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免费订阅本账号
问:怎样才能及时收到战友之家的文章呢?
答:只需点击箭头上边的《潜艇兵战友之家》关注,有新文发布会第一时间通知。

文/陶惟善 (潜艇学院教授,曾任126、170艇部门长)

这首诗是1974年6月与马建新艇长一同奉调潜艇学校工作,于西沪港码头与战友们挥泪告别后写下的。
“多情自古伤别离”。今天的别离之情,已不是卿卿我我的儿女之情,而是一种深沉的、崇高的军中之情。一是长年驻守的港湾之情;二是日夜相伴的战艇之情;三是生活、训练、战斗在一起的亲密战友之情。诸种情感的叠加与冲击,令人一时间实在无法排解。“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此时的泪水流露出的,恰是一个军人心中无法抑制 的,最浓烈的军旅之情。
潜艇部队的岁月是激情澎湃的岁月。有艰苦,有快乐,有雄 心,有壮志,有责任,有担当。激情凝结成了诗文,鼓舞着当时,也激励着今天。
我想说,作为一个潜艇艇员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的事。潜艇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往往是在总 的战略战役企图下相对独立行动的。他要置身于大洋深处,置身于敌后,置身于险恶的环境之中。因此,潜艇官兵总有一种孤胆英雄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

1973年支队黑板报比赛时,我曾代表126潜艇写过一首《沁园春·沧海抒怀》词,同样充分表达了全艇官兵的满怀豪情。

其实,潜艇官兵的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不是天生的,而是在艰苦的生活、训练和战斗过程中锻炼和催生出来的。
作为二三部门长,我有着亲身体验。东海地域岛屿众多,航道复杂,特别是频繁进出的虾峙门,航道狭窄,水流湍急,过往船只较多。复杂的环境提高了操纵技术,同时也锻炼了信心和勇气。
走出虾峙门后就是茫茫大海,风急浪高。当时,自己的体质不太好,1.76米的身高,体重只有110斤,不长的水面航程。呕吐却是家常便饭。特别是冬季海风狂暴的时候,呕吐物喷到防寒服上,瞬间即会结成冰。但责任在肩,必须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下面一首诗是写鱼雷兵实施鱼雷攻击的场面的。他们使命在身,责任在肩,总是使出混身解数,发挥出最高的技术水平,保证实现艇首长的决心和意志。他们刚毅的身影永远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他们响亮的口令声永远萦绕在我的耳旁。

1970年,126艇从大榭岛进驻西沪港,开始参入新基地建设。当时条件十分艰苦。为了洗涤用水,战友们自己动手挖井;为了运动,自己动手修篮球场;为了伙食,自己到丹城买菜……

我们的宿舍是建在半山坡上,身后是挖山形成的一道立壁。一场雨过后,上面就会有水渗出。这时侯,战友们就会把这些水引入脸盆用来洗漱。水,基本代表了当初的基地生活状况。
上世纪七十年代,潜艇进坞修理要艇员自己参入的。刮铁锈,涂油漆等都要自己干。由于天热,水柜不通风,油漆有毒且气味难闻,有的战友在涂油漆时竟晕倒在里面。鱼雷发射管长8米,直径半米,鱼雷兵在里面除铁锈和涂油漆,身体极度受限。但他们总能凭着坚强的意志,顺利完成任务。

远航训练或执行任务,水下几十天不见太阳。舱内空气污浊。有的舱室温度达40 ~ 50度,闷热潮湿。淡水限制使用,没有新鲜蔬菜......其艰苦程度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艰苦生活的磨炼,使潜艇部队官兵养成了一种充满信心,坚韧不拔,乐观豁达的性格。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部队、热爱港湾,艰苦中总能找到快乐。海上遇见渔船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一轮明月的出现可能使一天的劳顿尽去;训练间隙的一小会水面小憩,也可能使他们发出欢乐的笑声......

回忆当年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为潜艇部队发展而牺牲的烈士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为了支援部队建设而默默做着贡献的潜艇官兵的眷属们。
1959年12月1日,“418”号潜艇在训练中失事,38位官兵不幸遇难,为潜艇发展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我们126潜艇俱乐部的乐器都是他们遗留下的,睹物思人,让人敬佩,也让人心疼。

1971年1月,我的父亲病危时,我的兄长们要电告我返乡探望,却被父亲制止了。老人家嘱咐他们:“部队训练忙,不要把我的病情告诉他,更不要叫他回家,等办完丧事后再找个合适的时机告诉他吧”。

潜艇官兵的眷属,大部分都在远离部队的家乡,独自承担着家庭的重担,为部队建设默默的做着贡献。
激情岁月,青春年华,数不尽往事,述不尽情怀,......


▌追忆军旅岁月,寻找青春足迹!—— 潜艇兵战友之家带您:重温潜艇梦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千秋此岸风遥2020-03-17 03:37:04
战友情怀 大海猎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