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初二时,我们的语数英老师全换了,语数老师是刚从杭大和象山师范毕业的女老师,英语是快要退休的林靖老师。林老师是正式的公办英语教师,进教室常可看到他白白的胡子茬,他老人家上课严谨,发音很正规,教态慈祥,却也不温不火,不拘言笑,即使有同学不听课或讲废话时,也最多停下来看一会儿。林老师好像大学教授,上完课就走人,从来没与我们交流过什么,我们这些同学也不曾去找过他,尽管我认为林老师也是一位好老师。
很快到了初三年级,英语课又换成了王馥员老师,王老师约莫三十来岁,一阵风似的走进教师,给我们的课堂带来了活力,听他口音有点不是象山人的感觉,而英语发音清晰,声音高亮。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王老师板书时的手势,每每在黑板上快速书写时,手腕几成直角状。王老师的手瘦长,人也瘦高,它的英文字写得也像人一样瘦瘦长长。不知什么缘故,课后我和几个同学总会跑到他的寝室去问问题,每次考试后,就会跟着去请他先批改我们几个同学的试卷,心里也相互比一比成绩。有一次,看到王老师桌上放着几本《中小学外语教学》杂志,翻到封三封四,上面有一些英文单词词义辨析的内容,其中有些是适合我们初中的,我一本本借回家里,抄在笔记本里。王老师还推荐我去托人买钱歌川先生的《简明英语语法》,后来那本书一直使用到高中,也不知翻阅了多少遍。

至今,还牢牢记得王老师曾教过我们两首英文歌曲,一首是美国黑人歌曲”We shall not be moved”,另一首是美国电影《音乐之声》里的“Do,Re,Me”,后来,我大学里所看的第一部英文版电影就是《音乐之声》。到了1992年,我通过反复练习难句“Tea, a drink with jam and bread”才能准确完整地唱完整首歌。在九十年代末,从宁波新华书店买到《音乐之声》的电影光盘,之后,几乎每届学生都教唱过“Do, Re, Me”,还给他们看整部电影或片断。象山三中开校后的头两年,我和老师成了同事,王老师对我仍爱生如子,关心我的专业成长。
高一第一学期的班主任兼英语老师是王文熹老师。王老师四十岁不到,个子不高不矮,和蔼可亲,满脸的大胡子剃得干净利落。王老师夫妇是从上海来到涂茨公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不知是哪年被请去当了老师。后来得知,我们高一那年王老师刚从大徐中学调进象山一中,是因为他的教学成绩优秀。王老师学的是西班牙语,英语是后来自学的。
王老师是一位风趣的老师,让我第一次体验到上课时,老师还可以开玩笑的。在上第一课《卡尔·马克思》时,讲到马克思逝世,全世界人民非常悲痛,为了让我们记住sorrow这个单词,他引用了象山话的俗语,我们这些大孩子们先是感到一点点小惊讶,便唰地满堂大笑,王老师赶紧挥手,连说No, No, No。开学没几天,王老师把我们几个英语比较好的同学,叫到办公室,推荐我们阅读一些英语简易读物,如《简爱》、《蚊子城》等,并亲自帮我们从外地买来。有一次,王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高年级女生和低年级男生吵架”的小故事,让我们忍俊不酸地哈哈大笑,并记住了原来“My wife”还可以用来骂人的。作为师生相传的经典小故事,我也跟多届的中小学生讲过,效果还真一直不错的。王老师在担任象山中学校长N年后调回上海,1998年他请辞了徐汇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的岗位,回到他钟爱的讲台。那时我们文峰学校刚开校,学校在县内率先自小学一年级开设英语,一为适应潮流,也为吸引生源,在小学英语的课程设置以及教材使用等方面,林永建校长多次征求了王老师的意见,并得到了很多帮助,我们也先后两次到他家里和办公室拜访了他。早些年加到了王老师的微信,很高兴地得知七十岁的他仍然身体健康,竟然被番禺中学返聘回去上课了!

