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张是同学会的合影,2002年,穿着军装的是本文作者
前言:这是一个象山中学选拔的空军飞行员的故事,他是83年入伍,曾在空军服役,是一名优秀的战斗机飞机员,和杨利伟、聂海胜是同期战友,因伤不合适飞战斗机。后转业进入上海航空公司,现在是一名非常优秀的民航机飞行机长。
此心安处是吾乡
——献给象山中学80华诞
 
近日来连续拜读了为庆祝母校象山中学华诞,诸位翘楚同学的大作。实为精神之饕餮大餐,叹为观止!作为毕业于83年象中的一枚纯正理科生,虽然无法以多么华丽的辞藻来讴歌母校,但是母校之好于我犹如麦加之地于穆斯林,如同神一般铭刻于记忆中无法抹去:浪迹天涯最难忘的当是唇齿留香的象山美味;访遍五洲最感恩的当是给予开蒙的象中老师;游走四海最记挂的当是发小玩伴同窗好友.......愿以拳拳赤子之心为母校华诞献上最真挚的祝福!
包容的象山——就像波同学在她美篇中提及的象中有着许多外地来的老师一样,其实我家也是十足的“外来移民”:父母祖籍江苏常州,父亲毕业于“上海海洋专科学校”(现为“上海海洋大学”),工作在象山县委大院水产局;主持过象山的对虾养殖、淡菜贻贝繁育和海带增产等多个科题。因常年奔波于海涂岸礁被水产局同事戏称为“活海图”,昔日的资本家阔少被改造的满脸黝黑和当地的渔民并无二致。母亲则是毕业于“无锡师专”(现在的“无锡高等师范学院”),就职于和象中一墙之隔的丹城一小。多年担任教研组组长和班主任,也是桃李累累。儿时的记忆里“丹小”和“象中”就像情同手足的亲兄弟一般难分彼此,虽然相隔着那口著名的丹山井。但是老师学生其实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经常是之前教过小学的老师也跟着自己的毕业生当了初中老师。甚至还有多位丹小校长后来任职象中校长。当然最热闹的是每年开运动会时候,读丹小的弟弟妹妹常会跑去象中给哥哥姐姐当啦啦队。70年代是文革的中后期,许多大城市各种武斗时有耳闻。但是这个三面环山一面向海的象山终是偏安一隅,波澜不惊。曾经有几年父亲被错划成了右派,下放到不知道什么地方的“五七干校”。但是生长在象山的我家四个姊妹并没有受到多大的牵连。戴红领巾、入共青团、当班干部......基本被公平对待。成年后每每读到一些“伤痕文学”,心中都会庆幸当年民风淳朴的象山给予的庇佑。
活力的象中——素珍同学笔下的校园鸟语花香美轮美奂,但是在我这个理科生视角里却像个游乐场:象中坐落于象鼻山下,学校背面就是通往宁波的盘山公路。那个年代的公路是覆盖青石子粒的普通路面,跑的又多是辎重卡车,打滑抛锚经常发生。热天开窗上课,朗朗书声和着盘山公路上负重如牛般卡车油门的轰鸣声、性急司机按响的高音喇叭声、还有不定期开山取石的爆破声交织在一起,那种滑稽交响乐至今彷佛依然回响在耳旁。学校围墙不高很容易溜出去,而且那个时候只有高中毕业班课业沉重,于是一有时间就会约几个好友爬爬那座象鼻山的。山路崎岖绿荫遍野,不仅有极目南庄洋一览无余的美景,更有不同季节带给缺少零食解馋少年们的时鲜野果。特别需要一提的是象中极其“豪华”的大操场:主席台依山而建高出操场大概三四米,背靠着一座三层的教师办公楼,正对象中大门。以主席台为轴线向东是标准的400米跑道,设有单双杠等各种运动器械。以西则是几个篮排球场,初高中的教室就在操场北侧的高台上。操场最繁忙的时节是每天下午的课后:操场中心穿运动服投掷铁饼铅球的准是高大威猛的体育生;绕着跑道慢跑的大多数是女生;单双杠区域是永远需要排队的;至于空闲篮球场上推着铁环撒欢的很可能是隔壁丹小的小学生们......旧时的县城还没有独立的游乐场和公园,象中的操场想必被兼具了类似的功能。而且那个时候还没有各种补习班,减负教学要在很多年后的现在才有,快乐学习在当时是自然存在的模式。现在想起来后来被空军招飞成功,应该是活力象中给打的底子。睿智的象中。“古时王瑞年,有个村庄叫楼静庄,庄里有湖姜兴湖......”