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怎样才能及时收到战友之家的文章呢?
答:只需点击箭头上边的《潜艇兵战友之家》关注,有新文发布会第一时间通知。

写在前面:这个名字大家一定很陌生,这个四字开头的为海军的厂,这个厂生产的东西大家一定很熟悉,33型潜艇的柴油机就是这个厂生产的,他们有辉煌的过去,平淡的今天。

这个叫重工的地方,前身是49号信箱四〇八厂。不知有多少人的青春年华都奉献于此。从只身一人到娶妻生子,然后是二代三代四代的延续,呵呵,大有一幅现代版的愚公移山之势,不知到何时,可能是永远。
那么对走出去的你呢,对不起了,无论你在天涯海角,而且不管你是否喜欢,还是不喜欢这里,四〇八将永远是你魂牵梦绕的地方,不可思议吧。
她,背靠北塬,前瞻秦岭,一条西进的古道把厂区和生活区一分为二,一切配套设施完备齐全,且规划的十分合理到位,让你生活工作无虑。
最为神奇之处,是进厂的钢铁出厂的成品。与之现在,谁又能出其右?!重工大楼,早年是大食堂的地界儿,我会经常的到里面晃晃,除了领带鱼学工啥的能够堂而皇之的从东西厂门进出,其他都要从心爱的护厂河越过。天晴尚好,如是雨后,得弄个半鞋泥土,但心里爽,也就是说,我愿意!

中小学,前身是子校,现被教育局收编。呵呵,听说这里目前厂子弟已不足10%。
路的左边是煤厂,灯光球场,右边是操场,这条路不知走了多少个风风雨雨。
记得当时是条煤渣路,走在上面喳喳作响,你可别小看它,有个好处就是遇到雨雪不湿鞋。
记得儿时放学,几个同学一路狂奔,脚下的喳喳声伴随着铅笔盒的哗啦叮当响是不绝于耳,我们就在这些声响的陪伴下,在那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欢快的,茁壮成长。

东厂门,在我的印象里厂区分东西南三个厂门,南门有条铁道,主要运送原料成品,但上下班主要还是东西厂门。我呢对东厂门却印象极深,原因离家近。也不知怎么了,儿时也许是个子小腿短身子矮总觉得楼高距离长,感觉西厂门口真的很远,别看去二食堂买个馒头真好像要出趟远门似的,去趟秦岭兴平回来累个半死,太远了。可现在呢,去兴平秦岭吃个饭,酒足饭饱后你说打个的回去吧,一片吵吵嚷嚷,什么就这么点距离了,要健康了,耗耗食了等等,迈开酒步,说说笑笑,不一会儿也就到了。哎,那像儿时骑个车从秦岭回来上坡带个人,还需要后面的怂下去推一把才蹬的上来,看来是长大了。
说东厂门,又扯远了。东厂门路口把角左边有个总务科的小院儿,里面有个篮球架,经常看见里面打篮球,因本人个小身矮体单薄,看着就烦,印象不深。
可右边就不得了了不得了,是个露天电影院和戏台,满地60车间的炉渣,走起路来喳喳作响,如有活动,那万人同踩甚为壮观,厂区的大部快乐好像来源于此。两门正中报刊窗,在那个年代也可能就像今天外滩的霓虹灯,其他不说,晚上亮啊。
进门左手,有个硕大的半弧形电影银幕,正面是戏台,右边是个图书馆,借过书,后改为餐厅,喝过酒。遇到好电影,对不起,家里有早早吃饭或者派人前去占位的,占位的物件牛逼了,有板凳,砖,棍,还有划区域的,对不起,天一擦黑,看见看不见的来晚了就对不起你了。
因人多,有时候我们会爬到戏台东面有个平台,在那上面看电影,虽说有点斜,但坐在那里,居高临下,一览无遗。电影是开始了,看到一半,突然会从平台听到一股热流呼啸而下,哗哗的引来一阵笑骂。
扯了半天还没进门。进得东厂门,左边十二所,右年边大食堂,前面消防队,布局大致如此。大食堂里面花活多了,吃饭,买馍尽其职能,可随着季节的变化,夏天有汽水冰棍,同学的妈妈在里面制作,有时候翻护厂河进去了看到我,让我嘴巴对着保温箱的龙头,把那又凉又甜淡黄色的糖精水喝个肚歪,哎呀,那感觉人生不过如此,在此谢谢她。
冬天,发带鱼,手里拿着白色黑边的鱼票,很牛逼的冲门卫晃晃摇进厂区。记得有次领带鱼,因个子小,递上鱼票,就听啪的一声,里面扔出一捆十几根带鱼,溅了我一头一脸的冰茬儿,用手一抹,那个腥臭直冲云霄,然后就听里面一阵怪笑。估计现在这几个已是糟老头子了,坏的很。
傍晚,宿舍区里已是灯火通明,锅铲叮当带鱼飘香了,想来在那缺少蛋白质的日子里,家家祥和温馨,笑脸一片。

