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十二)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08-01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原视窗网 ,作者中原视窗公号

中原视窗网

主要经营艺术交流,新媒体(网络与广告)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宣传,影视策划、传播,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等业务。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柳暗花明 “蓝鲸”工程二次上马》(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李学寅


一支军队不准备掌握敌人已经拥有或可能拥有的一切武器、一切斗争手段和方法,谁都会认为这种行为是愚蠢的甚至是犯罪的。

——列宁

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核潜艇研制工程重新上马的时机成熟了!经过国民经济的调整、充实、巩固、提高,年轻的共和国又迈开了雄伟的步伐,面对着风云激荡的国际形势,一批富有远见卓识的科研专家和军事决策首脑,顺理成章地推开了通往这一科学殿堂的大门。

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第十一次中央专委会议

中央专委会主任是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自从共和国成立以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就一直十分关注海军建设,先后多次视察海军部队,对海军建设作出指示。就在各部门领导和专家酝酿核潜艇重新上马的时候,深谋远虑的周总理就已在为此事运筹帷幄了。1965 年 3 月上旬,周总理专程到上海观看了海军水面舰艇、海军航空兵和潜艇的联合演练。3 月 10 日,他在检阅参演部队后,又专门视察了潜艇部队,表现出对潜艇部队建设的关心。

中央专委会接到报告的第七天,也就是 3 月 20 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召开了第十一次中央专委会议。

这天,总理因处理紧急事务而迟到了 5 分钟,还让秘书提前来打了招呼。总理一进门,大家都不约而同地站了起来。

“请坐,”周总理做着手势:“请坐,随便坐!”

“请大家原谅,”周总理的脸上还流露出歉意的神色:“刚才,我正要来开会,突然接到一个紧急电话,说是在我国领海线上,出现了不同寻常的情况。”周总理的脸上又流露出严峻的神色:“本来,我想请个假,考虑到导弹核潜艇上马是件大事,我这个当中央专委会主任的,不能缺席。好吧,现在就开始开会。你们的报告我看了。还有什么需要解决的问题,请大家谈谈。”

参加会议的各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专家,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现在全面开展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可行性。

当大家谈到目前国家经济发展形势时,周总理指出说:“我国的经济形势是有好转,但不能估计过高。我是赞成导弹核潜艇第二次上马的,但要真正研制成功,还要做许许多多艰苦的工作。这一点,你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我们有信心研制成功导弹核潜艇。”六机部的一位领导同志表示。“很好,应该有这个信心,只要大家有信心,事情就好办多了,”周总理又强调指出:“但是,你们不要以为原子弹爆炸成功了,研制导弹核潜艇就容易了。据我看,研制导弹核潜艇,要解决许许多多复杂的技术问题,比之研制原子弹和导弹还难。因此,你们要作好吃大苦、耐大劳的准备,甚至于准备付出更大的代价。”

会议的气氛始终是那样的热烈,连吃饭都忘掉了。“总理,吃了饭再谈吧 ?”有人提议。“开完会再吃饭吧,”周总理看看表,又改口说,“要是大家饿了,吃完饭再谈也可以。”

“不,不,我们年轻,一顿两顿饭不吃也能挺过去;您日夜劳累,不要把身体搞坏了。”

“要是为了我才休会吃饭,大可不必,”周总理笑着望望大家,“我的胃是久经考验的,比你们年轻人要耐饿。好吧,开完会再吃饭。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快说。”

会议又继续进行了一个多小时。这次会议还研究批准了二机部和六机部报送的关于核动力研究机构划归二机部领导和七院成立核潜艇总体研究机构的报告,批准核潜艇工程重新上马,并要求二机部负责在 1970 年建成陆上模式堆,下半年提出具体规划报中央专委。会后,周恩来总理亲自通知各有关单位,核潜艇研制工作重新上马。

这次会议为核潜艇工程的重新上马吹响了号角,各有关工业部立即行动起来。原来的核动力研究室已扩建成核动力研究所,与另一个室合并,划归二机部领导。彭士禄作为副总工程师,仍全面主持核动力总体设计和陆上模式堆的筹建工作。1965 年 2 月,第七研究院划归第六机械工业部领导(由军队建制改为地方建制),以一所二室为主体,扩建成核潜艇总体设计研究所,负责艇的总体设计工作。

第二和第六两个机械工业部还协商决定,为推动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六机部除负责艇的总体设计外,要对核动力装置提出艇用要求,对艇的总体和艇的核动力两个方面技术协调抓总。

