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十三)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8-05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原视窗网 ,作者中原视窗公号

中原视窗网

主要经营艺术交流,新媒体(网络与广告)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宣传,影视策划、传播,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等业务。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见龙在田 而今迈步从头越》(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李学寅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易经•乾卦》


核潜艇二次上马,使蛰伏了几年的这个“潜龙”重新浮出水面,秘密地成长于神州大地上。与其他事物的发展规律一样,核潜艇工程“见龙在田”,同样需要大德大才之人——参与这项事业的领导、专家、工程技术人员和设备制造者,对她精心哺育、抚养和扶持。

从 1965 年到 1966 年,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后,这一宏大工程在全国全面展开。几年前保留下来的种子终于又有了破土而出的机会了!曾经参与核潜艇工程的科技人员奔走相告,心情都十分激动,是啊,有谁能比此时的他们更高兴呢?工程下马期间,他们只能隐忍蛰伏,卧薪尝胆,积蓄实力,而现在终于到了大显身手的时候。

在当时条件下,进行集中了当代最先进科学技术的核潜艇研制工程困难还是很多的。但是,困难,对于一心要追赶世界科学技术先进水平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对于立志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国人民来说,既是一种考验,又是一种召唤。一旦确定了目标,这种目标就像一面插在高山上的旗帜,激励人们迎着困难奋勇前进。

“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这表明了革命领袖的宏大决心和气魄,但是,中国人民是绝不会用一万年才把它搞出来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催上马,将军设“局”搞公关

牵一发而动全身。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牵动着国家众多部门。刚开始时,尽管直接参与科研工作的广大科技人员热情很高,但国务院相关部门包括一些工业部门负责计划经费和设备生产的领导干部态度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积极支持,狠抓落实;有的只是布置一下就搁置了;还有的对工程的意义不理解,连任务都没有下达,更不用说落实生产单位了。

怎么办?此时,第七研究院院长刘华清升已任为六机部副部长,接替他担任院长的于笑虹了解到这些情况,心里十分着急。

对事业,于笑虹始终有执着的追求。凡是认准了的事,他可以豁出命来干。

此刻,于笑虹想到的是:那些持消极态度的人,手里都有大大小小的财权、物权。他们大笔一挥,可以绐你千元、万元、亿元的经费,几吨、几十吨、几百吨的物资,也可以一元钱也不给、一斤物资也不给。对于这些人,只有提高他们的认识。提高他们认识的办法,不能上课,因为他们不是你的直属下级;也不能写报告,得想其他适当的办法。

于笑虹拿着两张模糊不清的外国核潜艇照片和国产潜艇模型,请人制作了一个核潜艇模型,让科技部长给国务院有关部委写个通知:“请各部委负责研制核潜艇设备的司、局长、处长到七院来论证一下核潜艇方案。”

于笑虹穿着整洁的军装,站在会议室门口,点头微笑,亲自迎接这些来客。

“欢迎,欢迎!”于笑虹一一伸出手去。

此刻,在一些人眼里,于笑虹不是一位海军少将,倒像是一位很有教养的高级宾馆的服务员。

司、局长们进了会议室,都被里面的布置吸引住了。

会议室中间,放着一张又长又宽的桌子,上面铺着一层光滑、微亮的草绿色军毯;桌子一端,放着一具核潜艇模型;在模型两侧墙上,分别挂着《美国核潜艇活动图》和《美国核武器包围中国形势图》。人们的头脑里一下出了问号:是叫我们来看模型和挂图的 ? 还是叫我们来论证核潜艇方案的 ?

