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原视窗网 ,作者中原视窗公号
主要经营艺术交流,新媒体(网络与广告)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宣传,影视策划、传播,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等业务。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2_icJ99EH3pAPTIDUtiaK5gRXN2SQgRQ.jpg)
/3_9xxGnPxlM6u4v9sUjwxsBhxs70bxAQ.png)
科学评定 海疆卫士正式入列(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李学寅
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很好,要给的话,后来是很难还的。要给赫鲁晓夫戴一吨重的奖章。
——毛泽东
元帅——工人——士兵,北京—— 工厂——大海。“长征一号”——贴着“中国制造”标号的核潜艇,终于带着一往无前的英姿雄风,走入海疆卫士行列,为使华夏海军之树跻身于世界核海军之林,长出了第一片闪光的新叶。此刻,中国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说:我们想起了赫鲁晓夫的“功劳”。
叶剑英元帅主持研究核潜艇定型问题
1973 年 9 月 20 日下午,中央军委副主席叶剑英和国务院、军委其他领导同志李德生、余秋里等,兴致勃勃地来到中央军委第一礼堂,听取关于核潜艇和海军其他几种新型舰艇研制情况的汇报,研究定型生产问题。海军领导苏振华、萧劲光以及有关工业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德高望重的叶剑英是中国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在几十年的戎马倥偬中,他始终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每逢关乎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总是胸有大局,思想坚定,运筹帷幄,力挽狂澜。毛泽东主席曾高度赞誉他:一生惟谨慎,大事不糊涂。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关头,叶剑英大义凛然地与林彪、“四人帮”乱党乱军的行为,进行针锋相对地斗争,因而被诬为“二月逆流”的“黑干将”、“老右”,一度被“疏散”软禁到湖南。林彪叛逃事件发生后,毛主席把他召回北京,推荐他主持中央军委的工作。从这时起,一向主张“盘马弯弓箭不发”,重视国防现代化建设的叶帅,便把国防尖端科研工程作为一件大事来抓。
早在 1972 年 3 月 31 日,叶副主席和李先念、李德生等中央领导来到军委礼堂听取了有关人员关于核潜艇研制和航行试验情况的汇报,亲自观看了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核潜艇研制和下水航行试验的纪录影片。核潜艇那矫健的身影,凌波潜航的气势,使叶副主席大开眼界。影片一放映完,他就首先带头起立鼓掌,高兴地向在场的研制人员说:“核潜艇搞出来了,人民感谢你们!”4 月,叶剑英接到海军党委上报的关于核潜艇生产问题的报告后,又针对当时军工生产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批示要求海军在军工生产的质量、零配件生产等问题上作出榜样,以推动全盘。然后又将报告转呈周恩来总理。
到了 1972 年 5 月以后,周恩来总理身患重病后,叶剑英同志为了减轻总理的工作负担,对过去由周总理亲自抓的核潜艇工程,抓得更紧,更具体了。
