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工程备忘录》—— 前言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19-12-04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怎样才能及时收到战友之家的文章呢?

答:只需点击箭头上边的《潜艇兵战友之家》关注,有新文发布会第一时间通知。 


相关阅读:

《中国核潜艇备忘录》



前 言

1996年11月的一天,海军作家李忠效来找我,说海政文化部交给他一项任务:写一部反映中国核潜艇部队生活的电视剧。他说他刚从核潜艇部队采访回来,已经收集了很多素材,希望我再给他介绍一些核潜艇研制过程中的有关情况。他是由我的一个熟人介绍来的,并有海政文化部出具的介绍信,所以我对他谈的内容比对别人谈的多一些,并给他看了我撰写的军工史料《回顾与思考》和其它研制核潜艇的回忆文章。

我们接连谈了几次,李忠效对我说,此前他已收集了许多正式发表和内部出版的关于中国核潜艇的资料,怎么很多问题说法都不一样?我告诉他,那些文章的作者得到的大多是第二手、第三手资料,有的更是道听途说,以讹传讹,其中包括美国人约翰•威尔逊•刘易斯(JohnWilson Lewis )写的《中国的战略海军:核时代海军现代化的策略》(中文版书名《中国建造核潜艇》),虽然引用了许多我国正式出版的重要文献资料,但错误的地方还是很多。于是李忠效建议,以我在核潜艇工程办公室当主任期间的经历写一本书,由我讲,他来写,用纪实文学的形式,“既好看,又有史料价值”,在收集电视剧素材的同时,顺便就把写书的材料也备齐了,一举两得。我觉得这个主意不错,就同意了。

我同意写这本书,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向历史负责,以亲身的经历澄清一些史实,以免贻误后人;二是从国防和海洋意识方面给人们一点启示。我们这本书虽然采用了纪实文学的表现方式,但是为了更显真实,我们没有赋予它更多的文学色彩,基本是以平实的叙述为主。尤其是 以“我”来叙述的内容,史料翔实无误。不过历史是无法复印的,历史就像一个打碎的瓦罐,即使是再好的能工巧匠,把它修复得看上去 和原件一样,但它已不是原先的那一个了。这本书就是一个修复的“瓦罐”。至于书中“插叙”的内容,有些是李忠效从别人那里采访来的,据我所知,史实基本无误,只是其中的有些议论,特别是关于我的议论,我不完全苟同,但他坚持要那么写,并说那是他的权利,我也只好由他去了。当时我已是75岁的老人,在以往的岁月里经历了许多的曲曲折折,是是非非,现在早已是淡泊名利、宠辱不惊了。走过的路留在那里,是非曲直随后人评说。

过去,关于核潜艇的保密问题,各方面一直抓的比较紧,不准宣 传报道,这是应该的。早在“文化大革命”当中的1968年,为防止造 反派把核潜艇的资料拿出去,泄漏国家机密,我作为核潜艇工程办公室主任,曾经就核潜艇工程的保密问题,当面向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科委主任聂荣臻元帅汇报过,后来又向中央军委常委叶剑英、李先念、余秋里等同志汇报过。

那时制定的核潜艇保密原则一共四条:第一,有关战术技术性能;第二,主要设备的生产地点、试验基地和核潜艇基地的地点;第三,重大项目的研制情况;第四,重大事故的处理情况,一律保密,不准登报,也不准以其他任何形式扩散传播。聂荣臻副总理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后,周总理表示同意。随后我们便以各种方式,将这个《核潜艇保密规定》,向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宣讲和传达。20年后的1988年,我应《军事史林》杂志之约,写了一篇《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对核潜艇工程的关怀》的文章,请国防科委的同志审查,后来他们告诉我,一位国防科委的领导同志说:“陈主任写的文章还用我们审查?核潜艇保密规定都是他起草的,什么保密什么不保密,他比我们都清楚!”

这本书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不会违反我自己写的保密规定(已经解密的除外)。如果谁要想从我们这本书里窥探中国核潜艇的秘密,可以不必费时研究它。去找一本约翰•威尔逊•刘易斯写的《中国建造核潜艇》就足够了。我希望中国读者读了这本书,除了对中国核潜艇有所了解,同时 还希望大家关心它,热爱它,用一种新的国防意识和海洋意识去呵护它。

中国应该发展核潜艇,这关系到大国地位问题——这是一位中央领导同志说的。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同时也从中看到了中国核潜艇事业的前途和希望。

此书成稿于1997年,当时一家总政治部直属的出版社报请总政治部批准作为重点书出版,结果总政治部批转海军政治部,海军政治部答复,海军保密委员会审查,没有保密问题。但是,海军首长指示,目前不是出版此书的时机。好在书中所写的内容没有什么时效性,搁置时间长一点,倒更有一些“历史感”了。

2009年4月23日,海军组建60周年,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海军北海舰队进行了海上阅兵,弹道导弹核潜艇公开曝光,让我们这些当年参与核潜艇研制工作的老同志倍感兴奋。随后,中国核潜艇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有关核潜艇的书籍、画册纷纷出版,特别是海军装备技术部出版的《1949-2009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舰艇图集》,已经将第一代两型核潜艇和其他很多舰艇的技术性能公开,我想,我们出版此书的“时机”也该到了。

最近,我们又在1997年书稿的基础上做了一些修改。特此说明。

谨以此书献给:

为中国核潜艇事业而付出了青春年华、汗水和热血,乃至生命的有名和无名的人们。

陈右铭 2009年8月30日



32支队原153一285艇电工兵登央视展潜艇老兵风采

献给潜艇兵战友

这,就是中国潜艇兵的底气!

那年今日我们去远航

追忆军旅岁月,寻找青春足迹!—— 潜艇兵战友之家带您:重温潜艇梦

终是一段没有结局的往事

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潜艇兵战友之家”获取,欢迎广大战友们踊跃投稿,来稿形式不限,散文、小说、诗歌、视频、摄影作品等均可,可发到微信号:154443939。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

芹姑娘安生浴2019-12-07 13:47:01

我是八三年入伍的农村兵,自从下了新兵连后,一及在山洞上班,由于洞里温度潮汽使全身关节落了个死不了,而难受的病,站久了不好受,只能坐着修理自行车卫其生话,

永恒的有限深2019-12-04 12:29:51

直接从事核辐射工作16年,整一身病,老无所养,病无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