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在书法阵地上征战
——祁荣祥将军习书历程探微
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书法艺术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和军人结下了不解之缘。汉丞相萧何说过:“夫书势法犹若登阵。”书圣王右军说:“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都揭示了“作书如同作战”的道理和奥秘。从冷兵器到热核时代,军营中总有相当多的人对书法情有独钟,坚持不懈地战斗在书法阵地。祁荣祥将军便是其中一位取得了战果的征战者。
祁将军在书法阵地上的进击历程,可以概括为“三战”:
一、持久战——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习练
祁将军是河南省邓州市人,小学一年级时与书法结缘。那时每天都要写大仿、小楷。一开始是描红,后来是临帖,主要以颜体、柳体字帖为范本。每天的作业交上去后,老师均有点批,指出用笔和字形结构上的问题。老师认为写得比较好的字,画上一个红圈,认为写得特别好的字,则画上两个红圈。老师给的红圈,在学生看来,无疑是一种肯定和奖赏。学生时代的祁将军得到的红圈越来越多,字也越写越好。于是春节时便给乡亲们写春联,成了本村的小秀才。之后,将军进入城市读书、参军、“颠簸”各地,从陆军到海军,从基层到机关,从一个普通士兵成长为一名将军。在这个过程中,虽然摸毛笔少了,但每日都接触汉字,即便是用铅笔、钢笔书写,也力求按书法的要求写——因此形成了自己的硬笔书法风格。退出现役后,时间空余了,重又拿起了毛笔。算起来,已经过去了一个甲子。也就是说,少年时结下的墨缘,激励着支撑着他已经打了和正在打着一场未有穷期的“持久战”。
二、攻坚战——攻下古今字的“分水岭”隶书
祁将军从习练颜体、柳体字帖起步,奠定了“颜筋柳骨”的结字基础。之后他又习练过篆、隶、楷、行、草等各种字帖,像书圣王羲之的《兰亭序》,僧人怀素的《自叙帖》以及王铎的各种帖,他都临摹过。后来他意识到“全面出击”不行,开始进攻自己一直比较喜欢的隶书。他开始临摹《石门颂》《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隶书范本和名家作品。揣摩隶书的笔法、结构、章法特点。在普遍临习的基础上,对一些常用字,反复临,反复写,直到烂熟于胸,随手写出。此外,还采取组词——学用结合的方法,加深印象。例如经常书写“上善若水”“惠风和畅”“天道酬勤”“诚信天下”“聚贤兴业”等格言警句,检验自己对隶书字形结构的总体把握,寻找写好隶书的技法要领。经过几年的“攻坚战”,如今,将军的隶书已写得有自己的面目了。隶体字为古文(骨文篆文等)的“终结者”,今文(楷行草)的“发端者”,是带有“分水岭”性质的书体。将军攻上“分水岭”后,再攻前面的篆书和后面的楷行草,感到顺手多了。
三、歼灭战——集中优势兵力消灭难点
将军接触汉字几十年,习练汉字几十年,对于汉字的结构美已经心领神会。尤其是隶书横向取势、“八分”立形、折头大刀的特色他更是熟记在心。在实践中他觉得自己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用好笔,如何写好点画。在用笔上,他注意了中锋侧锋交替使用并把握好速度,在适当处多用疾笔,求得动的效果。在写隶书“波挑”和“波磔”两个最具隶书特色的笔画时,力求“波挑”含蓄出之,“波磔”尾部上扬,以自然舒展取胜。在书写点画线条时,他注意了根据字形结构的要求,处理长、短,粗、细,方、圆,直、折等辩证关系,力求造型准确,富有个性。例如“上善若水”四个字,写好了有一定难度,尤其是“上”和“水”,笔画较少,结构特别,点画线条的粗细、位置处理稍微不当,便不好看。“每欲书字,喻如下营”(萧何语),将军像排兵布阵那样,反复琢磨,反复试验,调动自己智慧,最终找到了解决办法,歼灭了“拦路虎”。榜书“上善若水”以大气、正气、静气的个性风格,赢得了行家首肯和市场检验。
为了展示战果并和战友交流,近年来将军参加了一些书画展,所提供的作品,有的获奖,有的被纪念馆收藏,有的被以大会名义赠送匈牙利、香港、台湾等境外人士和境内名人,不少参赛作品被收入书法集。将军还积极参加捐赠希望小学、慈善单位作品等公益活动,被多家书画院聘请为高级顾问、院长等职。
将军是一位诗人,曾经出版过诗集《一路有你》《一路追你》。他一边写诗,一边作书作画,书写了一幅“无声伴侣诗书画;有味人生真善美”对联作为座右铭,决心充实地过好晚年每一天。其战斗意志、战斗精神、战斗乐趣令人赞叹。
相信在书法阵地上征战的祁将军,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战果。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结字在于“均势”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汉字是“方块字”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护尾要用“力”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试论书法形式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写字时,有一双眼睛在望着我(76)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0)特殊名片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1)熟能生新 海味浓郁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2)突破“心障” 自由挥洒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3)猴草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4)笔软功硬怪奇风
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95)任情恣性 笔自流美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