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聊聊潜艇碰撞那些事(3)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4-13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前文回顾: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聊聊潜艇碰撞那些事(1)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聊聊潜艇碰撞那些事(2)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聊聊潜艇碰撞那些事(3)


不是冤家不聚头 ——

 聊聊潜艇碰撞那些事(4)


文/夕  潮 

码头与锚地碰撞


说起来,这类碰撞也属于水面碰撞范畴,但基本与《国际海上避碰规则》不搭界,通常后果也较轻,故处理起来多是发个内部通报,自己人知道一下即可,外人很少了解这方面的情况。


天下之大,无奇不有。1961年,瑞典一艘潜艇居然被轿车撞了。


码头碰撞


潜艇码头常会并排靠泊多艘潜艇,当内侧潜艇(为便于装载燃料、淡水与补给,出航艇通常停在内侧)出航时,其它潜艇都需解缆离开码头,为出航艇让路,尔后再重新靠回码头,通常被称为“调码头”。在大风天气或台风季节,由于强风与风生流作用,操作不当或车、舵、碰垫配合不到位,潜艇很容易发生撞击,遭遇顺风顺流时尤其如此。潜艇非耐压艇体钢板很薄,很容易因碰撞挤压产生凹陷变形。


此外,发生在码头的碰撞也与码头形式有关。有种苏式潜艇码头为T字形,那一横为码头护堤,一竖为供潜艇停靠的浮码头,有短短的引桥与码头相连,这是与“赫鲁晓夫楼”同期建造的码头。


赫鲁晓夫时代建造的艇员宿舍狭窄简陋,图为J级Б-81号潜艇艇员在宿舍前合影。


1950~1960年代,是赫鲁晓夫当政的时代,为解决房荒,苏联兴建了大批“赫鲁晓夫楼”。北京也建有不少类似的居民楼,称之为“简易楼”。这种居民楼粗劣、简陋、逼仄,但盖起来省工省时省料,且造价低廉、便于大量建造,能解住房“刚需”的燃眉之急。那个年代建造的苏军营房及设施也大都如此,此举属于苏联版的“花小钱办大事”。


彼时苏联海军正以“下饺子”的速度建造潜艇,短短8年(1951~1958)就造了215艘613型(W级)潜艇,但开足马力建造主要集中在1952~1957这6年里(1951年与1958年只各造了1艘)。当然,许多其它型号的潜艇也在“下饺子”。显然,与之配套的码头与艇员宿舍同样也都是“刚需”。



这种码头几乎是比着W级潜艇的长度设计的,实在是太短了,以致后来建造的641型(F级)、641Б型(T级)及651型(J级)潜艇靠上后,艇尾会伸出码头一大截,就像大个子睡小床板,半截小腿都得悬空那种。这种码头靠泊难度比较大,讲究徐徐而入、恰到好处,停车早了艇身不到位带不上缆,停车晚了艇首就顶到码头护堤上了,苏联常规潜艇艇鼻子之所以总是坑坑凹凹的,与此有一定关系。苏联后来为核潜艇建造的浮码头则又长又宽,情况有了很大改观。


苏联二战后早期建造的潜艇码头非常短小,只适合W级潜艇停靠。图中潜艇分别为 W级、F级和J级。 


这种浮码头的优点是对码头岸线的利用率高,能降低造价。道理很简单,潜艇竖着停靠比顺着岸堤靠泊要省地方,军港可停靠较多数量的潜艇,我军北海舰队潜艇基地基本都是这种苏式码头。东海舰队的码头则相当于“T”的那一横,比北海舰队的码头要好靠得多,即便给车给大了冲过头,也不必担心顶在码头上,一个倒车就能拉回来,靠码头还不太老练的新艇长尤其占便宜。


除了浮码头,潜艇基地还有钢筋水泥建造的固定码头。固定码头很坚固,一般用来供大型军舰(如支援舰、补给舰、运输舰及油水船之类)停靠,潜艇装雷码头也是固定码头,有时潜艇也会在此停靠。因潮汐涨落原因,落潮时舷梯会跟滑梯似的非常陡峭,上下艇颇费劲。再则,对带缆要求也比较高,涨潮时停靠缆绳不能系太紧,否则落潮就麻烦了,反之也是一样,艇员都不喜欢靠泊固定码头。2012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参观我军潜艇,不知咋搞的,那艘潜艇被安排停靠在固定码头。也是他点儿背,参观完毕赶上了落潮,舷梯斜度怕是超过了40度。当年老头已经74岁了,只好手脚并用才爬上了码头。


2012年9月,美国国防部长帕内塔参观我军039型潜艇。因落潮时舷梯会非常陡峭,艇员都不喜欢靠泊固定码头。 

--- 未 完 待 续 ---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