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他们》—— 寻访参试战友之一:寻访第十二人:陈素平(2)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10-18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杨 军  杨长松  ◎著
寻访参试战友之一
第十二人:陈素平(2)


模拟舱与外面完全隔绝,工作舱在整个模拟舱的最里头,跨过两道密闭门,进入模拟舱走廊,走癖两侧是我们的休息室、锻炼室、体能测试室、会议室等舱室,最后走到走廊尽头再打开密封舱门进去才是我们的工作舱室。舱室结构布置有些地方也与潜艇内部结构相似,比如睡觉的地方,床铺大小、上下间隔就与艇上的差不多。舱室内的空气很浑浊,尤其是工作舱室,高温高噪音、高湿度,一进去就有一种喘不过气来的感觉。休息舱、锻炼舱、体能指标测试舱的环境能好一些,所谓环境好一些也就是温度、噪音低一些,其他都一样。模拟舱内分不清是白天还是夜间,只有看24小时制时钟才能区别出昼夜。我们
参试人员在模拟舱内的作息时间是固定的,几点几分干什么都由科研人员安排好的,到点了就自行进行工作转换,一昼夜24小时原则上是8小时值班、8小时睡觉、8小时锻炼与自由活动。值班期间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练习收发报、修理仪器仪表等;自由活动时间主要是读书、看报,写学习心得、写广播稿,主要写一些在试验过程中表现比较哭出的战友的表扬稿。再就是锻炼身体。我是分在对照组的,对照组只有5个人,平时是不锻炼的。我自己因为在艇上时出海较多,又参加过远航,所以进舱后第一个月还是比较适应的,好像一晃1个月就过去了。1个月以后就感觉时间越过越慢,而且各种不适应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失眠多梦、精神萎靡、心烦意乱,期间我还得过一次重感冒。当试验进行到二三个月时,这种不适应达到了极点,成天无精打采,浑浑噩噩。再好的饭菜摆在面前也不想吃,便秘、口腔反复出现溃疡,疼痛难忍。心理上也出现了能不能坚持下去,会不会死等念头。我和别的战友还有一个不一样的地方,其他战友都感觉越到最后日子过得越快,而我和他们恰恰相反,我是越到最后觉得日子过得越慢,好像一分钟都难以熬下去了。尽管如此,我们所有参试的战友还是互相鼓励,谁都没有提前退出试验的想法,即使身体出现各种不适科研人员询问能否坚持时,依然打起精神回答一定坚持到底,绝不提前退出试验。就这样,我们以顽强的毅力,在科研人员耐心细致的关心照顾下,坚持完成了 120昼夜的模拟试验。

记得完成试验后不是马上就出舱的,而是先打开舱门,让外面的新鲜空气进入模拟舱,先坐着适应了半个多小时,然后在科研人员的帮助搀扶下——跨出舱门,走出了在里面生活了120昼夜的模拟舱。出舱后又把我们带到专门的房间休息恢复。

出舱后身体恢复期间各种体能数据测试也从未间断,这个时间大约持续了1个多月。我出舱后最大的感觉是浑身没力气,走路有点摇晃,好像随时可能要摔倒一样。再就是我们在模拟舱内生活了 120天,所有人进舱前肤色无论是白的还是黑一些的,出舱后肤色都是白白的,白的都透明,好像用手指头一戳就能戳破了似的。以至于有一次我们几个上街被街上的姑娘不停地盯着看,好像以为我们是国外来的白种人,走过去了还回头看,看的我们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陈素平的这一段关于试验过程的回忆讲得有声有色,我们在场的所有人听了都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完成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任务后,陈素平回到了原来的“56—110”潜艇上,一直干到1976年3月退伍。老陈在潜艇上整整干了8个年头,期间两次被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到嘉奖,在潜艇上的表现是非常优秀的。

1976年3月陈素平退伍后被招聘到广州远洋运输公司外轮上当水手,直到2006年退休,在广远公司工作30年。期间到过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了,退休后的陈素平回到了南通,全家团聚,过起了幸福安逸的生活。

说起老陈的家,他很知足,也很满意。陈素平1975年结婚,妻子陈亚妹是原南通农场职工(后划归南通开发区),结婚后两口子有了两个儿子,早前日子过得有点清苦,自己在远洋轮上工作虽然有一份固定的收入,但除了负担全家人生活外,还要负担老陈的父母一部分生活费用,生活比较拮据。好在南通作为沿江沿海城市,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高歌猛进,老陈一家是受益者。他家所在的南通开发区农场,这几年也一直处在不断的改革发展过程中,家里现在住的房子是拆迀分到的,除了这套面积最大自己住以外,他的两个儿子也都分到了拆迁房,全家一共3套房。南方人都很有经济头脑,老陈和孩子们一商量,老两口住房面积较大,不如两个儿子家过来和父母住在一起,把剩下的2套房用来对外出租收取租金,可以增加一笔收入。老陈退休后每月退休金近5000元,老伴又是农场退休职工,每月也有2700多元退休金,两个儿子结婚成家后都干个体,收入也不少。一个孙子、一个孙女都在上学,全家日子过得很小康、很和谐。当然一家人最关心的还是老陈的身体,当年参加试验落下了听力障碍、关节炎、神经衰弱等毛病,在外轮上工作时有一年胆囊炎发作,疼的难以忍受,好在轮船航行在长江口附近,船上领导眼看老陈痛得不行了,发电报向上海急救部门求援,后上海急救部门派出快艇前来将他从船上接出送到上海医院动手术切除了胆囊。如今年纪大了 高血压 高血糖 高血脂三高一样不少,尤其是高血糖控制的不好。老伴身体也不好,前几年患胆结石做手术把胆囊也切除了。老陈退休后的医疗关系在北京,因为社保卡尚未实现异地报销,所以报销一次住院医药费十分麻烦,公司规定门诊医药费报销上限1300元,这点钱是不够的,但老陈对这些事看的很开,他的态度是不求高标准,只求过得去。

他们不理解我们当年怎么会冒死去参加这样一个试验?我们这一代人真是有理想、有信念、最能忍耐、最能吃苦的一代人啊!”一番话,让我们陷入了沉默,秦友祥,这个既干过常规潜艇,又干过核潜艇的老兵,心潮起伏,他站起来代表我们这些潜艇老兵向陈素平敬酒。老秦动情地说:“我在潜艇上工作了几十年,也远航过多次,参加过我国第一次南极科考。但没有像老陈一次在模拟舱中呆过120昼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坚强的意志,没有不怕苦、不怕死的精神,是不可能坚持下来的,所以我们对老陈充满了深深的敬意!作为曾经是一条艇的战友,可以说我们无愧是毛主席视察过的56—110潜艇走出的兵。”说完,老秦把杯中的酒一下干了。

在寻访的参试战友中,陈素平各方面的状况是比较好的一个,家庭和谐,生活小康,身体总体算是好的,这让我们俩感到十分欣慰!




---待续---

前 文 回 顾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

小螳螂饿了的家2020-10-18 16:27:45

几年的潜艇兵生涯,一百二十天的参加试验,几十年的海员生活,基本上是大海打交道,自有大海一样宽广的胸怀。好好的保重自己的身体:,安度赞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