衔枚疾走|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8)

陈明福  金羽毛文苑  2021-08-28 07:00:00


编者:著名军旅作家陈明福曾出版过《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左宗棠传略》和《湖南出了个左宗棠》等纪实文学作品,他写了《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32篇证据确凿、信息量大,文笔生动、可读性强的系列文章。本文转载于东岳客(ID:rmrbssd),以飨读者。


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


(八)

 


衔枚疾走“达、吐、托”一周连克

 

1877年4月14日,刘锦棠率“老湘军”马步各营及开花炮队,踏着冰霜雪花由乌鲁木齐开拔,攀登翻越冰凌陡峭的天山之巅,逾岭南进。张曜率嵩武军、徐占彪率蜀军分别由哈密、巴里坤西进。


起初,达坂城敌军不知西征军将至。刘锦棠派四路大军“于时夜初鼓,衔枚疾走,乘贼不觉,径取达坂,期以五鼓会集城下,立合锁围,杜贼窜逸”。当清剿大军兵临城外时,守敌为了阻止大军进攻,将湖水引进草泽,形成没膝的淤泥地,深及马腹,遂成达坂城的天然屏障。但大军仍然艰难地跨过大片泥淖,形成了合围之势。


是日中午,刘锦棠为检查围城实情,冒着密集的子弹,四处巡视,“所至贼枪密注,子下如雨,从骑有伤者,刘锦棠坐骑亦中子立毙,易马而前”。


初五日,正当开炮攻城时,忽有探报知,山后有五六百敌人骑兵来援。刘锦棠即派马队迎头往剿,消灭颇多,忽而又遇新增援兵一千多人,但前面败敌扭头狂逃,将新增援队伍冲散,新增之敌也跟着逃跑。援敌被击溃,城内之敌更是惊慌无措,妄图突围逃窜。城内维吾尔族老乡潜出城来,将此消息报告西征大营,刘锦棠立即命令部队严加防范,“夜间列队照耀,光如白昼”。


初七日,西征大军三尊开花大炮齐发,先摧毁了敌人的炮台,接着轰塌城墙数处,最后一炮击中城中弹药库,刹那间如山崩地裂,城中引发大火,又值大风骤起,火借风势,延烧更广,敌所存弹药库全部引爆,敌死伤大半,城中乱成一团。刘锦棠大军乘势攻入城内,并传令“贼中装束稍异者缚献有奖”。于是,城内大小头目均被擒,无一人一骑漏网。


此战,西征军以阵亡52人,伤116人的轻微代价,取得了毙敌2000多人的辉煌战绩,还不包括36名高级将领在内的1200多人被俘,缴获马800多匹,枪炮1400多件,大炮1门。这是刘锦棠执行“缓进急战”战术后的又一个漂亮的歼灭战。达坂城的失陷,阿古柏失去了赖以阻止我西征大军南下的重要屏障。


刘锦棠对被俘的浩罕汗大总管爱伊德尔呼里及浩罕汗胖色提等进行了审讯。爱伊德尔呼里及其以下大小头目100余人,他们“在丧胆之余,怀不杀之德,皆惊喜过望,踊跃欢呼而去”。当时人写的历史书亦说:“士兵们被解除武装后,全部释放了。”


刘锦棠还将被俘的、阿古柏从南疆胁迫而来的维、回和蒙古各族群众1098名,“均给以衣粮”,允许他们回到自己的家乡。“纵令各归原部,候官军前进,或为内应,或导引各酋自拔来归”。这次,刘锦棠真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左宗棠制定的抚慰民众和瓦解敌军的政策。



左宗棠明确指示:“打真贼不扰平民”。他在给张曜的信里,更主张实行与阿古柏根本不同的政策:“安集延虐使其众,官军抚之以仁;安集延贪取于民,官军矫之以宽大。”完全与他们的倒行逆施相反。这样一来,人民群众必然是:


“此次如能各遵行军五禁,严禁杀掠奸淫,则八城回民如去虎口而投慈母之怀,不但此时易以成功,即此后长治久安亦基于此。”


对阿古柏侵略集团,左宗棠在立足于战时,亦愿采取分化瓦解政策:他根据阿古柏对白彦虎“意在蔑视,又思借其众以自雄,陕甘残回心不之附”的情况,称赞刘锦棠提出的“可间之机”的意见,说:“诚哉是言!”另—方面又指出:“此等作法随宜施用固无不可”,但是如果作为“制胜之道全恃乎此,殊不尽然”。因为,他们之间急则求合,缓则仍离,陕甘残众与安集延的头目两相猜忌,如果兵下南路,兵势足以制贼死命,则“贼情急计生,彼此自相屠戮,或缚献以求免死,尚在常情之中”;若先时告知他们效法三国时韩遂、马超的故事,恐怕未必答应,也非他们之力所能办。因此,他告诫刘锦棠:“若遇安集延人至,当照信办理,不必杀之。缴南八城、献逋寇事虽不成,亦可令彼自相猜忌。”



刘锦棠优待俘虏之举,对瓦解敌军起了重要作用。当被释放的俘虏回到托克逊和喀喇沙尔(今焉耆)后,达坂城歼灭战的消息,在敌营中迅速传播开来,阿古柏内部上下乱如团麻。阿古柏对回去的一部分俘虏又恨又怕,把他们视为瓦解军心的危险分子,于是指示他的儿子海古拉,将大多数人予以处死。鉴于阿古柏的残忍,“其余活着的人又回到讨伐者(刘锦棠大军)那里去了”。


俄国人也称赞刘锦棠此举“很明智”,“非常仁慈地对待了那些为数达1000人的哲德沙尔居民,给他们发了路费和通行证,然后释放了他们。”


阿古柏的残酷杀戮与刘锦棠的宽大释放,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对照。这一“杀”与—“放”,—“逃”与一“回”,不仅反映了西征军和阿古柏对群众的不同态度,而且也表明新疆维、回各族群众对阿古柏和西征军的不同态度。



事后,左宗棠称赞刘锦棠“暂留不杀,以观其变,所见甚是”,表明刘锦棠出色地执行其战抚结合政策,符合自己的要求。




作者简介



陈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已出版36部作品,包括《“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4部中华名舰系列、《沧桑旅顺口》等5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苏东坡大传》等6部人物传记、《杞忧集》等3部杂文集、《朱可夫兵法》等2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7部海洋科普读物等,逾1200万字,还有多部待出。《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获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古今海战》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


前文回顾


“中国近代海军开拓者”|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

三顾沈门|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

羽书皇命急催西行|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3)

兵饷粮运艰难万状|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4)

缓进急战|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5)

出关祭旗|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6)

一炮破三城|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