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2)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2-27

以下文章来源于听雪斋书馆 ,作者李忠效

听雪斋书馆

文化、公益、产品、服务、品牌推广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怎样才能及时收到战友之家的文章呢?

答:只需点击箭头上边的《潜艇兵战友之家》关注,有新文发布会第一时间通知。 


 


127 155 210潜艇赠书仪式暨战友会 2017.12.22



第一章  艇部


二、政委王敬礼




王敬礼(1927.11~2015.1.8),山西省宁武县人。19444月加入宁武地区武工队;19462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7年提升为排长;1949年任连指导员;参加过解放华北、解放大西北、保卫延安等战役。1952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一军一师一团二营副教导员;1954年转入海军,在海军大连海校学习,半年后转入青岛海军学校学习;1958年任水面练习潜艇一号艇政委;1960年任112潜艇政委;1961年入南京政校学习;1963年任127潜艇政委;19704月任北海舰队防救船大队政委。19833月离休。201518日在青岛逝世,享年88岁。





我1970年1月上艇,不久,王敬礼政委就调走了,到北海舰队防险救生船大队当政委。常规潜艇政委是副团,“防大”政委是正团。

虽然我和王政委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留给我的印象很深。他的络腮胡子很重,却很少见他胡子拉碴,几乎每天都把脸刮得很干净,胖胖的腮帮子总是泛着青光。

他喜欢抽烟斗,闲暇时间总会叼个烟斗在艇员队的宿舍里走来走去。他和张连忠的最大区别是,张连忠不苟言笑,他总是笑眯眯的。

他喜欢下象棋,或者看别人下,或者自己上阵。他的性格比较慢,和他下棋或者看他下棋,都让人比较着急,年轻人一般不和他对弈。和他对弈最多的“棋友”大约要算是副长张朴洵了。

张副长也是慢性子,别人下一盘棋用几分钟或者十几分钟,他俩下一盘棋能用半个小时或者更长时间。年轻人对弈,围观的人很多,气氛热烈,而他俩下棋几乎没有什么人围观。走一步要想半天,丢了子儿还要悔棋,让观棋的人缺乏快感,失去耐心。

因为我们相处的时间短,前后也就两三个月,而且他是政委,我是新兵,几乎没有太多的直接接触,关于他的故事,留在我记忆中的比较少。

大约在2007年,我去青岛出差,一群老艇战友聚会,王敬礼政委也来了。当时他的身体不太好,是在小女儿王胜的搀扶下参加聚会的。那是我最后一次见到他。

2008年我编辑《大海深处的青春航迹》纪念册时,他曾写过一篇文章《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其中讲述的故事都是我不知道的。现在他老人家已经作古,就把他的这篇文章转录于此,也算是对他的纪念。





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
王敬礼

“文革”中的1968年,社会上的极左思潮也在部队产生影响,支队的“造反派”到艇上煽动造反,一些平时受到张连忠艇长批评的人,对他产生不满,说他是“保守派”,私下里酝酿要夺他的权。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学习,大约有两个多月,对艇上的这些“新动向”并不了解。我从北京回到青岛时,张连忠艇长去车站接我。在路上,他简单介绍了艇上的情况,他说他一直在观察,想看看他们到底想要干什么。

我当时没有回家,直接回到艇上。我对支队的“造反派”到艇上煽动造反的做法非常反感,马上召开支委会,认真分析了形势,首先统一党支部“一班人”的思想,然后召开军人大会。我把127艇从大连修船回来的工作情况做了梳理:一共出了多少天海,完成了多少个科目,发展了多少党员,提升了多少干部,等等。我问大家:这些事情,哪个搞错了?即使是哪件事情存在问题,也是支部研究决定的,不是哪个人说了算的。我对大家说,如果是因为领导的工作方法问题而产生的矛盾,双方应该用正确的方法去解决,不能用造反夺权的方式处理。我们艇上没有“左派”和“保守派”之分,谁想人为地分帮划派,谁就是破坏部队稳定,破坏官兵团结。我们艇既要“抓革命”,也要抓训练,不能以“抓革命”为名影响工作,更不能乱。

接着,艇上又举办了一个学习班,对全艇的纪律作风进行整顿。由于我们艇上领导观点一致,极左思潮没有大面积扩散。个别想闹事的人,一看艇长和政委是铁板一块,无法支持谁打倒谁,也闹不出个名堂,就不再像先前闹得那么凶了。

这期间还发生了一件事,支队党委开扩大会,研究干部转业问题,有人提出让张连忠转业,理由是他“单纯军事观点”,工作方法也有问题,不太体恤下级,大家对他有意见。我想,肯定是支队的“造反派”到艇上煽动造反时受到张连忠的抵制,他们对张连忠不满,挟私报复。我马上表态:情况不是这样的,张连忠管理部队严格,这是应该的,出发点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支部支持他。他是从陆军选拔出来的优秀人才,经过潜校四年多培训,刚上艇一年多就转业,太可惜了。我的意见是留下来再干两年试试看,如果干得不好,再转业。后来支队党委经过研究,决定把他留了下来。

那时“抓革命”是支队的“主流”,127艇因为没有积极响应支队搞的一些政治活动,被视为政治立场不坚定,支部上报的战士提干名单一直不被批准。因此,艇上有关人员也有情绪。我召集那些准备提干的老兵开会,对他们解释说,现在这种情况是极不正常的,这种情况决不会长期发展下去,如果大家愿意留在部队工作,就坚持下来做个老兵,等机会再看看结果。

当时的国际斗争形势很复杂,上级决定派潜艇到远海执行侦察任务,别的艇光顾了“抓革命”,忽视了军事训练和机械维护,来了任务,却不能出海远航,只有127艇一直处于备战状态,任务一到,潜艇立即出航。经过15昼夜的远航,127艇圆满完成侦察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后来在年终总结时荣立集体三等功。那些原先上报准备提干的战士,除了个别人由于身体的原因外,其余的都被提升为干部了。

1970年春天,我离开了127艇,到北海舰队防险救生大队当政委。那时防大的派性斗争很激烈,工作不能正常开展,连食堂都不开伙了。也许是因为我在127艇工作期间,较好地发挥了党支部堡垒作用,上级才派我去“灭火”的。我到那里以后,很快就把形势稳定了下来。

回顾在127艇当政委的那段日子,我深深体会到,毛主席说的“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那句话非常正确。一个基层单位,只要领导干部身子正,并能积极发挥党支部的堡垒作用,这个单位的工作就一定能搞好。 




本公众号近期连载海军作家李忠效编著的纪实文学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
敬请阅读

前文回顾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序言和引子
《大海深处的青春记忆》第一章 艇部 (1)

往期文章推荐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潜艇兵战友之家”获取,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散文、小说、诗歌、视频、摄影作品等均可,可发到微信号:154443939。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