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 —— 403号艇极限潜航纪实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6-22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平凡的岗位,不平凡的业绩
文 / 林有来 (时任403艇军医主任)

403艇90昼夜长航已经34年过去了,回首往事让我难以忘怀。90昼夜最大自给力考核试验目的仍记忆犹新。
一是考核机械设备可靠性。二是考验人员的支持力,探索规律。机械设备六部门剂量班有关;考验人员的支持力与医生、厨师如何做好保障密切相关。
1970年海军在三个舰队和海后抽调几十名军医在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秘密培训。当年老师告诉我们,潜艇水下航行90昼夜是人类生存极限。我们也了解到美国核潜艇环球航行84天,靠码头时为减少艇员的耗氧量,每个人都是抬下来的。为此海军医学研究所在1970年1975年做了两次90昼夜模拟试验。1970年参试人员是常规艇艇员,1975年是核潜艇艇员,我艇鱼雷兵张旺,惯导兵赵春田二位参加试验。第一次试验期间我进舱参观了,第二次是试验结束后进舱参观了。两次试验结论是保密的,我不清楚,但是给我们印象试验环境与核潜艇实际情况是有差距的。但是也给张旺、赵春田二位战友造成一定的损伤。
1971年海军23训练基地组织部队秘密看了几部外国电影,《》、《五十六》、《企业号航空母舰》三部电影。前两部讲的是二战时日本军队的事,企业号航空母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是自动化程度很高的现代化航空母舰,那时候取一回路水分析就是机械手操作了。给我最深印象的还是他们的医疗条件和伙食管理,舰员的午饭每人仅两片面包夹着一块奶油,每人一小碗(约300毫升)西红柿鸡蛋汤。外国人的饮食比较简单,美国核潜艇质量应该不差,他们是白色和黑色人种,他们的体质和耐力不应该比黄种人差。为什么水下84天每个都是抬下来的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联想企业号航空母舰午餐,我感觉与海上饮食调节营养保障密切相关。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饮食结构非常复杂,南方人爱吃米饭,北方人爱吃面食,众口难调。当时我已在艇上工作生活十几年了。始终探讨海上生活管理,我曾随常规艇出海一周,随兄弟艇员队出海31昼夜,体验了他们海上伙食管理,并做了详细记录进行分析对比。

403号潜艇官兵胜利归来
1984年403艇试航时,我向军代表彭庆玉同志索要403艇空调方面试验资料,感谢彭代表给我提供相关资料,使我对艇内环境有进一步了解。1985年元旦后回青岛,一边出海训练,一边准备长航。无论出海训练还是靠码期间,我根据舱室温度,多次做蔬菜贮藏试验。有开放式的,有密闭式的。我还向顾汉贤同志要了一瓶除氧剂,用纱布包一定量除氧剂放入装蔬菜的塑料袋中,与没有放除氧剂的蔬菜观察对比,探索蔬菜存放时间,观察无氧环境下蔬菜存放能否延长。无论出海训练或艇靠码头时,在工作、生活舱做了几次试验。通过试验对舱室环境特点及食品、蔬菜的存放做到心中有数。
大约1985年7月,艇首长告诉我,基地首长要求尽快上报长航食品采购计划,并制定125人一百天食菜谱。一天晚饭后,我和厨师班长胡海林,首先讨论这次长航以新鲜食品为主,还是以长航食品为主。90昼夜长航,按惯例出海一周就可以吃长航食品了,而且省事。但海上环境特殊,长期吃长航食品对艇员身体会带来不利影响。因为长航食品为罐装食品,高温后,食物质地变硬,油腻,不好消化。长期服用易造成艇员厌食。比如红烧排骨,罐装肉质硬,水下打开罐头闻到味就不想吃。如果厨师们现做的排骨显然色泽,味道不一样,很受艇员们欢迎的。
如果以新鲜食品为主,有两个难题,一是冰库容积小,满足不了125人一百天食品存放,二是工作量大三名厨师承担不了。按条例编制,潜艇兵在陆勤潜灶,每8-10名艇员配一名炊事人员。海上厨师编制少就是因为出海吃长航食品省事。我曾随兄弟艇出海,上午十点离码头,当天中午三个菜其中就有一个长航食品。海上艇员们显然爱吃新鲜食品,对艇员健康有益。但是厨师辛苦,劳动强度大,三个人要完成12个人的工作量,太不容易了。而且场地狭小,环境恶劣。三舱中层环境最差,噪声全艇最高(内燃机未启动)。与大家呼吸着同样有害气体情况下,他们每天还吸着高浓度的油烟味刺激。三舱中层距堆芯最近,堆前隔壁表面中子通量最高,在三舱通往四防水门边的报警器,每当前进三时就报警。所以三舱中层环境最恶劣,他们每天在三舱中层工作15个小时以上,我们可以想像到他们辛苦和受损伤的程度。

