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怎样才能及时收到战友之家的文章呢?
答:只需点击箭头上边的《潜艇兵战友之家》关注,有新文字发布会第一时间通知。

各位战友节日好!我是原司令部的打字员赵军,69年入伍。今天,是庆祝建国七十周年大庆的日子,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作为一个亲身经历过国庆大阅兵的战友,我将我的一篇纪实性文章及图片与战友们一起分享。同时,我也希望能寻找到当时与我一起参加阅兵活动的战友们。因为只有五十人,又分散在各个单位,平时联系较少,名字也记不起来几个了。我只记得有当时的警卫排排长,好像姓周,大个子178,山东人或是江苏人;警卫排还有一个人,班长,好像是姓刘,天天在司令部大门口站岗,河北人,黑黑的记不得名字了,其他人的名字和联系方式希望战友们提供,在方便的时候相聚,与战友们一起畅叙过去的欢乐时刻。谢谢各位战友们的关注和鼓励!
另外,还有谁知道王希如战友,听说他后来当了哪条艇的艇长,如有知道的请告知,谢谢!
今年,将迎来我们伟大的祖国建国七十周年的大喜日子,全国各地将纷纷举行各种庆祝盛典活动。七十年的艰辛历程,七十年的辉煌成就,给我们共和国的每个创业者都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在这全国人民普天同庆的日子即将来临之际,作为参加过建国二十周年国庆大阅兵的一名受阅战士,愿将我的亲身经历讲出来,与广大读者共同分享,这是我这一生莫大的荣誉,也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 
1969年2月,不到17岁的我参军了,当上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海军战士。在那样一个年代,能够参军当上一名解放军战士是千万青年梦寐以求的事情。经过三个月的新兵训练,我被分到了东海的一个小岛上驻守。一到海港,看到码头上排列的大大小小战舰,看到火热的军营,看到整齐的官兵队列,心情感到无比自豪,无比激动。正当我新奇、喜悦的心情还没有消失之时,一个特大的喜讯又向我传来---我被挑选到建国二十周年大庆受阅团,到伟大首都北京接受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检阅。这对一个入伍还不到半年的我来说,这个荣誉确实是太突然了!以前阅兵任务一般都是由军事院校承担的,在那样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军事院校全都解散,这次大阅兵活动就由海边防一线的部队来承担,这对驻守在海边防前线的官兵来说,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莫大的荣誉。在我们部队的几千人中挑选了五十人,与兄弟部队组成一个连队,由潜水艇艇长刘际潘任连长(刘际潘将军后来任海军东海舰队副司令员),在后来的战友聚会时谈到当时情景,他仍然激动不已,幸福满满!7月21日,从几百个基层单位被挑选上的一千多名官兵,从东海前哨的各个部队集中到上海训练团,东海舰队司令员刘浩天中将亲自来团看望并讲了话,由此,建国二十周年东海舰队受阅团正式成立,从此,我们就开始了严格的队列训练。在上海,主要是在东海舰队训练团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基本队列训练。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这一阶段的任务基本完成,我们于8月25日离开上海,乘坐专列到北京与受阅部队大汇合。对于一个17岁的孩子来说,第一次来到祖国的首都,又是参加国庆大阅兵活动,其激动、好奇而又忐忑不安的混乱心情是可想而知的。期间,发生了两起突发事件至今印象深刻:一件是自8月25日上午11点半从上海北站上车,于26日晚10点左右行至河北沧州(今属天津)车站时,突然发现我们乘坐的专列第十节车厢(我正好坐在这节车厢)的车轮冒起滚滚浓烟,引起了大家一阵紧张。受阅团当即决定停驶,将这节车上的人员紧急向两头疏散。同时,沧州车站也采取了紧急措施,一边将这节车厢与其它车厢脱离,一边又紧急调集车站上的人员用向火车头加水的水龙头(当时的火车还是老旧的蒸汽火车,行驶到一定的距离就要停下来加水或者更换车头)对着失火的车轮喷水灭火。经过一个来小时的扑救,车上人员全都安然无恙,使全体人员经受了一次有惊无险的虚惊。经过调整,这趟专列继续行驶,于27日凌晨2点左右到达北京良乡车站。第二件事是受阅团抵达良乡后,驻进了一所叫做“北京电力技工学校”的地方安顿下来。