于笑虹站到核潜艇模型旁边,望着司、局长们:“各位都很忙,但是,我们又不得不把大家请来。”

于笑虹客气之后接着说:“我们这个会,是论证会,但不是论证核潜艇方案是不是可行,而是请各位来论证我国研制核潜艇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

他把情报研究所的一位工程师请到他站立的位置,拿起指示棒,点着《美国核武器包围中国形势图》上的南朝鲜、冲绳、台湾,点着美国在这三个地方设置战略核武器的位置,介绍了它们的任务。紧接着,工程师手中的指示棒又在《美国核潜艇活动图》上,沿着美国导弹核潜艇游弋的路线移动起来,边讲边介绍核潜艇的作用。工程师这么“一点”、“一指”,立即捅开了司、局长们的思想大门。他们一个个像飞上了太空,看到了朝鲜半岛的浓烟、印度支那的烈火,台湾海峡的恶浪。

在这些司、局长的头脑里,虽然多半被“经济”占据着,但是他们都是视野宽广、胸怀全局的领导者,只要这么一看,什么都清楚了。

工程师看着司、局长们一个个频频点头,又立即走到核潜艇模型的前面。这个缩比模型,有一公尺多长,像个水滴型。工程师转动着模型的各个部位,介绍了它的内部结构、战术技术性能和作战使命。

司、局长们听了这个介绍,一个个都感到心头热乎起来,一致的感受都是:研制核潜艇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必须各行各业齐心协力才能成功;成功了,不仅在军事上对抑制帝国主义和扩张主义者的核垄断、核讹诈将起重大作用,就是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学等各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工程师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

于笑虹站起来,又走到原来的地方,向大家介绍了 1961 年 7 月,在北戴河召开的国防工业会的经过。会上,就“两弹”(原子弹、导弹)上马还是下马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在聂帅的主持下,到会同志一致表示要尽快把“两弹”研制出来。报告送到了中央,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了报告。陈毅元帅很高兴,说:就是脱了裤子送当铺,也要把我国的尖端武器搞上去。他还多次对几位老帅和著名科学家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现在还不太硬,你们要是把原子弹、导弹搞出来,我的腰杆就硬了。

“大家知道,”于笑虹介绍到这里,接着说:“1964 年 10 月 16 日,我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陈毅元帅非常高兴,到处说,‘我这个外交部长的腰杆硬多了 !’”于笑虹继续说:“现在,我国核试验基地正在进行‘两弹’结合的试验——这是把原子弹装在导弹上的一种发射试验。这个试验成功了,陈毅外交部长的腰杆就更硬了。”于笑虹最后说:“导弹核潜艇是另一种威力强大的、目前其他核武器还不能代替的战略武器,研制成功了,大家想一想,陈毅外交部长的腰杆又会怎么样 ?”

会后,于笑虹一一握手,一直把大家送上车:“谢谢你们!”司局长们也都一个个向于笑虹伸出了手。“应该谢谢你们,今天你们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国防课。” “以后有什么事,尽管吩咐吧。”

于笑虹并没有停留在开会上,他想的是:在经费、物资没有到手之前,必须向这些管全国建设工作的司、局长们通报情况,让他们及时了解研制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取得他们的指导和帮助。

过去,这位将军总是眼睛向下,不停地往下跑,去各个研究所调查研究,进行现场指导。多的时候,一年有五六个月在下面。这已经成了于笑虹的习惯。

从这次论证会后,于笑虹的眼睛“向上看”了:整天跑国务院有关部委的机关大楼。于笑虹来到国家计委大楼,找到了管计划的局长。

研制核潜艇的工程,国家计委什么时候能列入计划,这是于笑虹最关心的事,也是人们最关心的事。因为像这样的巨大工程,只有列入国家计划,才能全面展开。局长见于笑虹追上门来,向他谈了那次论证会回来以后,就向一位副主任汇报了情况,表示要尽快列入计划。

“究竟什么时候能列入计划呢?”于笑虹仍不放心。

于笑虹之所以不放心,是有原因的。他已经得悉,在国家计委内部,对研制核潜艇第二次上马也有不同意见。

“我尽力而为,”局长坦率地说:“如果说,在你们的论证会之前,我的思想还有点保守的话,现在,我已经站在你们的一边了。”

接着,于笑虹又找到一位国家计委管计划的领导,诚恳地希望国家计委尽快批准研制核潜艇计划,能及时往研制单位调拨各种物资。

……

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于笑虹走访了十几个国家部、委,虽然也碰到过“钉子”,但总的情况是好的,都表示支持研制导弹核潜艇工程,有的已下发了文件,有的已派人下去,对核潜艇工程的全面铺开起到了很大作用,形势喜人,他心头有说不出的高兴!


