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黄家塘修艇的日子

杨太平  潜战友之家  2021-11-05 15:26:10


在黄家塘修艇的日子

文/杨太平


 
 

 花开花落,望天空云卷云舒……


道防原子大门,最外面的异常厚重,加厚钢板和混凝土有一米多宽,采用电动咬合关闭,能够抵御十万吨当量的原子弹爆炸。
 


关闭了,抽水机一刻不停地排水,眼看着水位一点点下降。艇长招呼大家离开船坞,排队去食堂吃饭和安顿住宿,于是大伙背起出海包,拿上简单的行李走向半山腰的营房。


 营房是独立的两排楼,东侧的两层可以安置一条艇的全部人员,西侧的两层可以安置两条艇的所有人员,总体是按照三条潜艇的战时维护设计的。沿着山体近乎90度的斜坡走上去,首先是一对水泥门垛孤零零地立在那儿,但铁门却早已杳无踪影。营房的前面是一片活动场地,砂石裸露,没有防护,一不留神会掉下北面的山崖。朝西走到尽头就是伙房,拐个弯是闲置的大餐厅和炊事员休息的场所,整个营房建在马尾松密布的山岗之上,可以俯瞰山下蜿蜒的公路河流。


  夜色沉沉,偌大的船坞就我一人在晃荡,闸门缝隙流水的哗哗声回荡在空旷的洞内是那样的刺耳,坞底散发出来的海腥味也显得刺鼻,我赶紧钻进艇内,关上前后升降口,等待码头更的到来。那会码头值更配备的五四式手枪一开始携带五发子弹,后来改为三发,到1987年就只剩下铁蛋子了,1988年以后,谁值更谁就把手枪锁起来,挂个皮套壳子睡觉,倒是省心了。

两用学习班,是汽车机械维修,我听了两次就算了,我也不想油了麻乎的修机械啊,就这个6E390柴油机就够我受得了,敬而远之吧。

闲暇的时候,战友会结伴去象山县城,那是一个名叫“丹城”的地方,当时也不算大,主要就两条街,但卫生挺好,很干净。去丹城要去西周镇坐车,西周是个古老的镇子,许多民房古色古香,青石板的巷子兜兜转转。



 厂里有一户人家是我老乡,初时我并不知道,某天我在二楼的宿舍里弹吉他,忽听外面传来熟悉的乡音,那是一种久违的带有浓郁家乡气息的声音,一个老太嚷嚷着“参亩mu(第一声)”,其实是喊艇上的机要陈参谋(móu)。我连忙跑出去在阳台上问:“你是哪儿的呀?”老太回答徐州的,后来熟悉了才了解她是睢宁人,与爱人六十年代支援三线建设,辗转来到这里。睢宁离我家大约70公里,我现在的老婆就是睢城镇的,虽然口音稍有不同,但大体还是相近的。江苏号称“十三妹”,苏南苏中苏北一地一个方言,三里不同俗,乱哄哄的。

同或被铁栅栏封闭,我有一次好奇心驱使,顺着一条蜿蜒曲折的通道摸索前行,竟然走到东面的泄水闸了,但尽头也是锁上的。


的邳州籍老乡在码头上拍照,背对夕阳,坐在带缆桩上弹琴的照片发表在《人民海军报》上,后来我这位老乡留在嘉兴某银行工作了。
而我这张笑眯眯背着画夹的照片,就是他在黄家塘拍的,可惜的是文泉战友转业后突然病逝于老家,让人唏嘘。


  轮机班一般酒量都是很厉害的,出力流汗不会喝酒怎么行?东北虎西北狼,喝不过江苏小绵羊,在同年兵里我酒量算是挺能喝的,随便整个半斤没问题。我老家紧靠宿迁,就是盛产洋河酒,如今叫“天之蓝、海之蓝、梦之蓝”的地方。班里的上海籍战友陈杰,自诩喝老酒我PK不过他,想想也是,苏北人很少喝黄酒的,只是烧菜使用。恰逢周末会餐,我俩就现场表演,用部队的大口搪瓷碗,一碗差不多可以装一斤二两的黄酒,按一斤量倒入,仰脖喝下,三碗后,第四碗还没喝完,陈杰就趴在了桌子上,我一口气五碗下肚,天旋地转,回到宿舍狗翻肠子的难受,又不能在宿舍吐,就跑楼下卫生间嗷嗷,值更的新兵连忙喊政委过来,我不好意思的溜了,转移到西边闲置的宿舍楼吐酒,但无论如何竟吐不出来,迷迷糊糊在厕所里睡着了。还有一次更惨,我在伙房帮厨,就整俩小菜在炊事班宿舍喝酒,我淮安老乡宋兵也是酒猫子,我们弄了一瓶55度二锅头对半吹,他喝完走了,人家吐了睡半天好了,我愣是吐不出折腾了三天才缓过劲。
帮厨的时候,我喂养了一条黑色田园狗,从小奶狗开始慢慢长大,它吃的我会很照顾,大块肉管饱,学会了叼鞋子叼钥匙给我,一天我拿着火钩子到外墙扒拉煤灰,突然想撒尿,就朝下水道旁边走,刚刚迈出两步,那狗崽子就狂吠起来,我连忙收住脚四下瞧了瞧,离脚丫子不足一米的位置,一条蝰蛇盘索在那里一动不动,蛇信子突突着,我吓了一跳,赶紧用火钩子将蛇挑了起来,拽到伙房门前的平地上,正巧大家集合来吃饭,电工班的老耿穿着带铁掌的大皮鞋,瞄准了蛇头,一步踩了过去,顿时蝰蛇一命呜呼,随之这条蛇就被一个浙江战友拎走了,后来他说剖蛇的时候,蛇肚里有一个大蛤蟆,蛇是被撑的不能动了,否则是很凶猛的。




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兵工厂已经感受到生存危机了,33艇不再生产,潜艇维修量减少,于是他们也试着搞三产创收。我记得在船坞洞口靠海的外侧有三间排房,他们生产电镀件,电镀后的酸水直接就排到海里了,我曾经在化工厂短暂工作过,知道废酸的危害,指责他们这样做不好。

离开黄家塘的时候,我们隐隐有些不舍,这倒不是情操有多高尚,而是自由自在的日子宣布结束了,紧张繁忙的战备训练即将到来,250艇是22支队的尖子艇,全训了几任艇长,我们要发扬不怕困难、连续作战的作风,为海军现代化建设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2020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