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2_icJ99EH3pAPTIDUtiaK5gRXN2SQgRQ.jpg)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杨 军  杨长松  ◎著
/3_QsXUkBHibDQ9UCEXrWwMaSA7WjleVA.png)
寻访参试战友之一
寻访第三人:杨卫东(2)
老杨的爱人张秀兰看到我们这两个远方来的客人,实在拿不出什么来招待我们,到厨房拿出两个苹果削了给我们吃,此时一个小男孩从外面进屋怯生生地望着我们两个不速之客,老杨告诉我们,这是孙子,今年10岁了,上小学二年级,今天是星期六,不上学在家。当年儿子离家出走后不久儿媳妇扔下孩子也走了,儿媳妇走时孙子才出生68天。真是作孽呀!没法子,我们老两口只好把他养着。我们现在住的这个房子不是我们的,是借住亲戚家的,亲戚在城里有工作,全家都住在城里,乡下的房子就借给我们住了,我还有个90岁的老母亲,跟着我们过。我们在杨卫东家时一直没有见到老母亲,也许到邻居家串门去了。
我们吃着苹果时才明白过来,这两个苹果一定是给他们的孙子留着吃的,这下可好,让我们吃掉了孙子吃什么呢?
说起当年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事,杨卫东说过去时间太久了,能记起来的不多了,我们说没关系,想起什么就说什么,老杨迟疑了一下,断断续续给我们讲起了当年参试的一些事:
我1968年入伍时文化程度不高,初中未毕业,分配到121潜艇上干舰务兵,听老兵说文化程度低的在潜艇上一般都是干轮机、舰务和电工专业,文化程度高的干雷达、声纳、无线电专业。在潜艇上干轮机、舰务和电工称为大专业,而雷达、声纳、无线电称为小专业,干大专业比干小专业要苦的多。像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兵,在家种地也很苦,所以到了潜艇上也没觉得特别苦,相反还表现得特别能千,特别不怕吃苦。在我们农村,出来当兵是非常好的出路,为了将来不再回到贫穷的农村去,所以在潜艇上不管有多苦、有多累,我都不怕。也许就是因为我表现好,因此艇首长就派我去参加那次的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我们艇一共去3人,那两个我记不起叫什么名,只知道是1969年底入伍的河南兵,在我眼里他俩是新兵。那个时候领导派谁去执行任务是一件很光荣的事,说明领导很看重自己,是组织上在培养自己,所以我当时就向领导表示,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党叫干啥我就干好啥,坚决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就这样我和支队其他潜艇上抽调的人员一起到了上海海军医学研究所。
参加糢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过程真的有点不堪回首,今天回忆起来还是心有余悸。进了模拟舱以后感到与自己原来的想象不一样,没进糢拟舱前很乐观,觉得在潜艇上出海不少了,晕船呕吐什么罪都受过,在陆地上搞个模拟试验有什么大不了的?无非就是时间长点而已,哪知道就这个时间长可把人折腾苦了,这其中滋味可不好受,一辈子都刻骨铭心。我把参试过程中大体可以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前一个半月,总体感觉还过得去,没有特别难熬的感觉;第二阶段是第60到100天之间,这个阶段我感到精神上是最难熬的时间段,时时刻刻有一种恐惧的感觉,偶尔怀疑自己能否坚持下去,除精神折磨外,身体的所有不适也大都发生在这个阶段,在这个阶段里我得了比较严重的皮肤病,浑身起了很多红点,发痒,个别地方挠破后流水。虽然医务人员给我配了 一些内服和外用药,但直到出舱也没有好利索。尽管如此,我和参试的战友们一样,始终没打退堂鼓,在战友们的鼓励,帮助下,顽强地坚持了下来,熬过了这个最艰难的阶段。最后是100天到试验结束阶段,这个阶段感觉时间反而过得特别快,但整个人都是麻木的,好像傻了一样,像木偶一样。说到这里,老杨难过了,他说这次耐受力试验在自己心里是个“结”,想起来就难过,想忘又忘不了。
试验结束出舱后我除了皮肤病没有彻底恢复外,其他方面恢复的尚还可以。
杨卫东参加完试验回到121潜艇第二年就退伍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江苏高邮,在家种了8个月的地,以后高邮芦苇厂招工把他招去了,在芦苇厂当了 8年临时工后才转为合同工,1982年转为正式工,1986年芦苇厂解散,杨卫东被安排到县财政局工产处当保管员,一直到2011年退休。
当说到自己的家庭及退伍冋到家乡后的生活,杨卫东说自己总不太顺,1976年与妻子张秀兰结婚,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第三年女儿出生,虽然儿女双全很幸福,但随之而来的负担也很重。妻子没工作,家里的生活、抚养孩子都靠我一个人那点工资,更让自己不堪重负的是身体总有病,1989年我不到40岁时得了急性肝炎,住院73天,当时花了 17000多元,后来又得了肾结石、肺气肿、脊椎管狭窄等病,2015年查出前列腺恶性肿瘤又动了手术。去年开始每到下午就头疼,到医院花了 6000多元做检查,