同年 7 月 4 日,叶剑英副主席主持召开军委办公会议,详细听取有关方面对核潜艇研制情况和下一步工作安排的汇报,初步研究核潜艇的定型问题。当叶帅得知海军已派出调查组,到现场调查核潜艇在码头和海上航行试验的情况,以便为定型提供科学依据时,便马上询问:调查组回来没有?回来后叫他们讲讲情况。
会上,李先念副总理发表了一些意见和看法。接着,叶副主席进一步强调说:核潜艇研制试验成功了,是参加这项工作的工人、设计人员、科学工作者、海军和各方面努力的结果,你们把试验情况写个报告。核潜艇定型问题是海军的事,调查组回来了,海军党委同意定型就写报告。我们讨论之后,还要报告总理和主席,中央批准了就可以定型批量生产。
叶副主席的指示,为海军党委关于核潜艇工程的下一步工作指明了方向。会后,他们立即组织有关人员加紧了对核潜艇航行试验情况的调查研究和技术评定工作,为开展定型工作做好准备。
经过一段时间工作之后,第六机械工业部根据海军党委的意见,于 1972 年 11 月下旬向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报送了“关于核潜艇首艇定型工作的请示报告”,要求批准展开定型工作。
当时海军还没有核潜艇定型委员会,定型没有一个主管部门负责。经海军领导研究,决定立即筹备成立定型委员会,但在定型委员会正式成立之前,海军有关部门先组成一个定型小组,代替他们工作。
核潜艇有成千上万件设备和仪器、仪表,定型工作需要从设计定型到生产定型,从单项单系统定型到总体定型,逐步展开。这也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定型小组成立后,首先与各有关部门研究了定型工作的一些基本原则,确定由科研部门、生产单位、军代表三方派人组成定型筹备组,设计定型由科研单位主持筹备工作,生产定型由生产单位主持筹备工作,申请定型报告由三方代表共同签字。定型工作要按照过去的有关定型条例办事,新研制的设备和仪器、仪表都要进行技术鉴定后才能定型;凡申请定型和鉴定的项目,都要在技术上过关,技术上未过关的要组织攻关,过关后再进行定型;凡申请定型或鉴定的项目其战术技术指标,都要在保证安全可靠使用条件下确定;凡定型项目在上报申请定型或批准定型前,都要专门召开定型审查会议,经审查没有问题方可上报定型委员会审批。根据这些原则,从 1972 年底开始,为时两年多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的定型工作便有条不紊地全面展开了。
核潜艇定型工作十分复杂,需要组织定型的装艇设备、仪器和附件共 150 多个大项,定型工作按照筹备、检查、审查、审批 4 个阶段进行。担任定型审查组长的是海军驻造船厂军代表室的总代表孟庆宁。这个经过军事院校多年深造的海军专家,从 1965 年核潜艇重新上马不久,就来到这个造船厂担任军事代表,为核潜艇的建造、改进和各项试验任务的技术保障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第一艘核潜艇建造过程中,孟庆宁和军代表室的战友们,始终摸爬滚打在第一线。在生产制造和下水试验的每个重要阶段,他都担任着重要角色。核潜艇下水阶段他是副总指挥,试验阶段他是试验组副组长。在进行核潜艇所有的码头和海上航行试验项目时,他都坚持到现场和技术人员一起参加设备安装、调试和处理问题,了解真实的质量情况。由于经常出入于核潜艇反应堆舱,他得了“由放射性元素照射后所致的皮肤癌”,手术后脸上带着疤痕仍然义无反顾地精心为核潜艇的每一个部件严格把关。在核潜艇各项设备和系统试验中,需要军事代表签字的验收单达上千张。为了保证核潜艇的质量,孟庆宁要求全室人员,每一次签字都必须按照设计技术标准验收,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道工序或步骤,始终坚持要“负历史责任”。在定型审查中,孟庆宁对每个定型项目都要严格把关,第一步他先召集各方面人员,根据实际的使用数据和试验结果,对该项目进行深入审查分析,最后确定该项目是否能通过定型;第二步,他组织大家准确找出每个项目存在的技术质量问题,绝不能留下任何隐患;第三步,他们对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和改进意见,让科技人员和工厂尽快攻关解决。
