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潮( 文 / 彭化义 )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6-26

以下文章来源于京都闻道阁 ,作者JSWDG

京都闻道阁

探寻认知前沿,记录奇闻轶事,关注实地探秘,窥究古籍遗存,品读人间真味,幻文异卷易趣。

听 潮
文 / 彭化义

哗……哗,哗……哗,海潮拍打着礁石,响声一阵高过一阵。这声音自从传入我的双耳,就再没有从我的听觉里消逝过,它是那样激越,又是那样缠绵。

我喜欢潮声。我听惯了潮声。然而,在我的记忆里难以忘怀的,是那些不眠之夜的潮声。 

 ≋ 初识潮声 
1977年10月下旬的某夜,深秋的海风将我们一行数百名刚刚毕业的潜艇专业兵从潜校送到了某海滨城市。我忍着一路晕船的难受背起行李,顶着呼呼的夜风站在码头上,听从军务人员的发落,分配完单位,便随着人流登上了解放牌大卡车。卡车在夜色中行驶,先是穿过市区,再是驶入大山,接着是驰骋在沿海公路上,不久又钻进黑乎乎的山洞。我们这些车上的新兵都迷糊了:这到底要把我们拉到哪里去?
谢天谢地,总算到了目的地,卡车停在一个深深伸入大海的窄长半岛上。等被各艇领导领到艇舍吃过饭,已是深夜2点了。
别的战友都睡了,而我躺在床上却无困意。
哗……哗……哗……这声音越听越响,越听越近,仿佛就要钻进这被窝似的。
睡不着,起来问值更的老兵,这是什么声音?老兵说:“这是大海的潮汐声,时间长了会听习惯的。”见我不困,他便与我聊起了海潮。“这里的潮声特别响是吧?有来头呢!”老兵说。
“有什么来头?你知道吧,1894年11月18日,日军侵华头子大山岩带领的侵略军大举进犯中国,清朝守军却不战而逃,致使敌人占据了这座滨城。22日,日军血洗全城,咱中国老百姓可遭了血殃,方圆近百里全被日本人杀光、烧光了,鲜血染红了军港,染红了外边的海湾。当老人说,成千上万冤死的人阴魂不散,他们飘在海里叫喊,于是,这里的潮声就比其他地方的潮声更响、势头更猛潮头进退时间拉得更长。”
听了老兵的话,我更睡不着了。在我的心目中,这潮声是悲壮的、威严的、雄伟的,同时又是令人听之多少有点毛骨悚然的。
 ≋ 夜半录音 
1981年初春的一天傍晚,领导突然宣布了上级的命令:我由战士提升为行政23级干部。消息来得突然,战友们向我道贺。为了留下一个别致的纪念,我决定今夜值更,也算是举行个告别飘带岁月的“仪式”。
是夜12点,我准时接更。一个小时过后,我突然听到码头边有声响,立即警觉起来,随之握紧腰中的手枪,喝道:“什么人?口令!”
对方转过脸,顺着月光我认出了他是同班我友发子,也是我的同年兵。
“发子,深更半夜咋不睡,跑到这里干什么?”
发子蹲在码头边不动活,手里抱着个四方形的黑盒子,看样子像是收音机。
“好家伙,你身为老兵,竟带头违反纪律听收音机?”
我有些生气。谁知发子“呼”地站了起来,说:“你胡说,谁听收音机啦?”
说着把“收音机”塞到我手里。
我仔细一看,是台小型录音机,打开ー听,里面放出的是“哗……哗,哗……哗”的海潮声。
发子见我纳闷,说:“我给你说吧,我快走了。今天领导找谈话,让我今年退伍。我舍不得这里,但又不能不走。我们家乡是黄土平原,看不到海,更听不到潮声,我听潮听惯了,不听就睡不着。为了永远保持水兵的生活习惯,我录了海潮的声音……”
发子说着,眼里闪出了泪光,月光下看得很清楚。
三天后,发子走了。临走时,他送给我一盒磁带:“这是复制的潮声和那晚咱俩说话的声音,留个纪念吧!”
我打开录音机,用“呼……哗……哗”的潮声为发子送了行。 
   海潮新曲  
送走发子的10年后的一天,我作为高级机关的工作人员,回到那生活战斗过的老部队调研。宣传科的同志把我安排在军港山头上的招待所住宿。到达的当天夜里,我兴致很好,急于想重新体味一下久违了的海潮的声音,好好静下心来重温潮梦。终于,当军港打盹的时分,潮声姗姍而来。哗……哗,哗……哗,潮头仍然拍打着海岸,响声依然那样悦耳。但与10年前不同的是,这潮声里似乎夹杂着附近夜市的叫卖声和战艇夜间出航的鸣笛声。
“这地方可不比从前啦,老百姓不但打渔,还做买卖;摆小排,可赚钱啦。还记得咱们常去散步盐池子吧?如今盐池不在了,变为滩涂,成了远近闻名的集贸市场,夜间也很热闹。”陪同的宣传干事小张说。
小张比我晚几年来到这里,我们一同在报道组干过。
“夜训还很紧吗?”我指着港湾里移动着的航行灯问。
说起夜训,小张的兴趣似乎特别大了起来:“夜训搞了好几年了,你走了以后成绩一年胜过一年,弄得我连训练报道都不知怎么写了。哦对了,还记得当年的小个艇长吗?他如今是支队长啦,今晚就是他带艇出海。”
小个艇长?我怎么会不记得呢?是他把我们领进艇上,是他领我们第一次出海,是他给我们讲述这里海潮的规律……他是我的艇长啊!
我们登上山头的最高点,眺望整个军港,只见渔火点点,如同映在海里的灿烂群星;一盏航行灯在汽笛中往港外驶去,留下机器的轰鸣和海水的搅动声。
汽笛声声,潮汐声声,马达声声……
望看眼前的情景,听着耳旁的声音,10多年前的事又一件件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我似乎更明白了我为什么总是对海潮那么痴情,因为这潮声里不仅有我的汗与泪、有我的回忆与憧憬、有我的惆怅与思念,还有我“职业生命”的命根子……
于1987年9月

