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他们》 —— 试验全过程之二:还原当年的试验( 试验评价&专家说试验)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7-10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杨 军  杨长松  ◎著
试验全过程之二、还原当年的试验
试验评价 & 专家说试验*

在模拟舱内对锻炼员进行各种体能指标测试(海医所资料照片)

在模拟条件下,人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发生变化,其中比较明显的是听力下降,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视、听觉分辨能力降低,脑血流量减少,负荷后脉率和血压的恢复时间延长,尿中17—轻皮质类固醇排出量增高,尿中某些水溶性维生素和机体免疫功能(白细胞吞噬指数)等都有下降。这些都是实验中测定的指数,而参加实验的M名锻炼员普遍反映还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失眠、头痛、便秘、疲乏、记忆力下降等不适。其中有1名锻炼员马绍臣进舱2个多月后因转氨酶升高,经科研人员反复讨论后决定让其退出试验。

模拟舱外保障此次实验的近50名科研医务人员(含警卫人

员)。轮流24小时值班,不间断测试人体生理指标数据,全方位医务保障、生活保障。每个锻炼员的细微变化,均在他们的观察

掌握之中。10天、20天、60天......80天、100天、120天,模

拟舱内的14人(含带队干部1人),凭着坚定信念、坚强意志、顽强坚持,克服了高温、高噪声等常人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历了人体最大耐受力的考验,圆满地完成了试验任务。为我海军核潜艇设计建造部门确定核潜艇最大自持力、为以后核潜艇实际海上自持力试验,提供了完整宝贵的人体耐受力科学数据和各种资料。


试验评价——————————

潜艇艇员的耐受力是潜艇在潜航时保持旺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高温、高噪声环境下,模拟密闭舱内120天的生活、工作过程,锻炼员的总体健康状况是良好的,各项生理功能的变化除听力下降较显著外,其他生理功能指标基本上都在正常范围内波动,而目.出舱后经过20…30天的恢复期身体各项生理指标基本可恢复到正常范围。

按照试验前719所提出的在指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对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测试,人体的耐受力能否满足在密闭空间生活工作120天的要求。通过实验证明,在核潜艇设计部门提供试验参数的模拟条件下,艇员可保持较好的耐受力,可以基本满足在密闭空间生活工作120天的这一要求。试验结果的所有数据,可以作为核潜艇设计、建造部门设计未来核潜艇实际海上最大自持力的一项重要依据。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模拟条件与核潜艇的整体实情有很大差别,模拟舱内没有核潜艇实际出海执行战斗任务时的那种精神紧张,没有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没有艇体摇晃引起的晕船等等,而且这些因素对艇员的耐受力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这次对耐受力模拟实验的评价只能是针对模拟实验条件而言,未来在核潜艇实际海上最大自持力试验时,必须充分考虑上述的这些因素。


专家说试验————————

海医所当年参与试验的科研保障人员近30名,直接承担课题研究任务的有19人,当年参与试验的所长、主任和计划科长如今都已经去世了,目前能找到的只有4名专家,很遗憾的是当年所里指定的干部蒋扬寿同志从头至尾和14名战士一起在模拟舱里接受了 120天耐受力试验,而且担任队长,后来转业到湖南衡阳,我们没能找到他,如能找到他,也许他能够冋忆出一些模拟舱内参试人员的更多情况。蒋扬寿如果健在,也应该是80多岁的老人了。应我们俩的要求,海医所联系到了4名当年参与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科研人员,这4位专家教授分别为:胡正元、柯文棋、章恒笃、刘广青。其中胡正元教授是当年参与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科研组的负责人,而且当年是他到青岛把14位参试战士接到上海的,4中他的年龄最大,今年86岁,刘广青教授是当年专门研究潜艇远航食品的营养专家。参试人员在模拟舱内吃的食品就是刘教授负责研制并由上海益民食品厂提供的。4位老专家都年事已高,为了安全起见,所里谷助理提前一天专门到4位专家教授家里去看望,并把我们要见他们的意图说了。4位专家也都提前作了一些准备。416日上午,在海医所谷爱梅、任小孟、黄建松3位同志的具体组织下,我们俩与当年参与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4名专家见了面。

