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告文学学会,是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准、在国家民政部正式登记备案、依附挂靠中国作家协会的群众社团组织。自1992年成立以来,如今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了。作为一个亲自经历了这个学会30多年历史的当事人,我把学会成立前后一段的历史情形做一个记录描述。
在经历了1989年6月的那个重大事变之后,社会生活、文化文学等都需要一个新的面对。特别是,报告文学的队伍受事件影响比较严重。作家中,离散的、出国的、等等情形表现各不相同。队伍零落分散。当时,在《人民文学》工作的周明、在《当代》工作的刘茵、在光明日报工作的张胜友和在中国作协研究室工作的我李炳银,都是多年参加报告文学创作、编辑、研究等各种活动很多的人,工作基本上都是围绕报告文学活动展开的,所以对于当时情况非常忧心和着急。记得大约是1991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张胜友骑自行车从虎坊桥来到周明、刘茵和我同住的东城区小羊宜宾胡同2号楼(周明住907、刘茵住507),在我家(2号楼801)聚会聊天(张胜友当时因为妻子去了美国,经常来这里和我们聚会)。
聊天中,自然地就说到了报告文学面临的状况问题。说需要想个办法,改变这样零落的局面。我因为多年跟冯骥才熟悉,知道大冯是中国小说学会的会长。我就说,我们是否可以向小说界学习,也成立个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他们三人听说后,立即说,这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意。有了学会,就可以把大家组织、团结起来,逐渐恢复正常活动了。说这事应该立即办。周明说:炳银你搞理论研究,在作协工作,打听一下成立学会的程序、要求,先起草个章程等着用。刘茵、张胜友都说:这事炳银干比较合适。三人当时就议论起了章程的大概内容。我还专门找了中国作家协会的章程做参考,后两天还真写了个章程草稿。
章程起草之后,这个动议消息也就扩散开来了。报告文学界的作家都认为是个好主意、好设计办法。希望抓紧,尽快建立。这时,在《报告文学》杂志社担任编辑部主任的傅溪鹏说,这个事个人办不方便,我们《报告文学》有单位、有两个小院,办公方便,到我们那去筹备吧!《解放军文艺》的陶泰忠知道了,说我们也可以筹备。但大家觉得军队办不妥当。后来经与张锲等商量,由张锲协调中国作家协会,由傅溪鹏所在的《报告文学》编辑部负责筹划推进工作。我们几个发起人,各自发挥作用,一直密切地参与其事,并在其中担负了不少工作事务。直到1992年5月,经中共中央宣传部批示“批准”,中国报告文学学会9月在国家民政部办理完“社会团体登记”等所有相关手续,正式成立。
学会邀请:冯牧、田流、刘白羽、徐怀中、袁鹰、黄宗英、
黄钢、穆青、魏巍为顾问;
推选陈荒煤、徐迟为会长;
李存葆、陈祖芬、吴泰昌、张锲(常务)、周明(兼秘书长)、柯岩、袁厚春、理由、鲁光、程树榛为副会长;
李林栋、李炳银、陶泰忠、傅溪鹏(常务)为副秘书长。
《文艺报》为此专门发布了消息。
2022年2月15日 壬寅元宵节 李炳银于北京市东城区小羊宜宾胡同2号楼8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