☆ 作者简介:彭化义,系人民海军报社主任编辑、《水兵记者》执行主编。


--- END ---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

彬寶灬灶2020-06-26 22:09:49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海浪把战舰轻轻的摇,浮码头值更的水兵,海风吹起了黑飘带,轻轻的划过了脸旁,聆听着此起彼伏的拍打着浮码头和军舰的海浪的声音,仿佛在用水兵和大海都能听的懂的声音在进行心的交流。水兵爱大海这是多么宁静的军港之夜啊。赞 4

咯经济滩2020-06-26 21:41:43

专业人就是不同凡响,把司空见惯的海潮声写出了灵性。水兵爱大海,更爱听潮声。就连即将退伍的老兵还要录一段海潮的声音留作纪念,更使文章的情感得到升华。写出了水兵的心声。为你点赞'!赞 4

妤仔0v02020-06-27 08:15:18

彭华义,是鄄城县的么,七六年去的潜校从鄄城赞 2

左璨妮喜2020-06-26 21:49:37

写的太棒了,仿佛就是写我自己,这也是我的经历!赞 2

滚来滚去在2020-06-27 13:29:42

潮起潮落,涛声依旧,回忆当年,心潮澎湃,大海战舰,水兵大海,仿佛眼前,终生难忘。赞 1

小手菜菜萎2020-06-27 07:40:22

又见作者的作品了,以前总在海军报上见到你的名字,今天读此文,很有可能和我以前是一个潜艇部队哟[微笑][微笑][微笑]赞 1

鞭轰儿sky2020-06-30 22:24:03

彭干事好,我是原旅顺基地政治部组织处李继三118853110121很希望能联系上您!

老是烦人讽2020-06-27 20:08:15

情真意切!犹如山后的海潮声又翻过山冈钻入被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