“骑驴找马”

根据中央确定的核潜艇的研制原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核潜艇总体设计中的基本问题。为此,由国防部主管改为六机部主管的第七研究院后,以 701 所总体研究室和 715 所的潜艇总体科为基础,成立了负责核潜艇总体研究设计的“719 所”。所长由原 701 所副所长夏桐担任,宋文荣和王成善任副所长,尤子平和黄旭华任副总工程师。

据夏桐回忆,1965 年 5 月,七院院长于笑虹把他叫到办公室,对他说:“老夏,中央已决定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今后,院里的中心任务是全力以赴进行核潜艇的研制,需要建一个总体设计所,你担任所长。任务是相当艰巨的,将会碰到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整个工程决不亚于战争年代的一场大战役或一次大兵团联合作战,而且旷日持久。”

他没有犹豫,服从命令听指挥是他在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他曾是林彪的秘书,后来主动请缨搞科研。1958 年,夏桐从苏联海军捷尔任斯基高级工程学院毕业,曾荣获成绩全优金质奖章。归国后,就在刘华清、于笑虹的麾下,从事组织领导海军舰艇的研制工作,直到脱下军装,还是没离本行。

1938 年参加革命的夏桐一生是坎坷的。因为他吃过苏联的洋面包和沙拉,他的言论被作为苏联“修正主义谬论”加以批判;因为他同苏联专家一起生活过,又有照片为证,他被打成了“苏修特务”关进“牛棚”;又由于做过林彪的秘书,他被审查了又审查……林彪身居高位时,他没有做过亏心事,林彪出了事,他觉得很坦然。

这是后话。

当时他问于笑虹院长:“总体所所址选在什么地方?” “渤海边一个荒岛上,离造船厂很近。” “开办经费呢?” “你去想点办法。”

通过思想动员,总体设计所的夏桐、宋文荣、尤子平、黄旭华带领一百几十号人搬到海边荒岛。安下“家”后,就去找国务院副总理陈云。当时正好李先念在陈云家,陈云问李先念:“开办 ××××,批了多少钱?”

“50 万。”

陈云对夏桐说:“就批给你 50 万吧,这确实太少了,但我只能给你这个数了,我们实在太困难了。”

尽管按估算,需要开办费 700 万,但夏桐已经感到满足了。他向陈云深深鞠了一躬。

造船厂把当时最好的房子——一座三层的“苏联专家楼”批给他们暂时办公并兼做试验室。他们四处购买急需的仪器设备。

当时,这里不仅气候和住的条件差,吃的也很差,每人每月只有几斤白面和三两油。他们啃着玉米饼子,吞咽着粗糙的高粱米饭,菜是咸萝卜干、土豆、白菜和萝卜缨子,一个月也吃不上一次肉。

生活的艰苦对于苦惯了的设计人员,挺一挺也就抗过去了,最令人苦恼的是,核潜艇的总体构想和设计每一项重大项目,在进行构想时都要引发一场激烈的争论。

因为大家都是空口无凭、纸上谈兵,谁也没有实践经验,最多就是在苏联参观过人家的几种舰艇、“列宁号”原子破冰船和参加过国内仿制苏联的常规潜艇而已。

可是常规潜艇与核潜艇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其难易程度,按黄旭华的说法,几乎可以用小木屋与摩天大楼相比。这虽然夸张了点,但实质上相似。

仅就造价说,据国外报道:当时美国造一艘鱼雷常规潜艇大约需要 3000 万美金,而一艘鱼雷核潜艇至少要花 3 亿美金,一艘导弹核潜艇至少要用 4.7 亿美金,折合人民币数十亿。

上级把造价如此昂贵的宝贝交给他们去做总体设计,总体所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肩上担子的沉重,每迈一步都充满风险,唯恐失误,因而不敢贸然下手,总是慎之又慎,掂量了又掂量,并且必得来一番争论不可。

总体所首先争论的就是应该确立一个什么样的总体设计思想。这是一个关系着能不能成功研制核潜艇的根本问题。为了这,所长夏桐、副所长宋文荣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了又讨论,不知反复了多少次。