403号潜艇艇长 孙建国

0990任务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任务厨师们早有心理准备。那就是“拼”了。目标确定以后我们制定食谱,分三个阶段。决定前50天全部吃自带的新鲜食品,不动长航食品。艇上冰库只有11.99立方米,而且门在侧面,要想全部装满不是件容易的事。冷藏室也只有19.33立方米,包括通往冰库的人行通道。二是50-70天每天不少于两个新鲜菜。三是70-90天每天不少于1-2个自制新鲜菜。根据当时的市场供应情况,制定了切实可行食菜谱。自晚饭后一直到凌晨3点完成了食菜谱的制定,简单休息后又复抄一遍,交给程文兆副长。这次食品准备孙建国艇长负总责,程文兆副长分管具体抓。艇首长审查食菜谱和食品采购计划后未作任何修改。
由程副长直接将采购计划交给陈瑞智管理员负责采购,厨师班长胡海林配合。当时基地后勤部供应站刚成立,为此次食品加工制作做了大量工作。比如我们装载的猪肉,全部加工成肉片、肉馅。特别是速冻鸡蛋、速冻西红柿给我们带来很大方便。由于供应站刚成立,第一次保障这项重大任务,很重视,很谨慎。在蔬菜采购时有的提前4-5天就买回来了,个别甚至提前一周。如芹菜他们买回来后将叶子、根都去除放在塑料袋中常温放置。程副长要求胡班长去监督。胡班长看到这些情况后说他们也不听,每次去回来都生一肚子气,后来干脆不去了。实际胡班长说是对的,后来有的蔬菜还没装艇就开始变质,在蔬菜中只有菜花保存尚好,其它如芹菜、韭菜、青椒装上艇就开始变质,有的开始腐烂。
此次食品装载数量大,品种多共分四个部分,一是我们制定的计划采购食品加长航食品共106个品种3万2千多公斤;二是装载两个常规艇标准备的应急食品;三是海军医学研究所装载125人5天量的新型长航食品;四是艇首长在我们制定的计划外又补充6项,即每人人参蜂王浆30支,五香鱼片一大包,山楂片3包(每包10小包)方便面15包、苹果10斤、桔子5斤,在出海前发给个人自带。
由于长航食品装载量大,品种多,为了安全有序的装载,在装载前我们根据食品和舱室的特点,制定了食品装载平面图,根据食品的特点分放到各舱。食品装载前召开会议进行分工。由程副长总指挥,调集车辆人员,分批装载。孙湖山医生和我在码头负责分类食品所装的舱室,三位厨师在舱室摆放。因为冰库的八千大佧不稳定,几乎每次出海都有故障,而这次冷冻食品量大,品种多,我们决定食品装载前先将冰库清洁,消毒后先将冰库温度拉到负13度,先装三分之一食品,先吃后装,后吃先装。食品装载后再将温度拉到负13度后再装三分之一,然后将温度拉到负13度,最后装剩下的三分之一食品。这样装载的食品全冻透了。整个冰库形成一个冰坨子一样,效果非常好。出海后八千大佧有一周不稳定,仅冰库门口少量猪肝解冻,整个冰库安然无恙。我们食品虽然存放在各舱室,但是一听罐头都没有丢失。说明我们艇员具有高度的自觉性,没有人随意去拿东西吃。

