对于纯汉字作品,多伫立一会儿。观展中,一位中年女士走上前来,客气的送我一个白色信封,还有一张四折页的浅粉色“宣传页”。我表示谢意装进随身携带的小包后,继续观摩。在厅内来回走了两趟后,才转移视线,拾阶而下。

走出展厅,来到街头,整理思绪,从包中掏出那位女士给我的材料细看,觉得这次参观,虽然时间很短,但印象深刻。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作品充分体现了书法的线条艺术美。所有作品,不管是汉字书法,或是片假名书法,或是二者混合书法,都是用点、横、竖、勾、仰横、撇、斜撇、捺等“线条形式”展现的。所有线条,不管粗细、长短、曲直、强弱、断连……都是柔软的毛笔蘸墨书写的“线条”,而不是像中国一些书法人那样,用“墨团”在纸上堆积、涂抹或用毛笔之外的工具制作。看来日本“书道”深谙线条是书法艺术之本、之根、之魂,只在“线条”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如何废除线条上动脑筋。此外,展厅中没有看到什么“领导人”的题词,也没有看到名人的涂抹,完全是纯粹专业人士的书法展。记得日本一位书家曾谈到中日两国书法人的“地位”问题。他说,在日本,书法地位是由艺术水准建立的,有了书法艺术才有了书法地位。而中国则是有了什么样的地位才有了什么样的书法。这个书作展似乎印证了他的话。

第二,汉字书法作品体现了“回归古典”的书道理念。中国汉字传到日本的同时,也传去了汉字书法。日本历史上各个时期都出过著名的书法家。这个“書展”中的汉字书法作品,用的是标准的繁体汉字,且对汉字没有丑化——没有嘴眼歪斜、四肢不全、浑身痉挛的残疾汉字,充分体现了对大美汉字的尊重。尊重汉字健康形体的同时,在字形结构上也有所创新。其中竹谷香霞的斗方行草体独字“龍”,令我眼睛一亮。这位书家书写的“龍”,第一笔——“立”字上面一点很有 “高峰坠石”“磕磕如崩”之感。紧接着写“立”的横、双点、下横,浓墨曲折,很有功力。顺笔而下的“月”字,比常规的、传统的写得要短(像人在跳跃前攥劲蓄势),突然间用飞白笔法上挑——像横梁一样把“龍”的左右两部分搭建成一个整体,用笔断意连手法,凌空起笔,一波三折而下,迅疾右折钩而上,用无墨胜有墨的笔触同竖画勾连后,用中锋下甩两个相连的横点收笔。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气韵贯通,结构严谨,造型新颖。方中有园,圆中有方,悦目赏心,中看耐看。墨色浓淡焦枯,十分得当。左边用一圆章,十分协调。谋篇布局,没有瑕疵。值得一说的是,作者大体用四个环节,巧妙地解决了“龍”字右半部分短横、竖、横、竖、横、竖、右折、挑钩等八个环节,非常有力道,有气势,有境界,难能可贵。没有对“龍”字意蕴的深刻把握,是做不到的。仔细思考这位书家书的“龍”字,觉得可以看到中国经典法帖《西狭颂》、《礼器碑》、王羲之《十七帖》中“龍”的影子,还可以看到颜真卿、孙过庭、怀素、王铎等大家笔下的“龍”形。听说日本书道在经过三四十年前的“前卫派”折腾后又“回归古典”,主张字里要能看出古典的东西才行。一叶知秋,一斑窥豹,竹谷香霞的“龍”字,充分体现了这个书道理念。还听说,日本搞书法展,每位作者可以送上百、上千幅作品,由主办方组织行家从中挑出一幅最好的展出。从这个书展作品的总体水平看,此言不虚。这种做法,值得中国同行借鉴。

第三,简朴雅致清爽的书展“宣传页”体现了日本人办事的作风。我收到的浅粉色“宣传页”,四折两面,正面正中印有“清和鶯清会書展”七个二号竖排字,“清和”两字为行草书体,“鶯清会書展”为宋体,很是醒目协调。左下是五号宋体竖排字,有会期、会场、后援。后援中有日本三大报之一的每日新闻社、著名的全日本书道联盟、书道作家协会、清和书道会。另外三面分别印有“清和鶯清会”的地址、电话。表装单位、特别出品·遗墨——植村和堂。折页反面竖排印有铃木流鶯等29位书法家的姓名和作品名称。作为一个书展的“宣传页”,时间、地点,主办、协办,作者、作品,该有的都有了。设计印刷精到,风格简朴、雅致、清爽、喜庆,具有“大音希声、真水无声”的效果。不像中国有的书法展的“宣传页”那样铺张、夸张、炫耀。值得一提的是,我看29位书家名字,叫各种“子”的就有10个,其他是清涟、流芳、流翠、芳雪、锦秋、桂秀、黄葉、流笙、澄月、秀泉等,都是好美的的名字,感觉多是女性甚至都是女性。日本有这么多女性从事书法活动,值得赞赏。也值得中国知识女性选择修身养心项目时参考。

第四,寸土寸金之地举办书展的举动体现了日本重视传统文化。东京银座位于东京都中央区,是日本最大最奢华的商业区,以高级购物商店闻名。与巴黎香榭丽舍大道、纽约第五大道并列为世界三大繁华中心。全国著名的大百货商店、特种工艺品小商店,以及一些高级小吃店,各式饮食店及高级餐厅,高级夜总会等都在这里落座。日本国土交通省统计,银座在全国商业地产价格中,连续9年排名第一。寸土寸金之地,居然有经营文化用品的鸠居堂。鸠居堂居然又辟出空间举办不大可能盈利的书法展,说明日本人即便在商业大潮中,仍然不忘弘扬传统文化。这与日本人对习书重要性的认识有关。一个书法组织阐述为何要习书时说:“文字和空气、水一样,是人的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一位女书家说:“自我懂事起,我就知道,中国是汉字之国,有恩于日本,日本借用了中国的汉字,才有了自己的文化”。“书如其人”,“写字在人格形成中起了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写字,人就会丧失自我。”日本书家柳田泰山说过:“每一个汉字,都有它的灵魂”。由此可以看出,日本人对源于中国的汉字书法的认识,似乎比源头中国的一些人还要深刻,其态度也更端正,追求其中的境界也更执着。这一点,值得中国书法人深思。

最后要说的是,展厅的工作人员——门口桌子前坐着的两位中年女士,我走进时,她们客气地起身。我观摩时,其中一位轻轻走到我身边,送给了一个内装两张浅黄色明信片和一张白色“欢迎辞卡”的白色信封,再就是那张四折的“宣传页”。我临走路过门口时,她们又客气地起身请我在“签到册”上签名。我的感觉是,她们对我这个普通参观者相当尊重。不像国内书法展的某些员工,眼睛中只有“领导”。遗憾地是,时间有限,不懂日语,没有和她们进行交流。如果能交流的话,会了解到日本书道更多的情况。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