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他们》—— 寻访参试战友之一:寻访第十三人 李贤作(2)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10-25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杨 军  杨长松  ◎著
寻访参试战友之一
第十三人:李贤作(2)


老李说张士高战友之前在电话里跟我说了,要我回忆回忆当年入伍在潜艇上和参加试验的情况,我记忆力不好,耳朵背,眼睛也不好,只能把我能回忆起来的大体情况跟战友们说说。下面的内容就是根据李贤作跟我们回忆他当年参军入伍及参加执行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任务的一些情况整理的:
我是1968年初中毕业从辽宁复县参军入伍的,一入伍就分到了青岛潜艇第二支队115号潜艇上,在艇上我干的是鱼雷专业。刚到115潜艇上时,艇上的领导告诉我们说115潜艇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956年视察过的潜艇,我们能够分到毛主席视察过的潜艇上工作那是非常幸福的事。因此我们在学习训练中格外勤奋刻苦。我入伍时虽然是个初中生,但面对复杂的鱼雷专业,学起来还是有不少困难,但那个时候我非常努力,除了出海训练外,一有空就学习专业,当时我们鱼雷部门的吴劲松、柴国栋、李北义等几个部门长都是军校毕业的大学生,当我有看不懂的鱼雷结构图、原理、电路图时,我都向他们请教。另外,我的军士长、老班长专业也很好,平时手把手地教我操作。我到艇上不到一年,实际操作鱼雷发射管、保养鱼雷等已经很熟练了。1969年1月10曰那一天是我当兵期间最难忘的一天,那一天是毛主席视察115潜艇13周年纪念日,这天海军特授予我们115潜艇为“56 —110”荣誉舷号。海军萧劲光司令员亲自到我们码头来参加授予荣誉艇号庆祝大会,我和艇上的官兵一起参加了这一庆祝活动。
当时我们每个人的心情都很激动,觉得在毛主席视察过的潜艇上工作,真的很光荣,很骄傲,觉得干不好工作对不起毛主席。

去上海参加模拟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是我的部门长吴劲松找我谈的话。记得那天晚饭后,吴部门长说小李咱俩出去谈谈心,那个时候全艇干部、战士几十号人都是睡在一个大屋子里,领导要找我们个人谈点事没有地方,都是出去到海边走走,一边散步一边谈心就把要说的事说了。记得吴部门长跟我说:

“小李啊,你到艇上已经两年多了,各方面表现都不错,你积极要求进步,向党组织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组织上也正在考虑你的入党问题。现在,组织上决定派你去上海执行一项试验任务,希望你能完成好组织交给你的这一任务,经得起党组织对你的考验。这次艇上和你一块去执行任务的共3个人,除了你以外,还有舰务班的陈素平、轮机班的吴茂杰,他俩入伍比你晚一年,你是老兵,到了那要起带头作用,给他们做好榜样”。听了吴部门长的话,我当即表示保证完成好组织交给的任务,一定用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吴部门长找我谈完话的第二天,我们3个就收拾行李准备出发,出发的日子是197011月下旬,我们到支队报到后与其他艇上的同志一起出发去上海的。临行前在支队小会议室支队首长还专门给我们讲了话,这也是我当兵以后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聆听支队首长的讲话,心里嘀咕这么大首长亲自给我们讲话,可见这次执行任务非同一般。

到了上海以后,我们按照科研人员的安排,前期不断地给我们检查身体,身体检查的非常仔细。除了检查身体外,那里的领导组织我们政治学习,给我们讲执行这次试验任务是落实毛主席“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的重要指示,意义重大。要求我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克服一切困难,把试验任务完成好。经过了大约1个多月的准备,我们就进入了模拟舱,开始了 12 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

模拟舱的环境是比较恶劣的,大家最不适应的是噪声,舱内温度高还可以忍受,无非是不停出汗,可是这个噪声真是烦人,这主要是模拟舱内的噪声没有高低变化,从进去值更开始到值完4个小时更,一直是同一个分贝的噪声,对这一始终不变的嗓声我感到有种说不出来的烦躁,有时想着这该死的噪声会不会把我给逼疯了。我的身体状况在参试的14人中可以说是最好的一个,开始的几十天内,我没有出现像其他战友那样失眠睡不着觉,吃不下饭,便秘等情况。我到点了照样吃,照样喝,照样睡,成天乐呵呵的。战友们戏称我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人。其实,身体再好也经不起长时间的模拟舱生活,进舱约七八十天以后,我也觉得不如刚开始那一阵精神了,明显感到力气小了,乐不起来了,话也不想说了,吃饭也没胃口了,睡觉有时也睡不着,整个人都蔫了。但比起其他参试战友,我自己觉得仍比他们要好一些。再有,在模拟舱生活跟实际出海是不一样的,潜艇在实际出海过程中那是随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各种复杂情况的,需要随时处置,出海中头脑始终处在高度紧张状态。在模拟舱里就没有潜艇出海中的那样一种气氛,虽然有时也拉“战斗警报”,但我们头脑里第一感觉就是模拟,不会真有什么事,因此也就紧张不起来。再有就是我们值更时所干的工作很单调,不是练练收发报,就是修修仪表什么的,基本是不断重复,时间长了也没有新鲜感了。倒是那些舱室外保障我们的科研人员很辛苦,自我们进入模拟舱后,他们24小时不间断地为我们服务,观察我们在舱内的工作、生活情况,每天为我们测身体各项指标,为我们送饭洗衣服。什么叫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我们在模拟舱试验期间就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12 0天试验,我们除了 一位战友因身体原因提前出舱外,其余13人都坚持到了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完成任务出舱时,我们基本都耗尽了力气,走路都是深一脚浅一脚的,但这种情况在出舱后不久就得到了明显恢复。

我执行完12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任务后又回到了56 — 110潜艇上,我的部门领导说我任务完成得很好,经受住了组织对我的考验,半年以后的1972年1月,党组织批准我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期间,我还参加了我们艇的出海远航。 19732月,我服役期满退伍回到家乡。有关参加12 0天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事已经过去48年了,当年的许多事我已经回忆不起来了,和我一起参试的战友我也只能记起三四个。我们艇上和我一起参试的陈素平、吴茂杰两位战友自我退伍后再也没有任何信息。我唯一留下的是当年参试结束后的两张全体参试人员的合影,两张我们几个战友在上海时的照片,还有海医所发给我的一本日记本。老李说完,给我们拿出了他珍藏了 48年的照片和日记本。


与部分参试战友在上海合影前排左三为李贤作(照片由本人提供)




---待续---

前 文 回 顾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首的歌艹2020-10-25 21:34:09

参试战友在模拟的高温高噪音高污染的情况下,以身试险,以身试验,身心都受到了一定的伤害,复退回乡后大都有三高病症,大都步入老年,因病陷入困搅,着实令人同情,此次若能将参试人员列入二参人员对象,对他们作一些经济和政治上的补助,真是善其大也。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