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像其他工业品的生产一样,军工产品的生产也是一环扣一环的流水作业。为了不影响生产进度,造成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就在核潜艇首艇的定型工作紧张进行的同时,中国核潜艇后续艇的生产问题也便自然地提到了议事日程。于是一直关注着核潜艇研制进程的叶剑英副主席,决定适时地召开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这便是本章开头所记述的 1973 年 9 月 20 日下午叶副主席在军委第一礼堂召开汇报会的背景。
这一天,叶剑英副主席、李德生副主席和余秋里副总理与来自军委各总部、军兵种、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和各工业部门的领导同志们济济一堂,首先听取了海军和造船部门领导同志关于核潜艇和其他几种新型舰艇研制和试验的详细汇报。从下午 3 点到华灯初放,整整 4 个小时中,年逾古稀的叶剑英,精力充沛,目光灼灼,一边耐心地听人介绍情况,一边询问:核潜艇共有几个舱?能携带多少鱼雷?艇上共有多少人?在海上长期航行人员能否吃得消?它的战斗性能如何?汇报人员一一作了回答后,叶副主席十分谦和地说:“我是个外行,不大懂。”
听完汇报,叶副主席伸手把鼻梁上方古铜色的眼睛摘下来,揉了揉有些疲惫的眼睛又把它戴上,然后挥动着手,统观全局地分析了当时超级大国海军发展的情况,指出他们每年生产 1 亿多吨钢,还要进口,拼命发展空中和海上的尖端武器,核潜艇就是他们海上的主力,我们要认真对付。
接着,叶副主席以战略家的眼光高瞻远瞩地分析了中国海军在保卫国家安全中所担负的战略任务,明确规定了海军装备建设的方向和重点,发表了对核潜艇制造生产问题的基本看法,要求全国大协作,搞好配套,使核潜艇的生产不断线。
会议结束后,叶剑英驱车回到住处,已是接近晚上 8 点了。他随便用了一点晚餐,便顾不得休息,连夜到中南海,将汇报会的情况向周总理作了报告。为了进一步获得感性知识,全面了解和掌握核潜艇和生产厂的具体情况,他向总理提出,第二天要亲自到核潜艇总装厂去看一看。这种不尚空谈、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当即得到周总理赞许。
/4_S98koSac9CZ0PzDiaekV2IrlWjfHdw.png)
叶帅视察核潜艇
天高气爽,秋阳明丽。清晨,一轮旭日刚刚从东方升起,一架银白色的飞机便从北京西郊的军用机场腾空而起,迎着朝阳飞去。坐在专机上的叶副主席忘记了头天晚上休息不够的疲劳,与陪同他的李德生、苏振华等领导同志谈笑风生。
1973 年 9 月 21 日上午 8 点,飞机降落在中国东部某海滨机场。叶剑英身穿崭新的绿军装,脚着黑色皮鞋,兴致勃勃地从飞机上走下来,换乘一辆银灰色的上海牌小轿车,直奔工厂码头。
码头上,舰船济济,彩旗飘扬。海军和有关工业部门的领导同志,舰艇部队的指战员,都怀着十分兴奋和激动的心情,在这里列队欢迎叶副主席。
从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叶剑英就十分关心海军建设,先后 10 多次风尘仆仆地到海防前哨,巡视海疆防务,视察海军部队,组织军事演习,指导军事训练,还不止一次地挥动凌云健笔,题词赋诗,论述海防建设的重要意义。海防万里,到处留下了他阅兵布阵的足迹;海上长城,凝聚着他精心运筹的心血。今天,他不辞高龄又一次来到海防第一线检阅海军舰艇,视察建造核潜艇的工厂,怎能不使海军指战员和造船工业部门、工厂的干部、科研人员和广大工人兴奋和受到鼓舞呢?