8月28日休整一天,29日下午,全体海军受阅官兵到达海军大院,接受海军总部举行的欢迎大会。下午3点左右,全体受阅官兵进入会场,主席台上响起了响亮的海军之歌,海军司令员肖劲光大将、政委王宏坤上将等主要领导人登上主席台,一一见面。正当宣布大会开始之际,一阵狂风卷来,电闪雷鸣,昏天黑地,紧接着就像鸡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的砸了下来。这场冰雹整整下了半个多小时,整个海军大院的树枝全都砸秃了,路灯没有一个好的,门窗玻璃全被砸烂,战士们把随身携带的水壶顶到头上,连水壶也被砸扁了。由于地形不熟,又来的突然,会场周围凡是能躲人的地方全都挤满了人,没地方躲的只好靠墙靠树被砸,有的战士甚至被砸得昏了过去,抬到医院去抢救。但是,冰雹过后,当战士们再次相见时,全都高兴得相拥而跳,好像真的经历了一场枪林弹雨似的,整个大院一片欢呼声。喝过海军三总部烧的姜汤,全体受阅官兵又重新整队,立正站立在二、三十公分厚的冰雹地上继续听取了肖劲光司令员传达党中央8.28命令和致欢迎词。在回驻地的路上,我们看到地里的庄稼全都砸得平平的躺在地上,很多房屋也都砸塌了。事后得知,这是北京百年来罕见的一场特大冰雹,而且正当八月盛夏季节,只见冰雹不见雨,其来势凶猛,打击之大,算是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进京第一课。
9月1日,正规、严格、艰苦的正步训练开始了,训练第一课就把我们拉到了北京良乡海军机场的飞机跑道上(后来随林彪逃跑的直升飞机就是从这里起飞的)。烈日炎炎,当头似火,几千米的飞机跑道上,寸草不生,头无片叶遮挡,地似钢板烤烫。全体官兵上身服装整齐,下身短裤到膝,每个班都派来了解放军三军仪仗队的教官,他们在地上划上了一条条直线,手里拿来了尺子和绳子。他们先给我们做两遍标准的示范动作,然后再拿起尺子严格丈量正步分解式是否一步一步都达到了标准高度,拉起绳子从头到尾看是否一条直线,看每个人的帽沿是否一条线,胸部是否一条线,前后摆动的手臂是否一条线,加上踢出的脚尖是否一条线,真的是五线一高度。正步分解式,出步要快,达到高度要停,一步迈出去要停在半空中,等待教官拿着尺子一个一个从头量到尾,全都达到标准后再迈出第二步,就这样一步一步的停留,一步一步的指正。在那溜光的飞机跑道上,太阳一照,六、七十度的高温,一脚迈下去,一动不动,你可以随便想象是个什么样的状况……(期间,肖劲光司令员及海军领导曾多次到现场来看望我们。每当海军首长来临之时,全体受阅官兵立正列队站在飞机跑道上一动不动,还不到几分钟就有晕倒的战士被架出去抢救)。就这样,一练就是一天,除了午饭,中间只有10分钟的喝水休息时间,每个人就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毫不夸张地说,睡觉的床铺虽然只有矮矮的几十公分高,但一到晚上就是迈不上腿,整个身子像灌了铅似的,直挺挺的倒下去老半天才能将腿搬上床。但是,好在都是十七、八岁的小伙子,一倒下去便呼呼大睡,第二天起来照样活蹦乱跳,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岁月不饶人啊……说起来也真神奇,慢动作训练了一个星期就可以走连续动作了。要说分解式的训练体会是从头昏眼花,左右摇摆到一步一个坑,出腿如风,停下如钉,到连续动作时已是标准的每步75公分,每分钟116步了。在解放军军乐团的陪练下(每天都是军乐团现场陪练,那时可没有什么录音机之类的播放设备,实际上军乐团也是一种实地训练),昂首阔步,整齐划一的从这头迈到那头,再从那头折回这头,每天无数次的在这几千米的飞机跑道上,斗志昂扬的与天斗,与人斗,与自己斗,一直斗得服服帖帖,规规矩矩,成了一名合格的、标准的受阅战士!最后,为了达到国庆节那天的实际效果,亲身感受天安门前正步行走的气氛,经周总理亲自批示,受阅部队白天在机场上练,隔天晚上就到天安门前实练。每次去都是到晚上八点多钟人稀车少之后,几百辆卡车,拉着几万名受阅大军,风骋电驰、浩浩荡荡的开赴天安门广场,将国庆节受阅的全部家当搬出来,真刀真枪的在天安门前来来回回的操练。这时,我们也换上了海军的最新服装和礼服。期间,周总理分别于9月20日、25日两次登上天安门城楼,从头到尾亲自检查整个阅兵队伍的行走情况,哪里好哪里不好都一一指出,要求受阅部队加以改正。北京的9月下旬,晚上已很有寒意,京郊赶马车的老农已穿上了翻毛皮大衣。每天晚上,战士们练得满身大汗,回去在大卡车上(当时只有敞篷大卡车)泠风一吹,浑身直打哆嗦。周总理知道后亲自指示受阅部队,回驻地后要烧姜汤喝,以防感冒,这使我们亲身感受到了日理万机的人民总理对受阅细节的关切,对受阅官兵无微不至的关怀!