高一第一学期结束时,学校进行文理分科,我懵懵懂懂地选择了理科,英语课由肖善华老师教了。肖老师出生于象山东乡肖家村的一大户人家,效实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1955年被分配到外交部工作,1956年因家庭成分等缘故,被精简到新疆阿克苏地区参加农业劳动,1958年内向少言的肖老师被错误地评上右派,文革后期的1971年,遣返老家。2016年,我们一些高中同学到肖家村去访古,一位肖老师早年的邻居指着肖老师曾经生活过的废墟说着,40多岁的肖老师返乡后,独自一人,少气薄力,在生产队里放牛,有吃呒顿地住在一间大柴门边窄溜溜的偏房,历尽艰辛,并无人问津。而作为曾经的大地主家唯一在家的后代,还时不时地会被大队干部叫去批斗陪斗。据传,肖老师放牛时曾收到一封外文信件,说是外交部的什么同学寄来的,村民们叫肖老师读,还遭受某些村民的取笑,村民们竟然还给肖老师取一个“狗污三筋”的外号,落魄的肖老师在那时真是斯文扫地啊!
文革结束后,肖老师被县文教局请到西周中学教书,因工作出色,学生英语成绩提高快,好几个学生考上了英语专业,很快被调到了象山一中。肖老师教我们时,已五十开外,备课认真,一字一句,一丝不苟,全心全意投入工作,进教室上课,总要带上老花眼镜,每当叫我们回答问题时,视线总是通过从眼镜的上沿先看一下我们,一位典型的老先生的模样。肖老师喜欢篮球,有时路过操场,见我们在打球,他也总会过来投个篮。
肖老师教了我高一第二学期的英语,期末考试之后的一次偶然的相遇,肖老师建议我转到文科班去,他好像早就知道他自己将在下一年教高二的文科班。在他校内的宿舍里,耐心分析给我听:“如果明年去报考“外兼文”,很可能会考上;如果继续读理科,考上的可能性就很小。”……就这样,肖老师帮我办好手续,转到了文科班,并参加了他的“英语小班”。第二年,我终于以多4分的上线成绩,考到了温州师专英语科(今温州大学)。我们文科班60多人,共考上18人,其中外语类的7人,另有3人复读一年后也考上了外语院校,取得了辉煌的高考战绩。

肖老师一生没有子女,晚年时,老人家聊起最多的是他的一届届学生,去看望他最多的也是他的一批批学生。在他生命的最后八年,肖老师健康状况不佳,而他又非常留恋他的故土故人,多次独自跑到肖家村去看祖坟,去外地看望他的堂房兄弟,甚至还带着重病,到宁波效实中学参加他自己的同学会。2009年11月30日临终前,他已十分艰难地与疾病斗争了两三年。生于1929年的肖老师,先后到效实中学和宁波中学读了三年高中,与1930年出生的诺奖获得者屠呦呦,都考上北京的大学。或许他们是同班同学,但肖老师已经过世十年,难以证实。
大学毕业后,我也当上了一名英语老师,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也总会有老师们的某些教学风格影子。随着自己年岁和阅历的增长,常常会想起以往的老师们,心想,很多时候,老师对学生一辈子的影响,可谓大矣。



叫我赵大爷喜2019-09-10 13:27:08
糟糕的时代欠肖老师一笔还不清的债,现在居然还有那么多人去赞美,真不知今是何世
作者
每个年代都有他的优点和缺点,时间是最好的证明,矫枉过正是时代特点,希望能忍者

舆论盛宴五2019-09-10 09:33:28
在乡中学莲花中学读书的时候记得我的英语老师是象山本地人,姓尹,女老师,教的很好,只是我对英语兴趣全无,读的不好。象山一中高中时候因为英语差归类三班。

ok羽化的奕朦泷2019-09-10 09:28:05
张爱琴:初三最后一个学期,请了一个右派老师,年龄很大了,是临时代课的,书本是不上的,上课专门讲语法的运用,就是一个句子写在黑板上,现在进行时怎样的,过去进行时怎样的,将来进行时怎样的。考高中的试卷,正好有[偷笑]

可爱的爱海01232019-09-10 09:26:05
韩华良留言:当初的农民与工人社会地位不同,所以农民在农村自设计阶层,肖老师就是农民嘲弄的对像,愚味是不懂文明的,那时的农民可怜又可恨,自恃翻了身,常年吃不饱,五类分子当出气筒。

花为伊人笑92019-09-10 09:24:51
肖善华老师可谓在他人生最美好的20年的青春年华里,受尽屈辱,遍览人世冷暖,毕尝人间辛酸。 王良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