我们俩首先向4位老专家表示了敬意,同时希望他们能回忆一下当年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相关情况。胡正元教授作为当时实验科研组的组长,他首先发言。

胡正元教授1966年前后,全国性的会议在北京召幵,一共研究5型舰艇的自给力问题,包括09核潜艇,海军、海后很重视,首长要求我们革命加拼命,拼命加革命,全力开展工作。围绕核潜艇的自给力问题,计划尽快在陆上开展模拟实验。当时我们所里还没有建起潜艇模拟舱,上海植物研究所建有人工气候舱,经协调借用并进行改造,120天模拟实验的舱室环境、居住条件由719所提出,基本上是除有害气体和核辐射外,其他全模拟,工作舱温度35° ,噪音105分贝,休息舱25°噪音75分贝。我们所里30个同志参与(含警卫人员)。我们24小时值班,基本什么都干,医务保证、检测数据、送饭、洗衣服。工作舱设9个岗位,锻炼员值更时主要工作是练习收发报,检修仪表等,值更时有时也拉战斗警报。模拟舱内锻炼员生活用水是严格控制的,每天的饮用水平均约5.5升;早洗漱2.5升;两次值更结束擦洗各4升;体育锻炼结束后擦洗1.5升;每隔5天洗澡更衣一次,用水15 w 25升左右;洗衣一次10升左右。原则上是除饮用水不限制外,其他用水按潜艇用水标准执行。在值更时,还安排了政治学习、娱乐活动、收听新闻,(新闻从收音机里录下了再播放)、党团活动、舱内广播大家写的稿子,互相鼓励。大多数锻炼员一开始食欲都很好,体重有所增加,30天以后睡眠质量幵始下降,出现失眠、腰腿疼、皮肤病,心血管有变化、内分泌紊乱等情况。其中有一位同志转氨酶升高,为了怕传染给其他同志,经研究决定中断试验,提前出舱。锻炼员提前出舱后送到上海中山医院住院治疗2周转氨酶基本恢复正常,在模拟舱内,锻炼员吃的全部是远航食品,大、小便都冋收。半个月左右发现尿里缺少维生素,在服用复合维生素后解决了,出舱后2030天身体状况基本恢复。实验结束后,我对影响耐受力的几个主要因素作了一些分析。

1.锻炼员的精神状态是影响耐受力的决定因素在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过程中,我们最强调的是锻炼员的精神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正是突出政治的年代,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指南,政治思想、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的因素对锻炼员的耐受力起决定作用。从进舱前的政治动员,宣誓仪式到进舱后坚持天天政治学习,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始终保持了参试人员处在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正如有的锻炼员所说的那样:“每当我们政治热情高,革命干劲大时,舱内温度再高,噪声再大,我们也并不感到有什么影响。相反,当我们情绪低落,精神状态不好时,即使温度不高,噪声不大,也感到受不了。实践证明,只要坚持思想领先,锻炼员尽管身处恶劣环境,也同样能维持好的耐受力。当年做思想工作方法、手段都比较单一,不像现在有心理医生,可以心理干预。实际上当年试验中锻炼员反映出的许多现象是心理现象,通过心理治疗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2. 强噪声给锻炼员耐受力带来很大影响。在规定强度和时间内高噪声的影响下,锻炼员的听力有中等程度的下降,但还不至于妨碍岗位工作的完成。而且出舱1个月的恢复大多数锻炼员基本可康复。但不能低估高噪声对锻炼员带来的听觉和其他生理功能的影响,锻炼员在模拟舱内头60天内,对高噪声特别厌恶,产生崩溃感,个别锻炼员感到头痛、耳鸣,甚至有“头重脚轻”的难受感等等,这些都对耐受力产生影响,特别是对潜艇上声纳、报务等与听力有关的艇员,高噪声对这些艇员的耐受力影响会更大。因此不能单方面判定高噪声对艇员耐受力的影响,而要全面地有区别地看待高噪声对艇员耐受力带来的影响。

