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廷献:《杂谈书法二十年》(选载)(105)我说劲根笔法

金羽毛文苑  2021-05-12 07:00:00




《杂谈书法二十年》


内容简介
这是作者从1999年到2019年发表的书法评论文章汇编;是一部从普通读者角度辩证论述书法知识的“通俗读本”。全书观点鲜明,内容丰富,涉猎到书法的基本理论、毛笔形成、基本笔法、骨文来历、汉字特征、结字技巧、草书格局、章法营造、法帖分析、书法鉴赏、书法命运、先贤经验、自身体会等。提出了诸如“超长画”“超大字”“神布局”“使用‘黑体’”“接纳‘饰书’”“书法精神”“书作‘三品级’”等新概念和新观点;记录了向当代22位书法家请教学习、采访交流的情况。是作者20年间对中国书法艺术观察与思考的“文字足迹”。


105  我说劲根笔法

      ——《劲根笔法答问录》序言

                      

尹成富将军撰写的《劲根笔法答问录》拜读后,掩卷深思,感觉这是一本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把“劲根笔法”有关问题说明白的书;一本独具风格值得推荐的书法研究新书、好书。

从事书法活动的人都知道,“笔法”在“书法”中占有“第一”的位置。笔法独特,作品风格自然独特。中国书法艺术,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笔法艺术。从笔法上讲,经过先贤们的不断探索,上千年发展,已经达到非常高、相当完美的程度,突破一点都很不易。尹成富能够在笔法上有所突破,创造了具有尹氏特色的“劲根笔法”,其开拓性的意义和影响,窃以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为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提供了有力的新例证。继承与创新,是书法界常说的老话题,也是每一个书法人都回避不开的老问题。正确的态度和做法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而不是无视甚至丢掉传统去搞什么所谓创新。尹成富是在积蓄了60年传统功力后,机缘巧合,产生灵感,厚积薄发,才创造出了“劲根笔法”的。

第二,为“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铁则,提供了有力的新例证。“夫书肇于自然”(汉•蔡邕语)。尹成富之所以能够创造出“劲根笔法”,得益于他作为武警森林指挥部主官的经历。看树、爱树、护树是其职责,在接触树木、接触根雕中,他悟出了树道和书道相通,每棵树都是堂堂正正的汉字,树干、树枝、树叶——间架结构是那样的协调美观,而树的根茎又是那样的粗涩、老辣、劲道——那么像有力有势的笔画。于是,他吸收其“精神”,创造出了“劲根笔法”。

第三,为“兵道书道相通”的观点,提供了有力的新例证。“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引自《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兵理是书理之源,兵道书道原理相通。尚武尚力尚强尚胜,是中国军人的“精神遗传基因”。尹成富几十年戎马生涯,形成了把提高部队战斗力作为神圣职责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观念潜移默化到书法创作实践中,就是追求体现“力势”的老辣、险劲、犷野、怪奇笔法,创作出展现宽博、雄浑、刚健、端庄、沉着、朴茂、爽利等阳刚风格的作品。在这种一往情深、魂牵梦绕、苦苦思索、孜孜不倦地追求中,尤其在深入研究各种版本《孙子兵法》,创作《楷书恭录.行书今译孙子兵法》的过程中,对“用笔方法与作品精度”的认识有了飞跃。在众多的传统笔法中,寻觅到了体现“力势”的“弩”(竖)画笔法“万岁枯藤”予以继承和发展,是很自然的事。

第四,为大美汉字具有的无穷可塑性,提供了有力的新例证。具有线条美、结构美、空间美、意蕴美、音韵美的大美汉字,近些年遭到了一些书法人的贬低,这些人认为汉字书法已经走到尽头,在艺术上难以取得新的成就,主张取消汉字,用什么“墨线”“墨团”代替。在“取消说”难成气候后,采取了败坏、扭曲、丑化汉字大美造型的做法,令人气恼和无可奈何。与汉字为伴一路走来的尹成富,用“劲根笔法”书写汉字,为书法百花园浇灌出一束新花——劲根书作,用开拓性的行动说明,汉字书法具有无穷无尽的可塑性。一字千形,一字万面,是完全可能做到的。能不能在汉字书法艺术上取得令人刮目想看的新成就,形成鲜明的个性风格,关键在书法人的天赋、学养、毅力、悟性……而不在于汉字本身。汉字书法的完美感、历史感、艺术感、通神感,是永远与日月同辉的。

尹成富是一位齐鲁文化、军旅文化、楚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出来的现代儒将,一位集“功力型”“创新型”“名人型”于一身的将军书法家。他习书的体会是:脑中有字相,身心笔画中。刚柔在腕力,贵在气贯通。他的书作具有持久的耐读性和收藏价值。相信他会继续进一步完善“尹氏劲根笔法”,继续创作出独树一帜的书法作品,在攀登“书法泰山”的崎岖小道上留下历史足迹。                    

 2014年11月



《中国书法千字文》金盾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END

作者简介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前文回顾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