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对书法人的采访提纲
(2000年拟写,供参考)
1、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习书?(兴趣产生的原因,有没有什么事情启发?何事?怎么启发的?)
2、家传?自学?师承?(师的情况如何?当地的人文环境、书法氛围)
3、从什么碑、帖、什么书体入手习书的?
4、习书至今总共习、临、买过多少碑、帖?(大体的数量)
5、什么时间在什么情况下开始练习某种碑帖的?为何坚持了多年而不辍?主要体会是什么?
6、习书至今您感到自己走的是什么样的路子?(碑学?帖学?碑贴结合学?)
7、历代书家,哪一些人对您有影响,有什么样的影响?您最推崇的书家有哪些?为什么?
8、您和哪些现代书法家有交往,从他们身上接受了哪些经验?有什么体会?
9、对书法的章法、笔法、字法(结体)这些基本问题是怎么看的?三者哪一项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10、您是怎样握笔的?要领和技巧是什么?对使用中锋、侧锋、偏锋怎么看?
11、你对书法的基本功问题是怎么看的?为何有的人没练多长时间就成了名,而有的人练了一辈子也没有练出来?
12、您对古今书法理论著作是怎么看的?对谁的著作比较欣赏?对哪些观点比较赞同?
13、习书从正书入手好,还是直接从行草入手好?传统的说法是前者,但现在一些从后者入手的也“出了名”,如何看这种现象?
14、从事书法以来遇到过什么困难(思想、技巧、工学矛盾、家务家人等),怎么克服的?(最好具体阐述一下)
15、长期的重要繁重的日常工作对习书的影响?(正面?负面?互补?举例说明)
16、围绕习书,学习钻研过哪些“外围”的知识?(举例说明)
17、作画与作书是如何做到互补的?(举例说明)
18、您一般在什么时间、地点,环境作书?习惯采用什么姿势?(立、坐)在有人围观时您的心态受不受影响?
19、当有人“求字”时自己是怎么想怎么做的?有没有考虑到“润格”的问题?
20、什么时间出名的?出名之后自己是怎么想的?
21、就一幅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讲一讲如何:(1)确定内容——诗、词、联、句等;(2)选用文具(笔、墨、纸)(3)确定书体(篆、隶、楷、行、草);(4)谋篇布阵(字的布局、大小、肥瘦、距离等);(5)下笔运笔(从第一笔到最后一笔应注意什么问题)(6)假若有败笔时如何补救;(7)落款钤印(有何讲究);(8)装裱应注意的事项;
22、从事书法以来的主要体会是什么?(概括几点)
23、对“继承和创新”有什么看法?
24、如何鉴赏书法作品,应掌握哪些基本标准?(结合一幅作品谈一下)
25、喜欢什么样的创作风格?(在书法上的美学追求)
26、喜欢何地何厂生产的什么品牌、质量、规格的笔、墨、纸、砚?这“四宝”对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何作用和影响?
27、用的印章多是谁篆刻的?常用的某某印,是什么意思?
28、对使用繁简字有何看法?
29、对当代“书风”有何看法?
30、对当前的“展厅书法”有什么看法?
31、对书法同“国际接轨”有何看法?
32、对现行的书法组织机制、活动方式有什么看法?
33、预测一下书法艺术发展的趋势?
34、电脑字的兴起对毛笔书法有何影响?
35、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才能在书法上有所作为?
36、对后来者有什么希望?
作者:夏廷献
邮编:100071
地址:北京丰台东大街5号院819室
手机号:13718338961
以上全文为2020年5月17日星期日整理
5月28日再整理
夏廷献,河南省南阳市人。1944年出生于农家, 1964年入伍,1999年从海军装备部某局政委岗位退休(海军大校)。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幼时写大仿,与书法结缘。中学时,受到书法家王学睿老师直接影响,对汉隶魏碑产生兴趣。参军后为连队书画骨干。1970年后在各级机关主要从事“文字”工作,业余时间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汉字的“生命形态”。1999年出版了专著《书道犹兵——中国书法艺术新探》,提出了“战争是书法艺术之父”的观点,揭示了“兵法与书法”的历史渊源及其相互关系,探索了二者同理、同法、同势、同美的内在规律。行家认为是独树一帜的一家之言,为孙子兵法研究开拓了一个新领域,为书法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9年之后,出版了《中国书法千字文》。在《书法导报》等专业报刊发表书法评论文章三十余万字。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长篇小说、纪实文学、戏剧脚本、游记文学、工具书等。
欢迎关注本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