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原视窗网 ,作者中原视窗公号
主要经营艺术交流,新媒体(网络与广告)平台建设、运营,企业形象策划、设计、宣传,影视策划、传播,对外文化教育交流、合作等业务。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2_icJ99EH3pAPTIDUtiaK5gRXN2SQgRQ.jpg)
/3_9xxGnPxlM6u4v9sUjwxsBhxs70bxAQ.png)
科学评定 海疆卫士正式入列(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李学寅
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很好,要给的话,后来是很难还的。要给赫鲁晓夫戴一吨重的奖章。
——毛泽东
元帅——工人——士兵,北京—— 工厂——大海。“长征一号”——贴着“中国制造”标号的核潜艇,终于带着一往无前的英姿雄风,走入海疆卫士行列,为使华夏海军之树跻身于世界核海军之林,长出了第一片闪光的新叶。此刻,中国一位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说:我们想起了赫鲁晓夫的“功劳”。
88 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检阅中国第一艘核潜艇
几天后,中国第一艘核潜艇研制成功并交付使用的消息,从大海之滨传到北京,传到中南海,传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伟大缔造者之一——朱德委员长那里。红军初创时期就担任我军总司令、此时已经 88 岁高龄的朱德委员长,兴奋异常,欣然决定到海上去亲自检阅核潜艇。
这一消息,使海军指战员受到巨大鼓舞。为了建立强大海军,朱总司令从海军成立那天起,就一直关心人民海军的成长,先后 7 次视察海军部队,检阅了 20 余艘舰艇。从黄海之滨到南海前哨,万里海疆留下了他的足迹。特别是1950 年 11 月,人民海军成立不久,朱总司令不辞辛劳地深入海军的码头、舰艇、院校、修理所,视察和检阅了新中国第一批舰艇,题词勉励大家:“建设一支足以防御帝国主义冒险侵略的人民海军”。
现在,他老人家不顾年事已高,还要到海上检阅核潜艇,使将要受检阅的水兵们心情就像大海的浪花一样激动不已。
/4_8FcZNHlrtdWPliaCgDyHNO22gp2S4w.png)
1974 年 8 月 19 日。初秋的早晨,天空布满了金色的彩霞,灿烂的阳光照耀着码头和军舰。军舰上的桅杆徐徐升起“向首长致敬!热烈欢迎首长亲临视察”的信号旗。
上午 8 时整,朱德委员长在海军司令员萧劲光陪同下,驱车来到码头,像一个普通战士那样,扶正深灰色的帽子,整了整深灰色的制服,稳健地登上了一艘导弹驱逐舰,向大海深处驶去。在军舰上,海军司令员萧劲光热诚地贴近朱德委员长的耳边说:“海军初建时你就穿海军服来过海军。你也是我们海军的总司令。”朱德委员长谦虚地笑了笑。
上午 10 时,舰艇航行到了操演海区。朱德委员长登上高耸的军舰指挥室,坐在指挥台中央一张高脚椅子上,迎着习习海风,开始检阅操演舰艇。他昂首挺胸,双手举起望远镜,不时调整着、观察着一望无垠的海面。突然,水平如镜的海面上骚动起来,一艘潜艇从驱逐舰左舷高速驶来,艇首激起一米多高雪白的浪花。萧司令告诉朱德委员长:这是我国自己设计制造的常规潜艇。
正说着,被命名为“长征一号”的中国第一艘核潜艇,像一头硕大无比的蓝色大鲸鱼,高速驶到朱德委员长面前,进行各种操作表演。它时而飞驶向前,时而倒车后退,运动自如,操作熟练。艇首冲起的海水没过了前甲板,艇尾激起的银白色浪迹有 100 多米宽,好似在湛蓝的海面上铺开了一条宽阔的白色缎带。朱德委员长高兴地问:“这艘艇完全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吗?”
萧劲光司令员自豪地说:“这就是我国自力更生制造的核潜艇,艇上 4 万多个零件,没有一个是进口的!”
朱委员长听后十分喜悦地鼓励说:“谢谢同志们为建设一支强大海军而奋斗。”
萧劲光司令员当即命令信号兵将朱委员长的话告诉“长征一号”核潜艇上的指战员们。“长征一号”潜艇马上发回来信号:为建设强大海军,为保卫海防贡献我们的一切。
检阅进行了 3 个小时,朱委员长详细询问了海军新型舰艇的装备性能,十分喜悦地说:“海军现在有很大变化了,这是走自力更生这条路的结果。我们要继续走这条路,把海军建设推向前进。”并高兴地挥笔题词:增强革命团结,加速人民海军建设!
这次检阅,是中国第一艘核潜艇交付部队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后,第一次在大海上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朱德委员长的关怀和指示使核潜艇上广大指战员受到巨大鞭策和激励,有力地激发了水兵们团结一致,骑鲸蹈海,开拓前进的志气和勇气,他们决心沿着总司令指示的航向,为保卫祖国的海疆,保卫四个现代化建设,乘风破浪,一往直前!
前进,雄伟的海疆卫士!
前进,中国的第一艘核动力潜艇!
/5_PB38XB3IiabKlcaSX13Nes65pBHIcw.png)
/6_JwI2GBbSKMl2Cd08XHib4zrd6JTI9A.png)
/7_kqrXBGteTaaKN0YegJPADGpPqia5Tg.png)
/8_TtFpptxbjUy2awN7SeEZeclvsCf8kw.gif)
作者简介:李学寅,河南唐河县人,1947 年生,1968年入伍于南海舰队鱼雷艇部队,1974年7月调入新华社驻海军分社任军事记者。1982年考入中国新闻学院学习至1985年。1988年调入中国消费者报社,先后任总编室主任、副社长、社长兼总编辑。2006年 11月,任国家工商总局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局长。2006年12月,任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作者在30多年新闻工作生涯中,在新闻媒体和杂志发表各种形式文章1100 多篇约230多万字,撰写和主编专著10部共290多万字。
/9_QZibXnT5LFVE8VKYDfa8HG9JwdFJFA.png)
/10_SRyicpLgnLW6ua5Lneo4MonaMkianQ.jpg)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