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忘记他们》—— 寻访参试战友:后记(中)

潜艇战友 潜艇兵战友之家 2020-11-10

  请点击上面的蓝字关注战友之家


不 要 忘 记 他 们 
—— 记参加模拟核潜艇远航试验的14位战友
杨 军  杨长松  ◎著
后记(中)
(二)参试战友在试验过程中体现出的血性和奉献精神,希望能继承发扬。在我们寻访的每一位参试战友中,当回忆当年参试情景时,都不约而同地说到了能坚持到最后靠的是精神支撑。
在我们的脑海里,时常回荡着参试战友的朴素话语:
“那个时候我个人心里始终想着这是组织上交给的任务,作为军人,只要还活着,就必须要坚持到底,坚决完成任务”;“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党叫干啥我就干好啥,坚决完成党组织交给的光荣任务”;“只要死不了,我就能坚持到底,坚持到底我就算完成任务了”;“战友们都能坚持,我也一定要坚持”;“毛主席说‘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如果我们完成不好现在的任务,那不就辜负了毛主席他老人家的期望了吗?我们那个时候对毛主席的忠心那真是没说的,这也是我们在试验中最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我们坚持下来的呢?我认为是信念!我们14名参试人员中,有的已经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入党的在进模拟舱之前也都写了要求入党的申请书,在申请书中都写出了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生,拿现在的话来说这是我们的初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完成试验任务的精神支柱;“当年参加试验,是毛主席批准的‘09’工程配套项目,只要是毛主席批准的工程,我豁出命也要去完成”。
从这些参试战友朴素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种精神,那就是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他们在艰难恶劣的环境中坚持120昼夜,坚持90昼夜。还有那些参与试验的科研人员,24小时轮流值班,不仅一丝不苟做好各项测试工作,而且承担了为模拟舱里的参试同志送饭洗衣服等所有服务工作。在这个群体里,人人心里想的是如何完成好试验任务,使我们的核潜艇早日形成战斗力,没有一人想到个人的得失。要知道,在那个年代,这些参试的战士每个月拿着6元、7元,最多8元的津贴。因为当时战士服役第一年的津贴标准是每月6元,第二年7元,第三年8元,到第四年也才10元。那时的当兵,是光荣、是吃苦、是流汗、是忘我、是牺牲、是奉献。更是一段难忘的人生体验。

我们感到: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在保卫祖国安全、领土完整、维护祖国统一的今天,军人的这种血性、这种精神,仍然需要发扬和传承。我们也看到,在当今社会的一些人中,存在着道德滑坡、自私自利、一切向钱看、只重物质,不讲精神,人与人之间缺少关爱等现象。试问在今天,如果再进行这样的一次试验,需要你在一个密闭的高温、高噪声、伴有多种有害气体的环境中待上120昼夜、待上90昼夜,你去吗?即使给你108万,你去吗?除了军人,恐怕极少有人去。所以我们认为,如今虽然社会发展了,人们都过上好日子了,但军人的牺牲精神、奉献精神永不过时,仍然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
(三)对那些为核潜艇事业做出了贡献的参试者,希望能得到全社会的关心。我们俩在寻访参试战友的过程中,常常为有些战友的晚年担忧,他们中的少数人没有工作,没有养老金,晚年身体又不好。面对这些实际困难,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
三次模拟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的参试人员一共就三十多人。在国家对军人的优惠政策中,对参战、参核人员是有一定补助的。而我们这些参试人员中,除1975年第三次试验参试的13位参试者本身就是核潜艇艇员外,其余两次的参试者均来自常规潜艇,这20位参试者一直没有被确认是涉核人员。至于这些参试人员是不是涉核?我们认为是毋庸置疑的。从试验立项目的来看,就是为核潜艇设计最大自给力提供科学依据,所以试验名称定为《模拟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三次试验的模拟舱环境设置也都是按照实际核潜艇舱室环境设定的。之前,我们咨询了军内外的一些专家、首长,他们都认为这些参试人员应该是涉核。

我们想,能不能由海军有关部门给所有
参试的同志出具统一证明,证明他们曾经参加了模拟核潜艇远航人员耐受力试验,认可他们是涉核人员。地方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接到这样的证明后也认可他们涉核并落实涉核待遇!
在我们寻访的参试战友中,有多位战友身体状况令人担忧。我们不能肯定这都是当年参加试验落下的病,但有些病比如听力障碍(12位参试者中有9位),还有一些心、肺、腿脚方面的疾病,与当年参加试验是有一定关系的。当年所有的参试战友在试验中身体透支极大,心理、生理各方面都受到一定损伤。虽然他们试验结束后安排了一个多月时间的恢复,体检记录上也都写着基本恢复正常。但应该看到,试验中心理、生理的某些机能一旦受到损伤,短时间内是很难恢复的,有的可能终生都难以恢复。

当年试验结束后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对参试人员的身体情况进行长期跟踪。这不能怪哪个部门或者哪个单位,是
历史原因造成的。在今天,我们应该本着对这些参试战友身体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为他们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习主席曾经说过:“谁是最可爱的人,不要让英雄既流血又流泪,让军人受到尊崇,这是最基本的,这个要保障。
我们的这些参试战友,他们为我国的核潜艇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曾经是军人,是最可爱的人,他们应该受到全社会的尊崇,他们应该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尽管我们俩不是专业写手,写作水平有限,不可能很全面地写出这14位战友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但我们本着对当事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去写他们的过去和现在。采访中有两位参试战友英年早逝,对这其中一位去世战友的寻访,是靠他的亲人及一块当兵的战友点滴回忆写出的,另一位去世战友因家人不同意我们去寻访,有关情况就更不知道了,所以对这两位去世战友,很难表达出他们的内心,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
写出这么一个10万多字的材料,对我们两个这么大年纪的业余作者来说,算得上是心血的凝结。从一开始有这个想法到理出思路,然后一个个去寻访参试战友,最后写出文字,我们两人还是经历了不少艰辛。况且我们一个家在沈阳,一个家在青岛,分工整理及写的过程中遇到需要讨论的问题,需要核实的内容,全是通过电话和微信、网络完成的,更多的是利用去寻访下一个战友时抓紧讨论上一个寻访战友的初稿方式完成的。


---待续---

前 文 回 顾





虽然我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我们讲着不同的方言,但是我们一起诉说心事,我们是真真正正的兄弟。战友、战友,这么多年了,你还好吗?还常常想起我们在艇上的日子吗?神圣神奇的潜艇,让我们知道,原来濳艇人的友情更让人牵挂!过去通讯不发达,许久没有彼此消息,也许我们奔波忙碌,很久没有联系过了,但是希望你知道,我一直惦记着你。微信让我们慢慢都联系上啦。即使过了几十年,我们都已老去,即使岁月带走了我们的青春,带不走我们潜艇人的深厚感情!


阅读原文

大汉一品布衣2020-11-10 10:35:55

看完后记中,感谢二位老战友,向我们广大潜艇兵战友,隆重推介了十四位战友参加一百二十昼夜试验,寻访参试战友的糸列文章,和对参试战友涉核身份的合理表诉,说出了我们的心里话,老兵正在老去,老兵还在困境中渡过余生,我们要大声疾呼,祖国不要忘记他们,有关一级组织更不要忘记他们。潜二支的领导机关亦应适时按排参试战友回老部队回访,做一些专场报告,座谈会,对加強部队建设亦有好处。有时我们也想老部队看看,但手续繁多,只能作罢。邀请他们回访老部队,名正言顺:师出有名,也可让参试战友重逢,畅叙战友情,还请二位老战友代为反映,可提供联糸方式,何乐不为。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