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劾成禄|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7)

陈明福  金羽毛文苑  2021-09-16 09:38:03




编者:著名军旅作家陈明福曾出版过《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左宗棠传略》和《湖南出了个左宗棠》等纪实文学作品,他写了《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32篇证据确凿、信息量大,文笔生动、可读性强的系列文章。本文转载于东岳客(ID:rmrbssd),以飨读者。


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


(二十七)

 


左公严劾成禄“思规百年之安”
 

《孙子兵法·计篇》讲“经之以五事”——道、天、地、将、法。居其首位的“道”即“令民与上同意也”。一句话,如果不得民心,尤其是不惩恶申怨,民不与国君意愿一致,则不可战,若战亦必致败,左宗棠深知其中玄奥奇妙。


左宗棠到西北不久,遇到了一桩满清大员高台提督成禄胡作非为、滥杀无辜、引起民愤沸腾的大案。他从成禄和清廷两方面获悉后,经过调查核实,于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月十九日上《武职大员苛敛捐输诬民为逆纵兵攻堡请旨察办折》。


折中的大意是:提督成禄驻扎高台,每年的名目繁多的摊派和苛捐杂税,合计银子不下三十万两,而“兵不出城”。高台县事,灵台县知县又层层加码。各乡士民不堪重负,赴城请求减免,守城之兵不让入城呈诉。无奈,各乡士民便寄寓于离城十余里的权家囤,等待批示,并派遣数人入城呈诉。成禄突然发兵进行围捕,攻破权家囤庄,对主客士民及老幼妇女一律进行屠杀,并擒生员李载宽、赵席珍等正法。当时肃州有秀才在权家囤教书,连同私塾中的学童十余人,都一起被杀。不仅如此,还要“查取教官失察生员谋逆”的罪名。


左宗棠像

又经过一番审问,高台县教谕雷启甲,民人胡生春等供结,代理抚彝通判王佳植所称,前高台县知县管笙的供词,基本上为人们澄清了“成禄案”的迷雾:

成禄从同治四年至同治九年春间,在高台县搜刮民财达三十万两;到同治九年又按亩摊捐外加派富户捐输,正赶上秋禾被冻秋粮减产,当地士民承诺待成禄出关时再捐裹带的前提下,请求减免其捐输。而成禄却于同治九年(1870)农历七月二十四日,派兵攻破权家囤庄,屠戮二百余人。左宗棠的奏折道:

“犹且虚极胜仗,吁请奖叙!此实稍有人心者所不忍为,亦军兴以来所仅见。”“臣既察讯得实,若壅于上闻,何颜立于人世。合无仰恳敕下六部九卿,会议乌鲁木齐提督成禄应得之罪,以雪沉冤而彰公道。”(《左宗棠全集》第五册,奏稿五,第399页)

这种残忍暴戾之为,是稍有点“人心”和人性者绝对做不出来的,也是军兴以来闻所未闻的事!故必须为民雪沉冤而彰公道。

案情真相大白,残杀无辜已经昭示于世。左公当然在思忖:清廷会怎么处理,已预料到结果,于是他于同治十一年(1872)十二月二十六日,即他上成禄罪恶奏折后的一个星期,又连上“请特简贤能接任陕甘总督并饮差大臣折”,以他“眼目昏花,心神恍惚,衰态毕臻”和“关外局势,以区区之愚揣之,实非从内预为布置,从新预为调度不可”为由,写道:

合无仰恳天恩,特简贤能接任陕甘总督篆务,并绾饮符,俾臣得释仔肩,稍宽咎责,无任感祷之至。 

嘉峪关悬壁长城广场左宗棠雕像

我们向来崇敬左公的骨气和勇气,赞赏他的智慧与谋略。此时不摔“钯子”、不撂“挑子”,不摊“底牌”,不给朝廷一点颜色看看也太软弱、太窝囊了!该折上达后,清廷立即下达《谕左宗棠未可遽萌退志着赏假一月安心调理》:

该大臣办理陕甘军务,宣力数年,地方渐就肃清,大功不日告竣。嗣后一切善后事宜及吏治民生,正赖该大臣悉心筹度。至新疆军务,诚非从内预为布置,从新预为调度不可。将来大军出关,关内既须重臣镇抚,而筹饷、筹粮并筹转运等事,尤恃有大臣实力实心经营布置,庶前敌各营不虞后顾。该大臣素顾大局,谅早筹计及此。应俟甘境敉平,先将饷事、兵事通盘筹画,据实奏闻。朝廷倚畀方深,岂可遽萌退志!左宗棠着赏假一个月,安心调理。河州,肃州军情,仍着随时详悉具奏,以慰廑系。

“遽萌退志”这四个字,是皇帝的“谕旨”中用的词、说的话。左宗棠只是说近来身体不好,头昏眼花,衰老不中用了想辞官而已。朝廷的大佬们,包括掌握大权的两宫太后、年轻皇帝,都从左宗棠的奏折中看到了他之所以“遽萌退志”、请病卸职的根本原因,也看到了成禄一案不严肃查处的严重后果了!上谕中说陕甘军务,大功不日便告成了,一切善后事宜“正赖”该大臣“悉心筹度”,至于新疆军务,更是非他调度不可,并表扬他是“素顾大局”之人,身体不好,休假一个月,“安心调理”后再好好干……