3. 高温也是影响锻炼员耐受力的重要因素。模拟舱内的环境

温度是35,锻炼员在这个高温环境中长时间工作,体能大量消耗,代谢功能产生很大变化,严重影响了耐受力。另外工作舱与生活舱的温差较大(10),锻炼员从工作舱转入生活舱一时不适应,也容易诱发关节酸痛等病症。

4.睡眠与锻炼员的耐受力有密切关系。锻炼员在模拟舱内的睡眠产生的问题较多,作息制度虽然保证了每天有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但睡眠质量较差,锻炼员普遍反映有失眠、睡得不舒服、浅睡眠等现象。在120天实验过程中,一些生理指标变化不规律都与睡眠不好有密切关系。各锻炼组在第一次(第21天)更换作息制度后由于不适应,睡不好觉,多项生理指标变化明显。以后每次更换作息制度后的最初几天,这一现象继续存在。因此,未来核潜艇实际在海上长时间逗留时必须考虑改善居住条件,尽可能地扩大艇员的活动范围,科学制定作息时间,在淡水储量允许的条件下,增加淡水供应,缩短沐浴和更衣周期,合理安排各项活动以及做好各项保健工作,确保艇员有良好休息与睡眠时间,这无疑都是提高艇员耐受力的有效措施。

章恒笃教授:模拟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实验为什么搞120昼夜?这个问题719所肯定是经过了方方面面论证后提出来的,美国核潜艇设计的最大自给力为90昼夜,后来在海上搞了个84昼夜,没有超过90天。我们的核潜艇设计最大自给力多少天?肯定不能少于90天,未来海上搞90天,陆上模拟试验就得超

过90天,超过90天多少?这个需要讨论、论证,最后确定搞120天,这就充分留有了余地。因为模拟毕竟与海上实际试验有很大区别,理论上讲,人只要有吃有喝,能睡觉,就应该能长期生存。但在一个密闭的高温、高湿、高噪声的恶劣环境中,虽然有吃有喝能睡觉,人体的耐受力还能不能坚持120天?没有把握。所以我们在实验中特别的小心谨慎,取得的每一个人体生理指数都很有价值。在胡教授说的基础上,补充2点:

一是适当的体育锻炼对锻炼员増强体质有较大作用。在模拟舱空间比较小的条件下,组织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起到增强锻炼员体质的作用。此次在实验中,我们把锻炼员分成了锻炼和非锻炼两个组,在前70天里,锻炼组的体质变化明显优于非锻炼组,在后阶段,非锻炼组也参加体育锻炼后,脉率和血压的恢复时间有所缩短,体质增强也较明显。实验结果表明,锻炼与不锻炼大不一样,记得有个7号锻炼员说过这样的话:“参加锻炼后,体重下降,体力增强,不锻炼时吃饭不香,睡觉不好浑身没劲,总觉得难受,参加锻炼后这些症状明显得到了改善”。

二是不能忽视紫外线的作用锻炼员长期在密闭的模拟舱内生活,缺少自然光的照射,对他们的免疫功能有影响,因此必须每天定时进行人工紫外线照射,能有效增强人体免疫功能,避免了疲劳累积的发展。未来核潜艇长期出海在海上,紫外线照射不能缺少。

最后我要说的是,最让人感动的还是14名年轻的参试战士,他们无论是在前期的准备阶段,还是进舱后的实验阶段及出舱后的恢复阶段,都表现出了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他们服从指挥,听从安排,积极配合,面对进舱30天和最后2个月期间普遍失眠,腰腿疼、头痛,个别同志出现阴囊皮炎、皮肤病、咽喉炎等病痛和各种困难,不屈服、不退缩,相互鼓励,团结一致,意志坚强,圆满地完成了 120天实验任务。所有参试人员都为试验倾注了大量心血。