高矮新旧对比强烈。有幸被同学请到家中吃酒,进门需换鞋,居高临下,厂区景致一览无遗,美!
酒至半酣,大家却都光着脚往来于房中,那种脚下凉凉的,心里暖暖的感觉,前所未有,加之他们的笑脸与热情,感谢。

专家楼,这个在厂区最为荣耀之地。现在静静的,像个慈眉善目般的老人,苍老的嘴角露出一丝微笑,慈祥的看着厂里,看着大家。
她从不发一言一语,却又好似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毕竟承载的太多,见的更多。
其实,回厂拍合影纪念照等一定要到这里。她稳重,大气,漂亮,有内涵,有历史,最主要是有回忆。

我呢,在这里留下的回忆太多了,找重点说下:
专家楼最早给我留下的记忆是个幼儿园,那时经常可以看见穿着兜兜或者罩衣的孩子们,排成串儿在里面走圈儿。等我上幼儿园,就不在这里了。
夏天来了,里面好像种植了很多冬青树和馒头花,至于为什么叫它馒头,不得而知,总之花型很大。既然叫馒头,摘下来品尝过,不好吃。
那时,家里有架老牌苏联135照相机,外面的牛皮罩被磨的锃亮,没少在里面拍照,只因为专家楼有特色最漂亮。以后有同学调走或者合影,都会不自觉的来到这里,楼前,阳台上,冬青树馒头花墙前不知留下了多少人的身影。
再有一个不能忘怀的事情,它的后面有一个食堂,每到饭点儿就会飘出奇香。有时候我们在里面玩儿或者在小河边走,都会不自觉的闻到,那时没有非分之想,想着该回家吃饭了,从不敢奢望能在里面吃他一顿。
等真吃到已是二十几年后,那时候的它已是招待所了,住在里面踩着木地板发出的嘎吱声,感觉好啊。
那么餐厅呢也对外了,晚餐,十几个同学欢聚一堂,开怀畅饮,还有卡拉OK,很尽兴。
但有一个遗憾,人太多,太吵,等第二天酒醒,竟然想不起昨夜吃了些什么,什么味道,那种奇香呢?想着还有机会,等再来,关了。
再后来开车回去过,在里面放过车。本想着跟她打个招呼,可走近一看,不能说是断壁残垣,也是破破烂烂,站在阳台上往里看,木地板大都翘了起来,落满了灰尘。房间,过道堆满了杂物,让你根本没有勇气再往里走一步,外面的墙皮也脱落了不少,只有那几颗老松还是原样,不声不响。后面放出奇香的食堂大门,紧紧的关闭着,让人不忍。

走进一个什么贸易公司的大门,里面很静,声响皆无。以至于走到尽头,猛然看见近在咫尺铁笼里关只小狗,它也在静静的看着我,估计是怕打破这份宁静,它选择了闭嘴。明黄色的建筑物,暗红色的刘海,与之向西南倾斜着墨绿色的老松遥相呼应。我静静的看着她,并抚摸着老松的躯干,一阵微风吹过,老松轻微一颤,也算打了招呼,很欣慰。也不知是颜色的搭配,还是蓝天的衬托,感觉现在的专家楼从未落伍,依然时尚,她身着黄色衣裙,用老松的躯干枝桠装扮的像个少女般的犹抱琵琶,绰约多姿,美不胜收。那位说了:喂喂,一会儿老人,一会儿少女,有谱没有?哈哈,那我告诉你:想啥是啥,要谱干啥?!

▌也许你需要,我们正好有
▌献给潜艇兵战友
▌这,就是中国潜艇兵的底气!
▌那年今日我们去远航
▌人民海军历史上的潜艇编号
▌【视频】追忆军旅岁月,寻找青春足迹!—— 潜艇兵战友之家带您:重温潜艇梦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潜艇兵战友之家”获取,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散文、小说、诗歌、视频、摄影作品等均可,可发到微信号:154443939。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