在热烈的掌声中,叶剑英由各方面领导陪同,步履矫健,神采奕奕地来到码头。他首先检阅了两种新型导弹快艇后,又登上中国自己设计制造的第一艘导弹驱逐舰,仔细观看了军舰上的各种武器装备,详细询问了战斗性能,高兴地发表了许多讲话。他绕舰一周检阅了在船上列队的全体水兵后,又来到会议室,进一步询问了军舰的建造情况,并应舰长要求,挥笔写下了“加强海军战斗力量,保障海防”的题词。
叶剑英视察了两种新型常规潜艇后,兴致盎然地来到造船厂的船坞。这里停泊着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它是叶副主席今天要看的重点项目。一看到这个巨鲸似的庞然大物,叶副主席就显得格外喜悦,他微笑着连续挥动手臂,用洪亮的声音向正在艇上工作的科研人员、工人和水兵们连连问好。然后,他急步走到潜艇边,要求下到艇里面去看看。不巧的很,经过长时间海上航行试验之后的核潜艇,正在紧张地进行检修,不便下去。当陪同人员把这个意思告诉叶副主席后,他沉吟片刻,马上提出:“那就找一个好讲的地方,让科技人员给我们上上课。”
参加研制核潜艇的总装厂副总工程师张焕卜被请到叶副主席面前,叶副主席高兴地紧紧握住他的手说:“请老师讲一讲。”在船坞旁边的椅子上坐下后,张焕卜详细介绍了这艘核潜艇的构造和性能。叶副主席一边听一边问,问得很详细,听得很认真。听后,他显得心情异常欢喜地用手指着核潜艇说:“这是主要武器。”
此刻已经是中午时分了,叶剑英站起身,热情地走的科研人员的队伍面前,一一和他们握手,微笑着询问每个人的情况,并向他们说,你们是革命的知识分子,再不能叫“臭老九”了;你们为国防建设作出了贡献。随后,叶副主席主动提出要和科技人员、工人师傅及工厂的领导同志合影留念。照完相后,他又转过身,面向工厂的工人和技术人员连续三次高呼:“同志们,向你们学习,致敬!”
叶副主席的热情关怀和充满激情的话语,使大家深受感动,有的同志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此时,还处在把知识分子当作资产阶级“臭老九”的“文革”年代,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叶剑英当众向科技人员宣布,要摘掉“臭老九”的帽子,并将几乎已经不被许多人承认的“革命”的桂冠,重新戴在他们这些名符其实的知识分子头上,这对他们来说,不啻是人类的最高荣誉。因为知识分子是最需要理解和尊重的。叶副主席的讲话,不仅使他们的劳动成果得到尊重,更使他们的人格和政治名誉得到尊重。这对他们是多么大的安慰和鼓励啊!
下午,叶剑英副主席在附近的某试验基地露天指挥所,观看了中国自己研制的导弹驱逐舰成功地进行的首次导弹打靶试验后,又在现场就核潜艇工程问题再次向海军和工业部门的领导同志作了指示。他说:“苏振华同志在这里留两三天,准备研究一下以后的做法,各工业部门的同志要参加研究。关于核潜艇的研制和生产,昨天晚上我请示了总理同意,希望大家努力协作,除鱼雷攻击型核潜艇生产不断线外,导弹核潜艇也要努力赶上去。”叶剑英对今后中国的核潜艇建造计划提出自己的意见后,特别强调,要详细安排,为完成毛主席的指示建立强大的海军而努力。
作为人民军队的元帅和军事战略家,叶剑英对核潜艇十分重视。几年后的 1979 年 9 月 5 日,他在视察海军舰艇部队时,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横槊临江喜赋诗,曹瞒当日耀雄姿,看今导弹核潜艇,征服五洋任所之。
/5_ze6H7G2QUxHecRXk5286Kg3wpVHwYg.png)
/6_kqrXBGteTaaKN0YegJPADGpPqia5Tg.png)
/7_TtFpptxbjUy2awN7SeEZeclvsCf8kw.gif)
作者简介:李学寅,河南唐河县人,1947 年生,1968年入伍于南海舰队鱼雷艇部队,1974年7月调入新华社驻海军分社任军事记者。1982年考入中国新闻学院学习至1985年。1988年调入中国消费者报社,先后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2006年 11月,任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2006年12月,任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在30多年新闻工作生涯中,在新闻媒体和杂志发表各种形式文章1100 多篇约230多万字,撰写和主编专著10部共290多万字。
/8_QZibXnT5LFVE8VKYDfa8HG9JwdFJFA.png)
/9_SRyicpLgnLW6ua5Lneo4MonaMkianQ.jpg)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