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101)署书有了规范

金羽毛文苑  2021-05-02 07:00:0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101  署书有了规范

——张永金著《题字书法艺术》读后感 

                                            

拜读军旅书法家张永金著《题字书法艺术》(金盾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之后,笔者的感想是:署书有了规范。

“署书”指古代题写匾额用的字体,泛指书写于匾额上之大字,故也有称“榜署”的。东汉文字学家许慎《说文解字·序》中称:秦书有八体……“六曰署书”(可见秦时已有署书)。

张永金在本书中虽然说的是“题字”,但按照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一书中说:“凡一切封检题字,皆曰署,题榜曰署”的意思,仍属于“署书”。通读全书后,笔者感到这里讲的“题字”,是适应新时代、适应书法人、适应读者需要,扩大了“署书”外延的一种通俗化说法或曰用语。本书还将题字载体延伸到纸质的主要幅式上——也算是对署书传统载体的新发展。

署书历史悠久,历程辉煌,神品甚多。由于它一开始便和建筑、居室装饰文化密切联系甚至融为一体,故被人们所钟爱。进入新时期后,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居住环境的逐步改善,署书——题字的需求,越来越旺。题字成为中国书法领域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一种固化精神增进感情的有效交流方式。甚至成为政治家推进工作的一种领导方法——当年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题词,对全国掀起学雷锋活动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署书——题字,应该怎么写?署书诞生以来,书写者甚多,研究者甚少。史载汉丞相萧何为新建的未央宫“苍龙”、“白虎”二阙题署,思考了三个多月,最后决定用“萧籀”(大篆)书写,取得了满意效果。匾额悬挂之日,观者如流。但萧何到底是怎么写的?三个多月思考了什么?“经验”没有留下来。萧何之后,也有书家谈到署书的,但多是三言两语,不系统、不集中,不可师。以至于现代号称书法大家的人物题字时,忽略了署书应具备“可识性、庄重性、艺术性”三原则,为肃穆的杭州佛国圣地题写的“大雄宝殿”四字,“飞扬跋扈”,被导游戏称为“大碰宝殿”,损害了圣地的庄严,也损害了书法家自己的声誉。

由此笔者想到,在对如何题字这个问题的认识还相对模糊——书法人还不能完全自觉运用这种书法形式的情况下,张永金根据自己实践经验、结合实例撰写的《题字书法艺术》实乃填补署书理论空白之举,其意义是不可小视的。他在书中,系统地阐释了署书——题字的有关问题:含义、形式、内容、要求、规格、用笔、落款、称谓、用印、例证等,可以说是为署书——题字行为拟制了一套可学可师的规范。相信热爱题字书法艺术的书法人阅读之后,一定会有所启示。金盾出版社评价该书“实为从事题字书法创作的良师益友”,笔者认为不是虚言。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