各个科研机构扩建、组建和调整以后,导弹核潜艇的研制工作很快进入到全面展开的新阶段。

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第十三次中央专委会议

刘华清和于笑虹根据中央专委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和海军、六机部领导同志的指示精神,对导弹核潜艇研制的原则、进度、任务分工等各种问题,做了三个多月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一个以第六机械工业部的名义上报中央专委会的《关于研究制造核潜艇的请示报告》,并把报告内容分别向海军、第二、第六机械工业部、国家科委、国防工办领导同志作了专题汇报。

各有关部门领导在大致赞同这个报告内容的同时,在研制工程是“一步走”还是“两步走”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这是一个在给中央专委会的报告中必须明确的问题。

所谓“一步走”,是指既解决核动力用于潜艇的技术问题,又解决导弹用于潜艇的技术问题,一次就研制成导弹核潜艇;所谓“两步走”,是指先解决核动力用于潜艇的技术问题,第一步先研制鱼雷核潜艇,待研制成功后,第二步研制导弹核潜艇,解决导弹用于核潜艇的技术问题。

“一步走”还是“二步走”分歧的实质,是如何估计我国研制导弹核潜艇的科技人员素质和工业生产能力的问题。主张“一步走”的人认为,经过几年努力,我国科技人员的素质有很大提高,工业生产能力有很大增强,完全有能力一次就研制成导弹核潜艇;主张“两步走”的人则认为,核动力和导弹一起上,技术问题太复杂。目前我国科技人员的素质虽然有所提高,但是核动力和导弹一起上,会带来许多新的技术难点;工业生产水平虽然有所增强,但是两样一起上,困难也很多。因此主张走完第一步,再走第二步,这样成功的把握大。

“刘院长、于副院长,这个问题过去已经讨论过了,你们就做决定吧。”在一次院党委会上,有的委员这样说。

对这个问题,院党委过去的确讨论过,而且多数同意分“两步走”,做个决定并不困难。但是,两位将军没有马上做决定。

“这样吧,我通知夏桐、尤子平、黄旭华他们再研究证论一次。”刘华清提议说。

“我也去请第七机械工业部讨论一下,看看他们能不能同时上潜地导弹。”于笑虹支持说。

夏桐、尤子平、黄旭华等人认为,导弹核潜艇必须装备的潜地导弹及其武器系统的研制十分复杂,核潜艇本身以及与导弹配套的关键设备技术问题多,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解决。因此,他们建议核潜艇研制分两步走:第一步先研制鱼雷核潜艇,第二步再研制导弹核潜艇。先研制鱼雷核潜艇,不仅可以分步骤地解决技术难点,为研制导弹核潜艇打下技术基础,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材料和设备可以通用,一举两得。他们还与美国研制的第一艘核潜艇作了对比。美国的科学技术水平比我们高出许多倍,工业生产能力也比我们强出许多倍,开始研制导弹核潜艇时,也是先解决核动力用于潜艇的技术,再解决导弹用于核潜艇的技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工业生产能力的增强,要像建造金字塔那样,一层一层地打好基础,才能稳步地登上顶峰。

第七机械工业部接到通知后,也立即组织第四研究院的科技人员,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他们的意见很明确:原子弹虽然爆炸成功,但是陆基导弹的研制工作经验还不多,潜地导弹的科研工作刚刚起步,马上作为工程全面展开,还有许多困难。因此,他们认为分“两步走”比较合适。

刘华清和于笑虹根据各方面意见,又征得了海军和第二、第六、第七机械工业部领导同志的同意,将报告作了充实、修改,并以第六机械工业部的名义,于 1965 年 7 月 10 日把《关于研究制造核潜艇的请示报告》上送到中央专门委员会。

与此同时,二机部党委也根据中央专委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精神,比六机部晚 5 天,即 7 月 15 日上报了《关于原子潜艇陆上模式堆建设地点和协作问题的报告》,提出了计划建成陆上模式堆的时间和地点,和为了按时建成模式堆,需要第一、三、四、五、六机械工业部和冶金、化工、水电部门、科学院、有关高等院校协作完成的各种设备、仪表、材料等的研究、设计和制造项目。

1965 年 8 月 15 日,由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了中央专委第十三次会议。这天,参加会议的各工业部部长和各路专家,都提前来到了会议室。也许是由于研制导弹核潜艇要第二次上马,他们都有了用武之地,有了施展才能的机会,个个满脸笑容。

周总理坐下,打开皮包,抽出两份报告,翻阅着。

坐在总理身旁的人发现,在这两份报告上,划了不少杠杠,做了不少记号。从这些杠杠和记号可以看出,周总理已多次读了这两份报告。

“这两份报告,我已读了三遍,基本同意,”周总理慢慢抬起头来,望望大家:“但是,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一旦上马,各项工作都必须紧紧跟上,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造成重大损失。所以,希望大家认真发表意见,摆问题,想得更周到些。”

