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深蓝突破》中篇——我替潜艇兵战友圆了梦

潜战友之家  2022-04-11 09:21:39


前言:为了纪念保卫海疆献身的潜艇兵战友


完成《深蓝突破》中篇——我替潜艇兵战友圆了梦


文/王同富


  今日(2019年元宵节)下午,大连《海燕》文学月刊主编李皓给我打电话,说《深蓝突破》出来啦!虽然还有几件工作上的事要办,但放下电话,我还是驱车奔向位于中山广场的大连传媒集团的办公大楼……


   带着还散发着墨香的2019.03《海燕》,我接着驱车赶往凌水湾问道广场的海岸边,面对前方的老偏岛,我对茫茫的大海喊道:

兄弟们,我完成了任务,把我们潜艇远航的故事写了出来了!


程副支队长、高艇长、于军医……70名潜艇兵战友!


今夜,星海湾跨海大桥燃放焰火,便是献给您们的礼赞……



望着老偏岛,一行热泪从我的眼眶流下……


20多年前,我调入某潜艇部队,在政治部我是最年轻科长。恰赶一次潜艇远航,我主动请战。临行前,我们写好了遗书。当时,我父亲刚在家乡丹东一家医院做了手术。


   某日部队来电,我返回部队与另一名作战科长陪支队长赴舰队参加了作战会议。


  临别时,舰队司令把我们叫到他的办公室,要求我们不要作任何笔录。对我们说了绝密事项,大意是,此行,我们的潜艇能否顺利?军委总部首长都在关注。第一次零距离聆听一位海军中将的叮嘱,倍感肩负的责任。


   在潜艇大约出发前,我给远在黑龙江的姐姐打了个电话,大意,说我可能要出趟远门,不要问我到哪里,我也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让姐姐关注爸爸……


几十天,我们消失在地球上……


   后来,我答应父亲等将来我写出文章告诉他。但散文集《窗前那片海》出版啦,父亲已经走了……


那次远航,有9人在后来执行任务已遇难牺牲……


   虽然我曾经写过一些反映潜艇兵生活的报告文学、散文等见诸媒体,但面对牺牲的战友,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潜艇兵出海随时有生命危险,且面对高温潮湿台风寂寞,食宿异常艰苦,喝口淡水、吃口新鲜蔬菜都很难,上有异国侦察飞机及反潜舰船跟踪,水下海情复杂。


    去年春天,在滨城一角,我突然看到满头白发的一老妇,感觉似曾相识?原来,她就是带领某潜艇执行训练而遇难某支队长的爱人!刚满60岁,却如70岁的老太太。丈夫走了,她两个月便发如白雪……


   潜艇兵,无名英雄。每次训练及执行任务,悄悄地走,默默回。没有鲜花,更没掌声……


   记得,我随潜艇返航时,当年还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女儿问我,说爸爸,你去哪里啦?!是啊,我去哪里啦?

想起走了的战友,我便热泪盈眶。



     当年,在大洋风雨同舟中,因为我身高近1.9米,艇上为了照顾我,在一舱两条鱼雷发射器中间,给我临时搭起了一个木板,便成了我与于军医头挨头的床位。记得,于军医对我说,谁能想到,我们抱着武器睡觉?


  返回军港,你一定写写我们潜艇兵!返航后,我调入另一个部队,在一个团级单位担任政委。那已经是几年后的记得一天,于军医给我打来电话,说要执行任务啦!我知道,潜艇行动属于绝密,便提出请他吃顿饭。他说,事太多,来不及啦!

这便是同他最后一次通话。这个电话,算是他同我的永别。不久,得到他跟随的潜艇遇难……


    一位潜艇兵出身的将军对我说,王大个,宣传潜艇兵的任务,就靠你啦!我说,主要靠海军的专业作家们,我有生活,没水平啊?老领导气愤地说,什么专业作家,胡乱编造,哪有反映一线官兵生活的像样作品?


    带着一种使命感,我先创作了《深蓝部落》,主要通过老士官熊力与新兵汪四海在水下世界的生活,突出反映潜艇兵的生活。2017年8月小说被《海燕》刊登后,在潜艇兵部队产生反响。海军N个潜艇部队的老兵微信群都给予了连载。


     许多战友及我的亲属都问,那个汪四海后来怎样啦?那熊力老士官转业了吗?2018年春节前,大连诗人大路朝天请我在大连“小火炉"烧烤店吃了顿烧烤,我看到一名女店主,便立马想到我的一名遇难的潜艇兵战友。那位女店主非常像我的那名战友的女儿。那年,潜艇出事时,那小女孩同我女儿差不多大。她一家曾住在我家楼下,她爸爸遇难后,其随母亲回了老家……N年后,长成大姑娘的她,在旅顺口一次聚会,我偶尔见到……


    我是2018年春节从丹东老家返回,便构思《深蓝突破》的。我常常赴凌水湾望着老偏岛。望着望着,我便想起潜艇兵战友,想起于军医等永远走了的人……恰好,当我写完《深蓝突破》,恰好是2018年海军节,在南海检阅海军部队,且后来又视察我核潜艇部队。此时,我在某基地政治部的同事平飞战友已担任该部队政委,成为我同年兵相识的第四位将军。正是这篇小说完稿的海军节前后,我的女儿开始恋爱啦,而选择的伴侣恰是我原在部队的一名军官……

    2019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深蓝突破》是《深蓝部落》的姊妹篇,算是一名退役军人向人民海军70华诞献礼啦!


    有人问我,如此小说为什么不投《解放军文艺》?我对朋友说,我投了!人家是国家级刊物,上稿太难啦!感谢《海燕》,使我的反映潜艇兵生活的小说姊妹篇诞生。


     我对《海燕》李皓主编说,我代表万里海疆正在服役或脱下军装、走了的潜艇兵及家属谢谢《海燕》。


     这个夜晚,我还要对自己说两句:勤能补拙,你这个笨蛋,也能写小说?不会打牌,更不会打麻将,业余看书,写散文,学写小说、诗歌……


尽管现实有多么不如意?想想,走了的潜艇兵战友,一切皆可抛……


种瓜得瓜……


顺致敬爱的爸爸,这个夜晚没能给您呈上一只蜡烛,但满天的星光灿烂,那烟花朵朵,有一朵是儿子献给您的心灵……仅此向那70名战友致敬!


也献给那些保卫海疆的潜艇兵战友们!



2019年元宵之夜  于滨城大连