专家们形成两种意见,一种是主张高指标,研制出世界第一流的核潜艇,甚至有的科学家还提出,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各研究项目都要推陈出新,集世界先进设备于一艇,总体目标性能要超过美、苏现有的核潜艇;另一种是主张低指标,只要常规潜艇一分为二,中间加上核动力就行了,这样既省事又方便,是捷径。为了说明各自的理由,在办公室里、食堂里,甚至在厕所里,都可以听到友好的但却是激烈的争论。

两种观点针锋相对,两位副总工程师尤子平和黄旭华,也被卷进了争论的漩涡。两人围绕“高指标”和“低指标”之争,反复交换意见:核潜艇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我们现在很难弄到它的真实资料。要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就要了解外国在这方面的科学技术情况,他们已经达到什么水平,正在研究什么内容,都要弄清楚。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自己的赶超目标。但是,正是由于这是一个国家的核心机密,要真正了解它,是很难的。同时,对自己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国家的经济实力、科学技术的现状、能力、发展,工业生产的能力、原料、材料的资源等等。不从实际出发,片面地追求高指标,一切都出新,别说 10 年,就是 20 年也搞不出来。但是把核动力与潜艇的简单结合也不行,这忽视了核潜艇是一个完整的先进的武器装备,只解决核动力,而没有相应配套的新技术、新装备跟上,同步协调,既保证不了核动力在潜艇上应用后产生的优势,更不能发挥核潜艇应有的作战效能。就像一个人,虽然腿长了,但近视眼,肌肉拳头无力等等,反而是个废物。

尤子平和黄旭华两位副总工程师通过反复分析论证,取得了一致的看法:瞄准国外,掌握世界先进水平;立足国内,从实际情况出发。既要排除不顾我国工业生产能力和科学技术水平的实际,而想集世界先进于一艇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也要排除只想简单地“核动力 + 常规潜艇”的保守思想。

他们的意见得到了所长夏桐和两位副所长的支持,也得到了院长于笑虹的支持。

于笑虹广泛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作了一番研究,向尤子平、黄旭华说:“我们研制的是第一艘核潜艇,它有两种性质和功能。它首先是一艘试验艇。由于我们在研制核潜艇方面只是处于起步阶段,要通过试验,取得实践经验,取得各种科学数据,为将来研制导弹核潜艇打下基础,所以不能超越我们的实际水平,盲目追求高指标;同时,我们研制的又是一艘战斗艇,要具有作战能力,能够交付海军使用,这又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常规潜艇 + 核动力’,要尽量采用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新技术。”“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既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反对盲目追求高指标,又要努力采用新技术,在某些领域赶上世界先进水平。”

道理越争越明,争论使正确的设计思想渐渐明朗化。黄旭华、尤子平和所领导、院领导既否定了不切实际的“高指标”,也否定了保守省事的“低指标”。他们创造了一些形象说法,把大伙的思想统一起来了:后者是非驴非马,连骡子也不是,其后果是将造不出真正义上的核潜艇;前者是“荷叶包钉子,个个想出头”,结果必然是荷叶千疮百孔,连一个钉子也包不住。”各研究所和厂家都想在核潜艇里“出头”,上自己的尖端新产品,这是可以理解的。但全局却高处不胜寒,就像荷叶没那么坚韧,无法维持和包容那么多尖锐的新“钉子”。

他们提出了一个战略思想,叫“骑驴找马”,即立足国内,从实际出发,大力协同,既反对好高鹜远,个个冒尖,又提倡该上水平的项目坚决重新研制或入装,有成熟装备和技术可以利用的坚决不上新的,不盲目追求先进。坚持潜艇和动力装置设计总体一元化和各装置系统的两重性,即各系统服从总体要求,而总体兼顾各系统。

他们提出了艇的总体研究重点,“是解决好适合水下高速航行的船体水滴形线型和大深度下的直径、大开孔的耐压船体结构和首、尾端结构”,同时明确了重点攻关的七大关键设备,即要集中力量解决核动力装置、人工大气环境、惯性导航系统、水声综合设备、大深度自导鱼雷武备系统、自动舵和远程快速通信系统。后来大家把这七大攻关项目誉为核潜艇研制中的“七朵金花”。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