在这次食品装载中,主食除了大米长航面条外,我们还采购了部分挂面和面粉。装10袋富强粉共450斤,用于改善伙食用。此次食品采购主要在基地后勤供应站,沙子口军供站和青岛市市场三路商场,三家完成的。长航食品,应急食品由后勤部军需科配发。海鲜来自石岛水产。猪肉类来自诸城肉联厂,全部食品两天装载完毕。
出海前制定的食菜谱是前50天不吃长航食品,制定时不容易,实施时更难。出海后首先遇到的问题是新鲜蔬菜采购时间较长,装上艇后有的就开始变质腐烂。这样在蔬菜方面就不能按菜谱做了,只能临时调整。每天检查观察将即将变质蔬菜先吃。这些蔬菜在加工制作中增加了难度。好在三位厨师非常能吃苦。胡班长是名符其实,持有证书的二级厨师,长航前万绪副政委又将他送到上海南京路旁吴宫饭店进修学习,他厨艺精湛,工作很有条理,是很有出海经验的班长。比如中午三菜一汤都是两荤一素。他充分利用烤箱的作用,将鸡、鱼等放烤箱内烤。这样不仅两个小炒锅能周转得开,而且减少工作量,烤置的食物又好吃。他们每天的工作量是繁重的,由于艇内温度的变化和时间的延长,新鲜蔬菜开始腐烂,给他们加工制作又增加了困难。但是他们每餐都认认真真的把好关口,从不敷衍,每个菜都做到干净爽口。每天早晨4点起床,中午仅休息一个小时左右,有时为了改善伙食,中午都不能休息,一直忙到晚上7点以后,他们每天干活都穿着亚麻背心、全身湿透在加工制作中,有时突然缺少一物品,来不及换衣服,只能穿着背心进冰库。厨房温度在40~50度突然到零下十几度的冰库取东西,一般人受不了,对他们来说这是常事。每天都在紧张、繁重的工作中工作15个小时以上。从未出现一次夹生饭,没有一次延迟开饭。尽管在12月19日-21日三天艇在水面航行,又遇大风,艇摇摆近30度,绝大部分艇员都晕船了,艇员们晕船有的岗位可以靠一靠,甚至可以趴一下。他们三位也晕船,但是他们非常认真的坚持做好每一餐饭,做好每一个菜,从未延迟开饭。12月19日上午由于艇摇摆度太大,做好的菜厨房不好摆放。班长叫姜建涛将刚做好的一大盆菜端到二舱会议室桌子上放置。由于风浪太大,小姜将一大盆菜放到桌子上刚转身,一盆菜掀翻在地。我从后面巡诊回来看小姜一个人在清扫,小姜回厨房后将情况汇报后,胡班长安慰小姜说没事,抓紧时间重做,确保中午三菜一汤。
以往出海开饭时都是各舱将饭菜打回去分餐,为了督促艇员们多吃饭,这次长航孙艇长要求厨房每餐将饭菜分装到125份饭盒中,这样又增加了厨师们的工作量,90昼夜271餐饭,仅这一项他们就为战友们分装饭菜3万多份。
这次长航伙食管理,基本是按制定的食谱执行的,有了计划心中就不乱,食菜谱就贴在厨房柜门上,一目了然。偶尔也有个别调整的。主要是蔬菜的存放时间有关,每天晚上7点以后忙完了,胡班长去医务室,一起讨论一天的工作和第二天的工作,已形成惯例。
出海第37天时,莫工找我说,这次长航他带来125人5天量的新型长航食品,原计划长航后期试验。现在看来艇不一定能出90昼夜,想提前试验。我和胡班长商量第二天就试。即出海38天开始试验新长航食品。此食品全部为软包装,大米饭也有,由于大米饭中加油了,可能是猪大油,不好吃。艇员们不接受,中午第一餐饭就抗议,会议室就餐的艇员就找我提意见,说食品不好吃,不要吃了。我给大家耐心解释仅试验5天希望大家坚持配合。不好吃,究竟怎么不好,希望你们提出改进意见。第三天午餐时,有位战友在会议室就餐时(忘记他名字了)突然在米饭中吃到一只死苍蝇。大家看后有的恶心不吃饭了,没办法我和莫工商量后停止试验,继续由厨师们做新鲜饭菜。
原计划前50天不动长航食品,试验两天半长航食品算不算在其中,出海40天了,厨师们三个人要承担12个人的工作量,每天工作15、6个小时,而且一分钟不停的工作,太累了,如果吃长航食品,至少在菜的加工制作中减轻不少工作量。经与胡班长讨论,决定延续三天,也就是出海53天时仍不动长航食品。一直到54天仍没有吃长航食品,我问班长怎么回事?他说超计划一天,第55开始吃长航食品。第56天又吃了一天新鲜食品,我问班长他说超计划两天。这样在90昼夜长航中,前52天全部食用自带,自制的食品。三位厨师用他们的智慧、汗水、精力和体力创造了一个奇迹。此后至70天每天两个自制的新鲜菜。70-90天每天保证1-2个新鲜菜。出海80天时过春节。春节期间按艇首长的要求连续三天改善伙食,厨师们明白实际就是少吃到不吃长航食品,多吃自制的新鲜食品,也就是从2月9日-11日三天多吃自制的新鲜食品。