会场肃静片刻,才有人陆续发言。也许是看出了周总理的担心,开始发言的几位领导同志,都谈了本部如何按计划完成任务的保证。

“你们要少表态,多干实事。”周总理插话说:“希望你们多谈谈具体落实措施。比如说,你们承担的任务什么时候能完成,还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采取措施解决,需要我们专委会做些什么工作。”

周总理的几句话,把会议引到实质性的讨论。大家议任务,摆困难,找办法,提建议,两个报告中所提出的问题,一个一个都得到了安排。

“这次会议就开到这里,”周总理见大家没有什么意见了,说:“今后,在具体执行中,你们要围绕着如何研制核潜艇这个主题,多动脑筋,充分发挥创造精神;研制核潜艇是高、精、尖科学技术,不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是难以完成的。”

周总理已经宣布散会了,大家仍坐在原处不动。按过去的习惯,散会后,周总理先走,之后,大家才陆续离开会场。

“同志们,你们先走吧,我还有点事。”周总理向大家挥挥手,又侧过身,呼喊道,“赖坚同志,请你过来一下。”周总理向赵尔陆交待了几句:赵尔陆又把赖坚叫来。

稍矮、微胖、圆脸的赖坚向周总理身边走来。

赖坚,1918 年 12 月出生于福建省,此刻已是 47 岁的中年人了。抗日战争前,赖坚就读于马尾海军学校,学习轮机专业。抗日战争后,他脱离马尾海校,到延安进了陕北公学,后进军委通讯学校。通校毕业后,在部队搞电讯工作,以后又搞工厂管理,组织研制通信器材。新中国成立后,赖坚转到工业部门,研制发电设备。1951 年,受国家派遣,到苏联发电机厂学习了两年;1954 年回国后,调到第一机械工业部,先任技术处长,后任电工局副局长,专管电机制造。1962 年 10 月,中央成立专门委员会,专委会下设一个办公室,先是由总参谋长罗瑞卿兼任主任,赵尔陆、郑汉涛等任副主任。办公室成立时,赖坚被选调到办公室,协助办理有关研制原子弹的工作事宜。原子弹爆炸成功,导弹核潜艇上马,赖坚又协助主任办理有关研制导弹核潜艇的工作事宜。他的具体任务是:承上启下,掌握研制进展情况,汇总各有关部门提出的问题并向专委会作报告,把重大问题提交给专委会讨论,组织各有关部门落实专委会的决策、决定。

“你把今天讨论的问题,分门别类地整理一下,”周总理向赖坚交待说:“然后以专委会名义,分别向各个工业部正式下达个通知。”

“我马上就去办。”

“你写好后,先给你们主任审阅,最后送来由我签发 !”周总理又嘱咐说。赖坚回到办公室,一口气就拟了七个通知。七个通知经过主任审阅,总理签发,很快发到了各个工业部。这些通知包括:中央专委批准了六机部提出的关于研究试制核潜艇的三项原则:一是认真执行大力协同的方针;二是立足于国内,从现实出发,分两步走,先研制反潜鱼雷核潜艇,第二步研制导弹核潜艇,以利于缩短战线,减少矛盾,争取时间;三是第一艘核潜艇具有试验艇的性质,同时在主要战术技术性能上力求配套,可以作为战斗艇交付使用;对九项主要科研项目,各部委要安排落实承担的项目,纳入各工业部的计划;科学院及有关高等院校要积极参加协作。同意建设陆上模式堆的地点和协作问题;各部委要把建设原子堆的任务列入各自的计划;着手建设核潜艇码头基地;加快核潜艇总装厂的建设。

文件对研制核潜艇的步骤、基地建设、经费安排等问题作了明确规定,还对第二、第六机械工业部在报告中提出的其他各项具体建议,一一规定了解决落实的办法;在三年内,为第六机械工业部安排解决 1500 名大专毕业生。

1965 年,周恩来总理主持召开的中央专委第十一次和第十三次会议,在中国核潜艇研制历史上是一个重大转折点。从此,中国核潜艇研制工程在经过几年停滞之后重新开始全面启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既是秘密地又是紧锣密鼓地展开了工作,从“潜龙在渊”冲向“潜龙飞天”。

前文回顾:

《蓝鲸横空出世 —— 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自序

《蓝鲸横空出世 —— 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二)

《蓝鲸横空出世 —— 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三)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四)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五)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六)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七)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八)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十

《蓝鲸横空出世——中国核潜艇研制揭秘》(十一)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