柯文棋教授:我作为科研人员从头到尾参加了 1969年11月底开始进行的《qt常见22种有害气体90天容许浓度的研究》试验。包括120天这个试验项目的完成,都不是我们海医所一家完成的,应该是由海医所、719所、上海植物研究所、中科院上海生理科学研究院、上海体育学院和上海益民食品厂共同完成

的。那个时候,只要提到“09”工程,全国一路绿灯,涉及哪个单位都是不讲条件,不价钱,全力以赴去做好。20世纪70年代,我们海医所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潜艇模拟舱,所以模拟试验放在上海植物研究所进行,上海植物研究所建有人工气候舱,我们利用人工气候舱进行必要的改造,改造成了核潜艇模拟舱,使之满足120天大实验的要求,当时时间紧,如果这项工作不能按时完成,大实验就无法进行,上海植物研究所为此作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按期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模拟舱的改造任务。中科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对参试人员入舱前的脑电图、脑血流图、听觉、视觉等多项生理指标按预先规定进行检査、采集、分析,入舱后又不间断地进行测试对比分析,取得了大量的宝贵数据。上海体育学院派出老师根据锻炼员长期在模拟舱狭小空间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锻炼员体育锻炼。还有上海益民食品厂的科研人员,为确保参试人员营养需求,不断调整潜艇远航食品的种类与口味,使远航中食品更加符合锻炼员的需求。还有719所派出的科研人员到现场,及时协调解决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可以说,各参试单位发扬了核潜艇大协作精神,遇到问题及时协商解决,不推诿,不扯皮,踏踏实实地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工作,使得这一试验任务顺利完成,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刘广青教授:上海益民食品厂负责提供整套的潜艇远航食品,719所对核潜艇的远航食品非常重视,在以前90天试验的基础上,120天模拟试验时又作了改进。在120天模拟试验中,我们对锻炼员的膳食进行了全面的调査,凡锻炼员吃进去的东西全部〇过秤,剩下的也过枰,消化、吸收的全都化验。每个锻炼员吃进去多少?排出多少?吸收多少都有详细记录。每位锻炼员的大小便全部收集化验,这都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有了这些数据,为我们后来核潜艇远航食品的硏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我们研究的核潜艇远航食品,在经过了 120天模拟实验中锻炼员的食用后表明:营养是够的,基本满足核潜艇远航需求。在实验中,我们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锻炼员进入模拟舱17天以后,其体内的维生素BlB2、B6、烟酸、抗坏血酸等开始出现明显不足,这一问题用调整食物的办法已难以解决,只能采取让锻炼员每天服用复合维生素丸,才使得他们体内各种维生素达到正常水平。未来核潜艇实际出海过程中,艇员疲劳、晕船等因素增加,使其食欲与消化功能进一步减退,这就需要我们研制的食品营养更加丰富,品种口味更多些。到了今天,核潜艇的远航食品经过了几+年的改进发展,已经非常完善了,成系列化了。

离开海医所,我们感到有两点遗憾,第一点遗憾是年轻的14位参试战友,参加完120天模拟实验出舱恢复1个多月后全部回到了原来的潜艇上继续服役。海医所在他们出模拟舱恢复1个多月后的人体生理各项指标的测试结论都是基本恢复正常或在正常范围内,此后再也没有跟踪检查。到今天,谁也说不出那次120天模拟实验对14位参试战友以后的身体有没有造成长期影响?有没有可能留下后遗症? 49年过去了,没有任何依据留下。第二点遗憾是我们在海医所期间没有看到当年进行试验的模拟舱实物。当我们问起上海植物研究所当年改建的试验模拟舱还在不在的时候,海医所的同志告诉我们,当年用于试验的模拟舱早已不复存在,现在植物研究所的人工气候舱更加现代化。我们俩曾想,如果当年的模拟舱还在,我们一定得进去看看,体验一下,可是这个想法未能实现。

当年参与模拟试验的老教授与作者合影

(前排左起柯文棋、刘广青、胡振元、章恒笃)罗岚摄


--- END ---

前 文 回 顾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