艰苦的训练,终于迎来了幸福的时刻,盼望已久的接受毛主席检阅的日子终于来到了!9月30日晚上,虽然早早就下达了就寝的号令,但躺在床上的我却久久不能入睡:明天,毛主席就要在天安门城楼上检阅我们了,以前是那么的遥远,明天又是如此的接近,我的步子会不会走错?我的动作会不会影响到整个队列?我会不会控制不住向天安门城楼上张望?一遍遍的回想着首长交待的每一个注意事项,又一遍遍的想象着明天所经历的一切一切,反反复复的想着想着就进入了幸福的梦乡……10月1日凌晨一点,嘹亮的哨子吹响了。大家动作迅速的离开床铺,刷洗吃饭,整理内务,再一次反复检查着装、佩带、阅兵用具等等,从头到脚,从里到外,自己查,互相查,整班查,整排查,整连查,最后,全团集合,又一次简短动员,三点半钟登上卡车离开驻地,五点钟来到天安门广场。晨曦中的天安门广场,早已是灯火辉煌,人山人海,各路检阅大军像巨流一般源源不断的涌进广场,涌进东长安大街。整个受阅部队一共由32个方队组成,从第一个方队----国旗手、国徽队开始算起,我们这个方队是第七个方队,也是整个海军方队中的第一个方队,所以我们这个方队还是比较靠前的。我们方队的一个横排面是80个人,前后共十排,一共由790名海军官兵组成(中间抬标语牌的少10人)。如果说国旗手是整个受阅大军的标杆,在一个方队中,第一排就是这个方队的标兵排,这个排面行走的好不好,将直接影响到整个方队的动作和形象,我处的位置又是我们这个方队中第一排的正中间(我当时身高1.70米,按高矮排下来我正好是第40名)。国旗方队排列在劳动文化宫正门前的直线上,我们方队排列在劳动文化宫拐角墙的东面一点,站在我们的位置,向右看,可以看到天安门城楼上的全貌,向左看,则能看到整个广场上的壮观场面,这时我才注意到节日的天安门城楼和整个广场装扮得是多么的雄伟壮丽、灿烂辉煌。八点钟,所有参加庆祝活动的队伍入场完毕,整个广场上人头攒动,彩旗如海,歌声如潮,而在东长安大街,等待着检阅的队伍威武庄严,肃穆以待。九点五十分,广场内外的五十多万人群全都翘首以盼,共同期待着那光荣幸福一刻的到来。上午十点整,天安门广场响起了亲切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毛主席第一个出现在了天安门城楼上。随后,国家其他领导人以及外国贵宾也一一登上城楼。天安门广场顷刻锣鼓喧天,欢声雷动,整个广场变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毛主席频频向周围和广场上的庆祝大军挥手致意,“毛主席万岁”的欢呼声直冲云霄。十点二十分左右,国庆庆祝讲话结束,阅兵式正式开始了。在解放军军乐团《歌唱祖国》的乐声伴奏下,我们迈着雄壮的步伐向天安门前走去。当我们走到标识线时,随着“一、二”口号响起,我们正式迈起了正步,目光直前,余光左右兼顾,全排80人像一条线一样威武地向前行进。为了遵守纪律,保持队形,当走到天安门正中间时,我仍然没有向城楼上斜看一眼,始终保持着一个动作,所以我没能在这么近的距离里看一下毛主席感到遗憾。从东长安街上的标识线到西长安街上的标识线是800米,每分钟行进116步,每步75公分,一共走了1000多步用了八分多钟就通过了天安门城楼,我们前前后后辛辛苦苦训练了三个多月,就是为了这短短的八分多钟啊……!当队伍行进到人民大会堂后的一个十字路口时,我们的方队就一分为二按计划疏散了,一路沿人民大会堂西路向南走去,一路沿南长街向北走去。当方队一分为二时,因为我是方队正中间的第40名,所以我就正好成了我们这支队伍中的最后一个,走在大街上,很多少先队员都指着我说:看,这个海军叔叔好小呵!听到这句句赞美之声,甭提我心里多高兴了……下午五点半,我们又一次整队进入天安门广场。