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热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3周年!
八一建军节,是每一个中国军人的节日,也是每一位转业退伍军人的节日!
曾为军人,吃苦耐劳,保家卫国!曾为军人,或脯俯大地,或游弋海疆,或翱翔蓝天,或剑指天穹,或守望边关,或枕戈待旦,或笔作刀枪……在军人的青春世界里,只有两个字:奉献!
曾为军人,一生荣耀!
1978年12月,我作为北方海滨之城旅大市(后改为大连市)旅顺口区的一名下乡知青,与138名知青同仁或回乡青年一起,经严格的政审和体检,被批准入伍到海军东海舰队。
12月下旬,我们乘坐闷罐火车和军舰,经过几天几夜的行驶,来到了新四军的第二故乡江苏省盐城市响水县海军某部农场,要在这里进行3个多月的新兵连训练。我在入伍来时就被连长、指导员挑选到连部当文书。
以后,我们知道了这个新兵连隶属于海军上海基地连云港水警区管辖的,还有来自其它省份的新兵连在别的地方训练。新兵训练和劳动结束后开始分兵,我被分配至连水后勤部军需仓库当了保管员,几个月后接到命令,调到战勤科当文书。
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我采写了许多新闻报道稿件,并创作了一些文学作品,被军内外报刊电台采用了一部分,为鼓舞部队士气发挥了作用,也受到了首长和部门的重视。
记得时任水警区后勤部政治处干事崔德庆(后任海军某猎潜艇大队政治处主任),热心向我提供过一条信息:水誓区召开整个辖区内的后勤工作会议改变会风,厉行节约,与会人员白开水一杯,中午到机关食堂自掏钱买饭,取消了会议灶。我听后又找有关部门了解情况,赶写了一篇消息稿《海军驻江苏某部端正党风 转变会风 召开的后勤工作会议分文未花》,稿子寄出后很快被几家军内外报纸电台采用,反响不错,受到上级领导机关的表扬。
后来我去了上海基地帆港处军用码头维修大队(在黄浦江吴淞口一带)学技术,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半年。有时傍晚,我坐在部队码头上,望着黄浦江西岸灯火辉煌的长长的港区,也望着东岸尚未开发显得荒凉的浦东,看着巡航归来的舰艇,构思着文学作品,写出了《东海,我为你巡航》、《黄浦江的吟响》、《水兵的情思》、《月光下的海港》、《球之歌》等作品,有的发表在上海的《青年报》、《新民晩报》上,有的刊登在部队的《文化窗廊》里,有的作品回旅顺多年后才显现了作用,甚至登上了全军惟一的大型文化杂志《军营文化天地》。
以后又借调至基地政治部宣传处当专职报道员兼创作员,见了世面,增加了知识,特别是到上海的新闻、文艺单位学习和复旦新闻系短期进修、舰队创作学习班后,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提高较快,成为编队、基地、舰队新闻和创作方面的骨干,还创作出了两部影视文学剧本,得到了时任舰队政治部创作室主任、著名影视剧作家,电影《青春》、《海之恋》等编剧李云良老师的帮助指正。后来因个人身体原因,在一次破格提干和一次进军校中均未能如愿。我也没有去找哪位领导或管事儿的“说情通融”,一切随缘顺其自然吧。
回眸整整5年的军旅生涯,青春报国,甘于奉献,无怨无悔!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