到同治十二年(1873年)正月二十一日,谕军机大臣等:

前据左宗棠奏成禄糜饷迁延,举动乘张。当经谕令穆图善密查具奏。施据穆图善复陈,成禄不知检束,参款俱属有因。

过去是左宗棠个人屡奏,现在有了旁证非常有说服力。时任宁夏将军的穆图善亦系满族贵族,他的复陈,清廷是信得过的。所以,“成禄案”的真相被左宗棠揭露后,清廷不得不下达这样的谕旨:

前据左宗棠奏,成禄糜饷迁延,举动乖张……本日复据左宗棠奏,成禄前在高台苛派捐输,迨士民赴营申诉,复指为聚众抗粮,诬为叛逆,并将寄寓之权家囤庄园定掩捕,杀毙二百余人。犹且虚报胜仗,札请奖叙等语。是该提督丧心昧良,情罪重大,实难一日姑容。

到了这时,不能再继续袒护和包庇满人大臣成禄了。不得不说他“丧心昧良,情罪恶重大,实难一日姑容”。将其革职治罪的命令已到凉州的金顺处:

着即酌带所部,兼程出关接统成禄各队,一而传旨将成禄革职问,即日遴派员弁解来京听候治罪,毋得稍涉迟延,致有泄漏。(《穆字毅皇帝实录》六)

清廷授予左宗棠以饮差大臣、陕甘总督的高位来督办陕甘军务、镇压陕甘回族起事。左宗棠到西北后,在用兵平息起事的同时,采取了一些治本的办法。他在同治十年(1871年)在“答文博川相国(文祥,满州正红旗人)”信中说:

“思规百年之安,不敢急一时之效,任一日事,尽一日心力而己,它非所知也。辱承注念,故敢奉闻。”(《左宗棠全集》第11册,书信二,第230页)

左宗棠在军营使用的桌椅

如何“思规百年之安”呢?左宗棠于1873年“答谭文卿”信中说:

陇自乾隆置省以后,百为草创,持节多丰镐旧族,因陋就简,莫为之前。失今不图,终必沦为绝域,可慨矣!

到1874年,左宗棠在“答吴清卿学使”信中也说:

缘陇自置省以来,百数十年,荒陋如昔,不但文为阙略,即大经大法有关治具者亦并略焉。蒙以衰朽之年,适承其乏。关陇无事,窃思综简而整齐之,以导其先。                          
  
作为清王朝在西北封疆大吏的左宗棠,严劾成禄,更主要的是为清政府统治西北“思规百年之安”即消除其乱源,以求治本,进而粉碎沙俄吞食西北图谋。同时也应该看到,左宗棠弹劾,是为民作主、引张正义,极得民心,这是安定西北、收复新疆的题中之义,也可说是前提条件之一。



作者简介


陈明福,1937年8月生,浙江宁波人。原海军大连政治学院专业技术四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辽宁传记文学学会理事,大连市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登临西岳华山


已出版专著、作品36部,逾1200万字,还有多部待出。已出版的有《“重庆”舰举义纪实》《海疆英魂》等四部中华名舰系列,《杞忧集》等三本杂文,《朱可夫兵法》等两部军事谋略论著,《古今海战》等七本海洋科普读物,《古今海战》获第五届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沧桑旅顺口》等五部纪实文学,《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苏东坡大传》等六部人物传记。2013年6月,《晚清名将左宗棠全传》获五年一评的第四届中国优秀传记文学作品奖。颁奖词曰:“古稀之年的陈明福,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充沛的激情,历时六载,寻着晚清名将、中兴名臣左宗棠的足迹遍访关内塞外、天山南北、万里海疆,查阅搜集了数千万字的史料和不少趣闻轶事。作品气势恢弘,文笔流畅,叙事生动,成功塑造了左宗棠鲜明的人物性格,展现了这位民族英雄传奇的人生历程,填补了百余年来在左宗棠传记写作中的缺憾和不足,并对有关左宗棠的种种争议,亦力求给予客观公允的评价。”2012年被评选为大连市文艺界“十位有影响的人物”。2018年8月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了徐锦庚著的40万字长篇报告文学《大器晚成》,《人民日报》9月7日副刊发表《以沉雄之笔写峥嵘岁月》1700字的评论文章,《浙江日报》也发了张宏图的评论。《现代金报》发表张登贵《一部书,两个人》的评述,《宁波日报》《衢州日报》等转载。结语是:中国,太需要这样有品格的知识分子了!


前文回顾


“中国近代海军开拓者”|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

三顾沈门|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

羽书皇命急催西行|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3)

兵饷粮运艰难万状|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4)

缓进急战|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5)

出关祭旗|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6)

一炮破三城|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7)

衔枚疾走|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8)

摧毁阿古柏政权|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9)

粉碎阴谋|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0)

丧失伊犁|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1)

“天下之事作吾事”|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2)

锋指伊犁|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3)

舆榇出关|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4)

肃州佳话|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5)

途中多险|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6)

十年交涉|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7)

功在千秋|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8)

清正廉洁|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19)

清苦澹泊|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0)

务本为怀|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1

卖字充饷|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2)

利国惠民|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3)

引得春风度玉关|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4)

玉门出塞|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5)

安抚回民|左宗棠在西北的那些事儿(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