艇员在用餐

这次长航带了10袋面粉共450斤,主要用于改善伙食。中午都是大米饭,主要是晚饭变花样。从第二周开始吃了一次疙瘩汤,艇员们不是太喜欢。从第三周开始做油酥火烧和烤蛋饼,每周一次,共十多次,还包了一次饺子。胡班长说大米、面条都可以剩,面粉一两也不允许剩,必须吃完。无论做火烧还是烤蛋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比如做火烧,125人每人吃两个就要250个,海上吃饭不可能限量,平均每人两个显然不够。晚饭也不可能仅吃火烧还要炒三个菜,煮稀饭,他们仅仅三双手,没有办法,只要改善伙食他们就不能午休,午饭后收拾完卫生接着干。
无论火烧还是蛋饼每次要烤几十盘,烤箱温度约200度,打开的瞬间给人以窒息感。那种环境真的不好忍受。每次都姜建涛烤,那年他才20岁,十分的辛苦。干松祥也仅22岁平时不多言不多语,但脑子非常灵活,干活非常利索,在胡班长的带领下,他们勇于拼搏从不退缩,迎难而上。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从不间断,90昼夜他们是在拼命。为了战友们吃好、喝好,将自己生命置之度外,从他们身上看到什么叫铮铮铁骨。90昼夜航行,在没有任何补给情况下,前52天全部吃新鲜食品,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在当时就是水面舰队在没有补给的情况下也做不到,常规潜艇更做不到,他们做到了。如果没有坚强毅力,没有智慧,没有对战友的深厚感情,没有吃苦耐劳,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奉献精神,是完不成这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的。
90昼夜,没有出现食物中毒,没有出现一例肠道传染病人,没有出现一例维生素缺乏病人,也没有出现一例便秘的病人。携带的食品是充足的,完全能满足125人110天食用。90昼夜长航食品在孙艇长、程副长指导下,食品保障是圆满的,成功的。没有留下任何遗憾,为保障125人的健康与安全做出了卓越贡献。
长航后期,艇员们普遍食欲减退,有时125人一餐25斤大米也吃不完,也就是平均每人一餐二两也吃不完。有多位艇员诉述上腹部疼痛不适。大多数战友同意我的建议靠码头后做一个胃镜检查。返航后体检时大部分战友又不敢做胃镜了。其实401医院消化科濮主任胃镜下的非常好。我的感受仅通过食道入口时瞬间有点不适,最后仅9人做了胃镜检查。但检查的结论令我震惊。所有检查者胃镜提示:
1、胃粘膜广泛充血水肿,伴有多个出血点。
2、多发性溃疡(溃疡面1-2CM不等)。
我们以梁涛部门长为例,将他的胃镜检查结论提供给大家。他出海时24岁,返航时25岁,名符其实的小伙子,身体微胖,一级部署在一舱,二级部署当更时在二舱,环境是最好的地方。他的胃镜检查提示:胃粘膜广泛充血水肿,伴有多个出血点,多发性溃疡(溃疡面2CM±)。按老百姓土话讲就是胃开始烂了。根据胃镜检查后的结论,我可以肯定地说,每个人的胃都不好。尤其二舱下层和三舱以后的战友可能有些人的溃疡面更大、更多、出血点也更多。因为生活工作在高温、高湿、高噪音环境易产生应激性溃疡。如果溃疡面继续扩大侵蚀血管,可能会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向深层次侵蚀可能出现胃穿孔的可能。
假如我们出海一周或十天后开始吃长航食品,或者20天后全部吃长航食品,后果不敢想。因为长航食品质地硬,油腻,不易消化,如果长期服用对胃粘膜有刺激的。胃粘膜充血水会出现更早,溃疡面也会出现更早更大更深。出现胃穿孔的可能性不能排除。上消化道出血肯定有。有多少因病而倒下?
我们三位厨师每天头顶震耳欲聋的循环风机噪声,闻着浓浓的油烟味,忍受着两个烤箱,两个炒锅,四个煮锅同时散发的高温,厨房温度在40~50度,全身湿透,在那狭小的空间里有条不紊的工作,他们从无怨言,坚守岗位,只有一个信念,全心全意为战友们服务,做好每一顿饭,三位厨师在我心中是真正的英雄。他们真正是在平凡的岗位做出不平凡的业绩。没有他们的奉献,后果很难想象。90昼夜有多少人能坚持下来。有多少人会倒在途中?有人会不信,让我们再回忆一下,美国人水下航行84天,靠码头时每个人都是抬下来的。我们都是走下来的。是我们艇的质量比美国艇的质量好?还是黄种人比白、黑色人种体质好?都不是,是我们伙食管理调节好起到关键作用。

