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营房里的青春记忆——刘俊科

刘俊科  潜战友之家  2022-01-24 14:36:40


老营房里的青春记忆

 刘俊科


那些营房一座座排列整齐,匍匐在大沙支路四号的院子里。一条路像一条小河,把营房分为两岸,东岸几个队,西岸几个队,组成了我们的二大队,也就是以后的训练团。

这些营房,是日本人留下的,老旧、阴暗,冬天要生炉子取暖,夜里有值日的加煤,炉灰满屋飞,早晨被子上都是灰尘。到了夏天,走廊里都是水渍,踩上去噗噗响。

刚当兵的时候,我们发的是旧式的黄棉衣黄棉裤,那上面有一条一条的竖线,听说都是战争年代用过的,留到我们当兵用上了。大家就说,谁谁穿的棉衣是英雄穿过的,是开玩笑,但是这其中饱含着许多的情愫。我们就穿着这身棉衣去劳动,用它扛石头,也用它搬砖头,或许这身衣服曾经穿梭了许多枪林弹雨,或许穿它的人早已经成为烈士,但是,我们作为一代潜艇新兵,这或许就是一种传承。这些话,我当时是听教导员说的,心里感到挺自豪,劳动起来也就更有精神。

水兵们住进楼房是一九八四年,那时候东水兵楼盖起来了。春节过后,我们就搬进去了。那时我当指导员,住进楼房的感觉就是好啊,冬天有暖气了,我们再也不用生炉子了。我在这里住了不到一年,就调进了宣传股。

一直在基层工作,到了机关从头开始。一次,我写了一个文件,大概是个《通知》之类的吧。过了一会儿,政委就下楼来,手里拿着我写的稿子,叫着我到了主任办公室,他严肃的说:“你们(是指主任副主任)都看了是吧?就这样的稿子也送到我那里了?”我当时一定是一脸的尴尬,手足无措啊。可就在这时候,政委接着说:“他(指我)刚到机关,还不熟悉工作,你们要好好地教好好地带。”转过身来又对我说:“没关系,一点点来,你的基础不错,没问题。”更让我一直记着的是他后面的话:“我刚到机关的时候,连在黑板上写个通知都写不好。比你差远了。”说着还笑着拍拍我的肩膀。

政委的话给我解除了压力,但是我更知道努力了。这之后,只一年时间,我就担任了副股长并主持宣传股的工作。政委叫宋士元。多年以后,我到这座营房当政委,他还语重心长地跟我聊了许多他的工作体会。那时他已经退休了,还在我们的生产经营办公室工作,我时不时地到他那里,讨教工作经验,每每是醍醐灌顶。他好像我的师傅一样,言传身教,从一篇公文开始,让我知道了许多超出公文写作之外的道理。可谓是终生受益。如今他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每次见到他我都是唤一声“政委”,心里总是漾起一泓波澜。

 

前不久的一次战友聚会,我遇到了我们股的曹来春干事,他的文字功底好,转业回到河南参加考试就是要写一篇公文,他顺利地到了市政府机关。这次相会,我们谈起了宣传股,他回去就给我发来了这个公文夹子的照片,我说,这是你的手迹。他说是我写的,还说,当时他就站在我傍边。一个文件夹,他保存了几十年,也足见他对宣传股的一往情深!唉,我在想,我是不是用这个夹子送给政委的那个稿子啊。

那一代我的首长们,培养了我们这些留校班长,为我们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只要想起来,心里就有暖流淌过。那些青春的记忆,也成了我一生的动力,直到今天,也是一种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