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 笔软功硬怪奇风
——简评党禺先生的“一字多形”书作
拜读党禺先生创作的百余幅同一首“毛词”《清平乐·六盘山》书作,眼睛不由一亮:同一位书法家,用三五种字体书写同一个汉字的书作,见过一些。但像先生这样,用隶、楷、行、草字体、近六十种“造型”书同一首词(同样的字),非常少见,且都“造”得这么自然、阳刚、大气,立体感,流动感,韵律感跃然纸上,更为少见,令人惊叹!情不自禁想起汉代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书法名言“惟笔软则奇怪生焉”——柔软的毛笔才能生出千奇百怪的汉字形象(注:这句话的含义有不同解读,笔者采用这种说法)。从中可以看出党禺先生创作时凝神绝虑、澄心静气、自由挥洒、张扬个性的雄姿。
仔细一想,柔弱毛笔固然有造就“一字千面”的功能,但并不是每个书法人都能充分发挥其功能,更不是都能利用其功能创造出“可看、可赏、可鉴”的作品来。因此,毛笔的柔软,加之墨水的多彩,只能说是“物质基础”,“前提”还是握笔的书法人。文化素养深不深,书法功夫硬不硬,决定了利用“物质基础”的效能如何。党禺先生作为资深书画家,几十年与柔软毛笔为伍,不断补充文化营养锤炼字外功,进入创作状态后,能够进入“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的境界, 随心所欲,如有神助。“一字多形”可谓水到渠成。
汉字是造型艺术,每个汉字都可以造出方正、端庄、刚健、潇洒、宽博、险劲、犷野、老辣、雄浑、秀逸、古朴、文静、清雅、沉着、爽利、圆熟、丰润、瘦硬、外放、紧结、醇和等多种多样“奇奇怪怪”悦目赏心的“可识”字形来。当然,这需要书法人具有造型意识和造型技能。没有博览群帖、解构汉字——拆分组合成形的功夫,是不可能造出新字形的。党禺先生一直醉心于研究汉字的结字方法,对汉字的上下、上中下、左右、左中右等结构样式,了然在胸,在探索以“方正”结构为基础的“怪奇”字形上孜孜不倦。“一字多形”书作的批量出现,可说是集腋成裘,顺理成章。
字的怪奇、行的怪奇,篇的怪奇,显示出党禺先生“怪奇性格”“怪奇追求”——对汉字的敬畏和“精神征服”。“一字多形”——几十种造型书作,展示了汉字大美无限,魅力无穷,是先生竖在书道上的又一个里程碑。礼赞如下:
艺高胆大,狂怪风旋。
横空出世,百余新篇。
美韵交响,视觉盛宴。
大气磅礴,气象万千。
字无常体,达性通便。
点画劲道,情意浪漫。
一字多样,真草隶篆。
大小起伏,长短仰偃。
百态奇巧,正斜方圆。
四十六字,星光灿烂。
纵横可象,怀抱逸散。
气韵生动,笔力矫健。
收放自如,疾涩贯穿。
节奏明快,墨舞蹁跹。
势和体异,漂若惊鸾。
阴阳刚柔,疏密绕牵。
个性张扬,激情不烂。
文化积累,渗透其间。
人生感悟,倾注笔尖。
潇洒险劲,雄浑刚健。
狂而不燥,法度谨严。
怪中出奇,合乎规范。
技术艺术,融汇高端。
单一多样,冲破习惯。
统一杂乱,化境入禅。
相反相成,矛盾混元。
幅幅不重,面目新鲜。
大美汉字,充分展现。
内涵丰厚,道合自然。
玄妙之伎,难以明言。
鉴赏品味,想象无限。
书法长城,新砖再添。
水墨世界,天高云淡。
百尺竿头,不断登攀。
狂怪党禺,书坛罕见。
2011年12月5日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护尾要用“力”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试论书法形式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写字时,有一双眼睛在望着我(76)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0)特殊名片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