403艇6名艇部干部出航前在港口合影。
前排左起:常保林(政委)、孙建国(艇长)、刘毅(见习艇长);
后排左起:李敏信(副政委)、程文兆(副艇长)、蒋松才(副艇长)。
其实403艇机械设备根本不具备90昼夜长航条件。正是因为有优秀的指挥员和优秀的官兵,他们思路清晰、技术熟练。长航期间大部分时间在抢修机械中度过的。令我敬佩的是他们没有修复不了的机械,没有排除不了的故障。在90昼夜航行中,仅2月9日上午(大年初一)二级部署,其他时间白天全部是一级部署。无论一级部署还是二级部署,都是战斗部署,艇员们90昼夜每天24小时都是在战斗部署中度过的。他们非常劳累。如果饮食调节不好,不仅仅是胃的问题,而是全身器官的问题。海上已有昏倒在战位的不止一个人,回到陆地后2-3天内仍有不明原因晕倒的,借战友们常说的一句话“能活着回来不容易了”。
这次长航又逢两个节日,即元旦和春节都是在海底过的。元旦期间才出海40天,每天吃新鲜食品,也没专门加菜,只是提高一下菜的质量就行了。春节就不一样了,2月8日大年三十,2月2日程副长召集厨师、医生开会研究春节改善伙食一事。程副长说:艇领导研究决定春节期间一是要改善伙食,二是大年三十晚上要包饺子。他说这是艇领导意见,不是海上指挥组意见。伙食怎么改善他没做具体要求。改善伙食不难,就是累一些,海上包饺子是第一次,关键是包什么馅的饺子,我说让我们考虑考虑。
北方人逢年过节吃饺子,无论猪肉、牛肉都要新鲜肉,冰库实际还有猪肉五百多斤,五香牛肉一百多斤,新鲜大虾仁一百斤左右。当时供应站从山东诸城肉联厂进的猪肉,拉回来解冻后加工成肉片、肉馅再冷冻的。供应站冰库零下24度,装艇后冰库温度零下13度。而且装艇已三个月了,肉质不算新鲜,炒菜可以,包饺子我们不敢下这个决心。虾仁同样不敢用,怕食物中毒,一是肉、虾仁质量不敢保证;二是艇员们平时在陆地包饺子大小不均;三是下饺子需要大锅大火。海上炒锅太小,煮锅呈桶状,饺子下到锅里沉入锅底也没法铲。关键是煮锅火温平和,无法加高温。与胡班长研究吃素饺子,将鸡蛋炒熟,再将罐装海米和罐装绿豆粉丝开水烫后剁碎掺在一起加上调料,这样饺子包好下锅煮,只要饺子皮煮熟了就可以吃,味道好,而且安全。2月8日下午4点以后,在战友们共同努力下,顺利包好饺子。海上在核潜艇内,大年三十晚上能吃上自己包的饺子,确实不容易,大家心情也非常好。90昼夜长航食品保障是科学的、顺利的、成功的,没有任何遗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长航已经30多年了,已经成为历史。我们能亲身参加这项重大国防任务感到光荣,在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感到自豪。我们三位厨师,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战士,但是他们非常优秀,尽职尽责,拼尽全力为大家服务。三个人伺奉125人一天三餐,而且前52天全部吃自制的新鲜食品(有记录)。他们创造了一个奇迹,真的不容易。为保障艇员们有一个健康体质,做出了卓越贡献。他们是铮铮铁骨的钢铁战士。在他们身上充满着浩然正气,他们有勇气、有智慧、有能力战胜任何困难,出色完成上级交给他们的任务。他们是真正的英雄,我能有这样的战友感到骄傲、自豪,我相信他们的事迹一定能载入历册。
   2020年6月19日
--- END ---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