夜入暮色,整个广场上华灯齐放,周围高大建筑物上灯火辉煌,天安门前五十六座探照灯射向夜空,代表全国五十六个民族蒸蒸日上;从天安门前又呈放射型的摆出七条通道(全部由受阅部队组成),在专用灯光的照射下形成了七条灿烂的金光大道,代表了全国七亿人民的美好前景。我们这条通道是从天安门前排向人民大会堂,由海军和北京军区的五千多名受阅官兵组成,大道两边每边分别由三排受阅官兵组成保护层(我又是排在我们这条通道前面的第一排),我们所处的位置在国旗旗杆的正南面,离天安门不算远,三排官兵后面是由庆祝群众组成的一个又一个大圆圈,各种文艺团体在圆圈当中尽情的载歌载舞。晚上八点,毛主席与国家领导人及外国贵宾又一次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长时间的向广场上欢呼的人群招手致意。天安门城楼上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上面的全貌。当毛主席坐下后,广场上响起了震天的锣鼓,人群中跳起了欢乐的歌舞,夜空中升起了绚烂的礼花,五彩缤纷的礼花与变幻莫测的灯光交相呼应,将天安门前的夜空和广场上欢呼的人群交织在一起,真可谓歌声响彻月儿圆,火树银花不夜天,良宵盛会庆佳节,恰好似天上人间一般……!每隔半个小时,庆祝活动就突出一个主题,燃放的礼花也随之告一段落。此时,毛主席就站起来向天安门城楼下及广场上的人们挥手致意,广场上的一个个圆圈内也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表演起了各种精彩的节目。绚烂的礼花,纵情的歌舞,欢腾的海洋,将节日的夜晚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晚上十点,整个庆祝活动在“山花烂漫”“万山红遍”、“江山多娇”、“万众一心”、“举世欢腾”等烟花礼炮声中结束,我们的心情仍然无比激动,久久仰望着天安门城楼,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天安门广场。10月3日,经周总理亲自批示,全体受阅官兵乘坐了我国第一条还在建设中的北京地铁客车,从公主坟坐到北京火车站,又从北京火车站返回公主坟,当时的我们感到是多么的自豪和骄傲!晚上,全体海军受阅官兵又一次聚集到海军大院,观看了由北海舰队、东海舰队、南海舰队三个舰队文工团暨海政文工团的联合慰问演出,能够同时观看三个舰队与海军总部的文工团同台精彩表演,机会也不是很多的哦,这同样是值得回忆的一件喜事!时光如流水,转眼五十年就过去了,但每当我回想起这幸福的往事,其感觉仍然像刚刚发生过的一样,非常亲切,非常幸福!五十年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国力越来越强大,民族越来越昌盛,人民越来越幸福,在建国七十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我们一定要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也许你需要,我们正好有
▌献给潜艇兵战友
▌这,就是中国潜艇兵的底气!
▌那年今日我们去远航
▌人民海军历史上的潜艇编号
▌【视频】追忆军旅岁月,寻找青春足迹!—— 潜艇兵战友之家带您:重温潜艇梦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潜艇兵战友之家”获取,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散文、小说、诗歌、视频、摄影作品等均可,可发到微信号:154443939。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