查出脑子里长了个囊肿,随着年纪越来越大,什么高血压、脑梗、心衰等病也来了。另外,当年参试时得的皮肤病直到现在还犯,皮肤糜烂,痒的都烧破了流脓水。老伴也患有高血压、胆结石、脑梗塞等疾病。虽然我们都办了医保,但医保的报销比例小,自己还的拿一大部分。我退休后每月有2900元退休金,如果不看病,这些退休金在乡下保证一家人的生活应该是可以维持的,但如果经常看病吃药,那就难以为继了。好在我的女儿女婿都在城里中学当老师,他们有稳定的收入,经常接济我们一些,我们生病住院,女儿女婿不但给我们付一些医疗费,而且还给我们送饭端水的,他们对我们老的还是很孝顺的。我今天的这个处境谁都不怨,只怨我自己没把儿子教育好,是这个不争气的儿子把我们给拖累了,真是子不成器父之过啊!
眼看天要黑了,我们一再提议老杨带着老伴和孙子到镇上找个小饭店,请祖孙两代一块吃个便饭,杨卫东怎么也不同意让老伴和孙子一块去,而且去镇上还有近4公里的路程呢,老杨不让他老伴和孙子一起去是有他的考虑的,他有一辆摩托三轮车,平时用来接送孙子上学、放学用的,他要用这辆摩托三轮车拉我们去镇上,如果老伴和孙子一块去,那无论如何也坐不下,他想得多细啊。老杨驾驶三轮摩托把我们俩拉到镇上的一个小饭店,我们三人就在厅里靠窗的一张桌子坐下,点了具有高邮特色的五个菜,要了4罐啤酒,没想到杨卫东因为身体原因滴酒不沾,我们俩慢慢喝着啤酒,杨卫东喝着幵水,点了颗香烟,还在继续着我们的话题。我们问老杨,你现在的这个身体状况,下一步有什
么打算?老杨倒很乐观,他跟我们说:自己在家里是顶梁柱,必须坚持住,我要是倒下了,老母亲就得到城里跟我弟弟去过,老人家再不习惯也得去呀,老伴还可以自己过,可孙子怎么办?才10岁,怎么的也得坚持到孙子18岁长大成人。明年我就70岁了,回顾人生,觉得经历了不少,特别是这几年潜艇兵没有白当,锻炼了我的意志,结识了一批潜艇战友。儿子没出事时我们潜艇战友之间常有交往,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儿子出事后,我跟战友们的交往越来越少了,但战友们仍然记着我,有的时候通过我女儿转递一些信息,大多是问候安慰关心我的,我心里很感激关心我、记着我的潜艇战友。我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快过去50年了,你们两位战友还想着来看我,真的很感激,我老杨知足啦!我们又问,自己遇到这么多困难,为什么不去找找艇上的战友?
据我们所知,你在潜艇上工作时的战友有一位任职海军副司令员,现在还在位,最起码找他去领着在北京看看病。老杨回答说这个我知道,但我拉不下这张脸,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再说首长也不能为了我一个人搞违规照顾,我不能给战友添麻烦。杨卫东的这番话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朴实及他宽阔的胸怀。
因为我们晚上还要赶到高邮市里去住,明天一早乘长途车去上海,太晚了怕没有去城里的车,这饭也吃得差不多了,我们拦着老杨去服务台结了饭费,然后离开饭店找去高邮的出租车,我们3人在小镇上转了好几圏也没有看到一辆出租车,最后好不容易在一个+字路口拦下了一辆车,想着要和老杨分手了,我们俩心里顿时感到有一种莫名的惆伥,是同情?是担心?反正说不清。临来时我们带了一条香烟,现在出门身上带的现金不多,可能有个几百元吧。此刻,我们俩赶紧拿出香烟,把身上的现金都掏了出来塞给了他,告诉他这点钱给孙子买点学习用品吧。杨卫东一再推辞,最后我们还是硬塞给了他。临别时明显感到握着我们的双手是有点发抖的。出租车已经开出很远了,我们回头看见杨卫东还站在原地没走,暗淡的路灯下只有他一个孤独的身影。
到了高邮市里,在长途汽车站附近找了家旅馆住下,我们俩躺在床上谈论着杨卫东的境遇,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
/4_8ByFQd5x2fjETe93GIkkGauC3dBOBQ.png)
--- 待续 ---
/5_QZibXnT5LFVE8VKYDfa8HG9JwdFJFA.png)
/6_SRyicpLgnLW6ua5Lneo4MonaMkianQ.jpg)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帅到暴毙了1X52020-08-08 20:11:19
老兵坚强,老兵朴实,老兵尊敬,老兵尊严。赞 2

会开花的澍银2020-08-10 11:52:24
向老兵敬礼赞 1

晗气惜人i2020-08-09 09:14:16
看到的一切,尊敬的前辈,写文章的前辈,祝你们身体健康,感触是自足者常乐。84届一员敬礼赞 1

塑身电话2020-10-30 16:38:41
看到老楊(卫东)的照片,爽朗微笑,还是像68年在青岛八大关山东省航海俱乐部新兵三中队一个班的模样,性格开朗、爱说爱笑。老战友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