波同学的妈妈邵老师以象中名教师编的顺口溜诙谐幽默、朗朗上口。象中之所以成为无数学子心中的麦加圣城就是因为她拥有这些让人难以忘却的恩师!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在杨霞霖老师口中可以轻松容易地转化为优美的诗篇;朱自清的散文通过盛鑫夫老师的演绎直接就是一幅笔酣墨饱的丹青水墨;抽象无比的高数被郑吉安老师一顿抽丝剥茧后只剩下几个公式;周醒民老师的瓶瓶罐罐里永远藏着你无法预知的结果;王文熹老师的纯正英文口语给多少同学打开了神秘西方世界的大门......象中的老师亦师亦友,课堂上他(她)们是教书育人的师长,课余时间是可以让你敞开心扉的叔叔阿姨(大哥哥大姐姐)。王瑞年老师是我的班主任,具有非凡的洞察力。班里的同学但凡成绩有点波动她基本上都会找到真正的原因,而且通过谈心的方法很快得以解决。所有的老师(不仅仅是中学老师)都不知疲倦传道授业、解惑答疑甚至延申到了课外。去老师家补课是免费的,而且是被当作奖励,因为只有该学科拔尖的同学才会有接受这种个性化提升学习的待遇。我也曾经多次被周美丽老师、何赛娟老师请去“吃小灶”。母亲作为小学老师,休息日做的最多的就是补课和家访。晨云同学在她回忆中说道小时候是跪求才换来的学习机会,类似的经历其实也发生在我母亲身上。记得她教过的其中一届有位优秀的青学生,家里条件不好一直催着小朋友辍学的。是我母亲不知疲倦的无数次的家访终于把她留在了学校,后来青学生毕业后从政当了邻县的团委领导,政绩斐然。至今一直叫我母亲为“妈妈老师”。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德才兼备老师们的薪火相传、辛勤耕耘才铸就了象中昔日的耀眼、今日的亮丽、明日的辉煌!
感恩象中,您给予了我遨游知识海洋的本领!1983年初空军来象中招飞,在通过县、地区、省三轮严格的体检,政审和文化考核,我和志旺同学有幸被选中。象中还为我们二个提前录取的毕业生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全校师生欢送仪式,第一次站上主席台发表即兴演讲,心中满满装着的是对母校的感谢以及对未知前程的无所畏惧。因为有象中给我打下的坚实基础,来到空军飞行学院后顺利被编入“速成甲班”。仅以三年半时间就完成了所有预设课程,以全优成绩毕业并获得高定军阶的奖励......那一刻深深感受到象中校徽的亮度!感恩象中,您给予了我搏击万里长空的勇气!在空军服役的十八年里是我贡献青春保卫国家的十八年,大山里飞出去的孩子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实弹射击;第一次跳伞训练;第一次飞上蓝天;第一次单飞;第一次发射机载导弹;第一次战斗起飞;第一次沿着宝岛战斗巡航......也经历了太多惊心动魄的瞬间:天气变化飞机油量几乎耗尽;飞机撞鸟驾驶舱险些爆裂;发动机停车安全落地;一次二等功、三次三等功是空军给我报效祖国的最佳褒奖......部队生涯也让我结识了可以过命的兄弟:和杨利伟在一个球场拼抢过篮板球;和聂海胜手拉手逛过南湖公园;危急时刻可以躺在跑道头指挥我平安落地的大哥;96年台海风云乍起时掩护我出航的铁杆僚机......那一刻深深感受到空军军徽的纯度!
感恩象中,您给予了我老骥伏枥的无尽动力!2001年我从空军退役进入航空公司,开始了服务国家的新使命:2008年5月汶川地震执行运送物资和救援队任务;2011年3月参与日本福岛核电站泄露撤侨任务,同年四月参与利比亚撤侨国家行动;2013年运送中国开赴非洲维和部队;期间作为专机组责任机长保障各国政要多次;2020年至今坚持在抗击新冠肺炎运输领域第一线。为保证国际人员进出国门,及国际物流通畅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一刻深深感受到共和国国徽的硬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