莫妮卡vaeuio02020-06-22 13:59:23

忆往事,百感交集!这次长航我试验我也参加了,回来时瘦了快二十斤。三十四年前的事了,如今己成为老头了,什么也没有。赞 12

永恒的有限深2020-06-22 08:38:36

真心不容易 为祖国的水下钢铁长城和钛合金战士点赞 都是熟悉的战位,熟悉的人和事 耳闻目染,我们传承着09精神。 星辰大海 我们砥砺前行赞 12

day街霸张三2020-06-22 12:12:05

我有很多战友在核潜艇部队服役,他们是我国第一代核潜艇老兵。我的老乡加战友炳祥同志,就是其中的一员。听他娓娓道来,都是身临其境的真实诉说,其中所经厉的艰险和困难,只有同为潜艇兵的战友,才能引起深沉的共鸣。向核潜部队的战友们致敬。赞 7

黎妍莫仗2020-06-22 09:47:09

林医生几十年来一直为参加长航的战友积累资料,对战友的身体状况常挂于胸。此篇读来感人,向长航的英雄致敬!补充一点,403长航前,海医所陆上模拟试验除林医生说的两次90天外,还有71年1月12日至5月12日的120天一次,共三次!赞 7

冬天分两半兴2020-06-22 13:43:02

向执行长航90天的战友致敬!你们是潜艇上的勇士和英雄。为潜艇发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刘毅是我艇走出去的一位年轻有为的战友,在此向他致敬。赞 5

断苦苦别2020-06-22 09:47:07

我们是弟一代核潜艇老兵[玫瑰]为长航90天的战友点赞[强][玫瑰][啤酒][握手]你们心苦了[玫瑰]祖国人民永远记住你们赞 5

windy10月女子2020-06-22 09:36:27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 只是有人负重前行[西瓜][西瓜]赞 5

大大我的大学2020-06-22 09:28:52

[强][强][强]赞 5

格格不入岸2020-06-22 18:37:02

拜读了,感觉特别亲切。全艇是个整体,每一个部门都很重要。六部门工作不是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它保障了0990任务的顺利完成,保障了每一位官兵的战斗力。事迹感人,应该载入史册[强][强]403艇动力班王清赞 4

喂微薇呀无悔2020-06-22 13:51:56

九十天每天工作15小时,就算有帮厨也是难以想象的工作量赞 4

大汉一品布衣2020-06-22 13:25:49

向长航的战友们致敬,为我们的海军娇傲。赞 4

罩几十妈2020-06-23 16:15:59

这种苦,只有内心知道![拥抱][拥抱]赞 2

sky我是邋遢姐2020-06-22 18:30:27

向老前辈致敬!赞 2

芥烟介酒2020-06-23 23:10:33

就这样的工作量 还要有时间给领导做小灶赞 1

我系神经病偿2020-06-23 15:16:46

40多年前我也经历了一个月的远航,此情此景历历在目,愿战友们安康快乐!赞 1

周芳宇枫2020-07-10 22:28:38

真的太辛苦了,403回来停靠在402码头,舱盘打开后,每出来一位艇员,老是两的潜水员架着送到码头上的大客车,他们脸色都是仓白色,真的心痛,因为见不到阳光,和新鲜空气,最主要的是每天都面对着核福谢,

烟奴小2020-06-26 11:55:04

向前辈致敬!

萌比浸2020-06-24 22:37:30

向前辈们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